一代名相張居正為何在死後遭到萬曆皇帝抄家?

xieshulang


什麼?一代名相張居正在死後遭到萬曆皇帝抄家?!

這其中有什麼深仇大恨導致在張居正死後還遭到萬曆皇帝的黑手呢,大家一起跟隨我回到明朝萬曆年間來探尋歷史的秘密。

如果你生活在明朝萬曆時期,你感受不到鶯歌燕舞和江南繁華似錦,也許你可以隱隱的感受到大明王朝已經走到了時代的末尾,只等待一根導火索,便會摧枯拉朽一般,偌大的王朝轟然倒塌。

嘉靖時期,張居正就已經敏銳的感受到大明王朝的危機四伏。

此時的朝廷之中官員腐敗,邊防廢馳,百姓勞苦。

“田賦不均,貧民失業,民苦於兼併。”《荊州府題名記》(《張文忠公全集》卷九)

北方韃靼侵犯中原,製造“庚戌之變”,南方土司爭權奪利,東南倭寇沿海擄掠人口和食物,內憂外患加劇。

張居正在當上首輔以後,認為自己終於等來了時機,他像一頭伺機捕捉獵物的獵豹,已經等待了很久了。

細數張居正入仕之後,大力鞏固邊防,逼退北方韃靼;整頓吏治,施行《考成法》;加強對官吏的考核;並且主張節約;極力推廣‘一條鞭法’,改變農民賦役不均和胥吏盤剝問題。

他是明朝舊時代的改革者和前行者,以一己之力試圖挽救危亡中的大明,他所做的一切,確實使得搖搖欲墜的明王朝安穩了一些,減緩了滅亡進程。

但是,同樣,他當首輔期間,把持政權,勞心勞力,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手操辦,以至於已經成年想要處理朝政做一些事情的萬曆皇帝無事可做。

萬曆皇帝也想早日享受一下權利的滋味,可是,面對紛繁的政務,不知從何下手,張居正也隱隱感受到了少年皇帝對他的忌憚,因此要乞骸骨,迴歸故里。

“伏望皇上,特出睿斷,親綜萬幾,博簡忠賢,俾參化理,賜臣骸骨生還故鄉。”

他是真想辭官,萬曆皇帝看他去意已決,也心動了,心裡早就想讓他走了,在最後卻被太后攔住了。

兩年後,病逝。

由於他大力改革,觸碰了很多大臣的既得利益,在他活著的時候不敢懟,在他死後紛紛跳出來指責。

萬曆皇帝因為張居正長期使用他的權利,在他還在學習的時候被張居正訓斥,少年做皇帝時,行為無度,太后讓他看《霍光傳》。

霍光曾經廢過皇帝,而在這個時候,能廢他的只有張居正,因此懷恨在心。

種種嫌隙,讓萬曆皇帝順著眾多大臣的意思,對張居正抄家,削盡其宮秩,家人流放被迫害,有人說還鞭屍了。

他所做的改革,一夜恢復到從前的樣子,之後黨爭越加激烈,加上宦官攬權,終於在崇禎亡國。

一代改革者,在死後竟如此淒涼。


讀史和詩


張居正,明朝中後期的改革家、政治家,是萬曆皇帝的內閣首輔,少年萬曆皇帝的老師。他輔助萬曆皇帝開啟“萬曆新政”,是開創明朝中興的最大功臣。


張居正任首輔大臣之時,權傾朝野,風光無限。但他去世後不久,萬曆皇帝翻臉不認人,說他“專權亂政”、“ 謀國不忠”,甚至要對他“斷棺戮屍”。張居正立馬被定為歷史罪人,萬曆皇帝甚至抄了他的家。萬曆皇帝為什麼非要抄他的家?

萬曆皇帝登基之時,尚且年少,太后李氏推舉張居正為首輔。十年時間,張居正堪稱能臣志士,對國事體察到位。在大太監馮保的支持下,張居正“攝政”大明王朝。明朝的首輔之位,權力大小,全賴於當時皇帝的恩准。皇帝能力強,全然可以不放權給首輔;反之,則放大權。張居正推行改革,居功至偉。但天下終究還是明朝朱家,皇帝仍然是明神宗朱翊鈞。自古以來,無論是功高震主還是權高震主,其下場大都很慘,韓信、周亞夫、檀道濟、岳飛等皆是如此。當然,對大明鞠躬盡瘁的張居正也不例外。

在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抄了他的家,很大成分就是因為張居正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日常有僭越之舉。


奪情是中國古代禮俗,官員遭父母喪應棄官家居守制,稱"丁憂"。服滿再行補職。朝廷於大臣喪制款終,召出任職,或命其不必棄官去職,不著公服,素服治事,不預慶賀,祭祀、宴會等由佐貳代理,稱"奪情"。


舉兩個例子:

第一件,奪情事件後,張居正已然和當時的文官官僚的輿論處理對立面,但張居正毫無感覺。反而在丁憂結束之後,皇帝催促張居正趕緊還朝主事的時候,他竟以老母親怕熱,唯恐身體不好,經不起路途顛簸為由,要求皇帝允許其秋天再同母親一同上京。皇帝老子苦苦跪求張居正還朝,要他回來主持政務。張居正居然不顧龍顏,矯情起來,絲毫沒有謙讓的意思。在回京路上,張居正路過藩王封地,違規和藩王以賓主之禮,也就是說皇室宗親也跟著一起跪了。到了秋天,皇帝迎接張居正。當時的儀仗隊伍非常龐大,場面很大,大量群眾圍觀。進入京城,萬曆皇帝與兩宮皇后想他們表示慰問,幾乎用了家人之禮。這樣,不光皇帝跪了,沿途的宗室藩王跪了,連後宮的太后也都跪了。跋扈之際,可見一斑。


第二件,張居正病得“矯情”。史料有記載“居正病。帝頻頒敕諭問疾,大出金帛為醫藥資。四閱月不愈,百官並齋醮為祈禱”,也就是說張居正生病不起。四個月中,上至京城的文武百官,下至基層官員都為他吃齋唸佛,祈求上蒼保佑張居正延年益壽。須知,這天下還是朱家的天下,也只有皇帝、皇后才可以享受百官、地方官員的祈福。如此官方行為,張居正對自己的僭越竟然未有察覺不妥之處,反而處之安然,欣然接受。

張居正當權之時,萬曆皇帝尚且年少,對張居正這樣的能臣言聽計從,唯唯諾諾。張居正去世時,萬曆皇帝已經長大成人,親理朝政。張居正一死,之前被張居正排擠的許多言官官復原職,對張居正生前作為發起猛烈反攻。斂財、好色、專權——一個個往張居正身上貼的標籤,挑動萬曆皇帝的神經,更關鍵的他在首輔之位時諸多僭越之舉,這是萬曆皇帝所不能容忍的,抄家成為了一種必然的懲罰。

因不堪凌辱,張居正長子張敬修自殺身死;三子張懋修投井自殺不死,絕食又不死,僥倖留得一命。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說“他是近三百年大明史上唯一的政治家”, 史學家黃仁宇稱他“智慧的象徵”。但可悲的是功高震主的張居正死後落得如此下場,可悲可嘆。畢竟,伴君如伴虎,在皇權之下,身為人臣,更要應該懂得擺正自己的位置。

給文史加點料,這裡是木木侃文史。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木木侃文史


張居正,明朝第一能臣。

為什麼叫他能臣,因為他能比名臣還牛。他23歲便考中了進士,可以說是極其極其的天才。因為明朝採取的是八股取士,對個人的考試設置了很多的條條框框,在這麼多條件限制下依舊能發揮自如,寫出極其優美的文章的人都不是凡人。

而張居正就是這些人的佼佼者。23歲少年成名,而且長得還帥,他還不是迂腐的儒生,那種張口不能言,眼神木訥的人。他是一名改革家。

張居正進入朝廷後並沒有立即叱吒風雲,當時還是徐階和嚴嵩天下,徐階鬥倒嚴嵩,張居正被提拔為顧命大臣,起草嘉靖的遺詔得到重用。

後徐階被高拱替代,萬曆登基,張居正聯合太監馮保又趕走了高拱,成為了天下頭號人物。

當時他自身為內閣首輔,上有太后撐腰,內有馮保,票擬權和批紅權在一身,儼然就是統治者,他自己也曾說自己非相,乃攝也。

他進行改革觸動了許多人的利益,也使許多官員落馬,但最關鍵的一點是萬曆長大了。

張居正作為老師,對萬曆很嚴格,但萬曆畢竟是皇上,隨著年齡增長,張居正這樣的人物對於皇權是極其危險的存在,所以當張四維等人彈劾張居正時萬曆十分支持,張居正死後的待遇是一種政治手段,因為只要反對張居正,就會得到皇帝的恩賞,這是一種變相的皇權和相權的矛盾。


蘇格拉薩


“明朝唯一的大政治家”是梁啟超對張居正的評價,張居正一生憂國憂民,竟然在去世後被萬曆皇帝兩次抄家,萬曆作為張居正曾經的學生,做出如此行為怎麼能讓張居正在九泉下明目,好在天啟年間,張居正被洗清冤屈,名譽也逐漸恢復。

張居正23歲少年成名,而且長得還帥,他還不是迂腐的儒生,那種張口不能言,眼神木訥的人。他是一名改革家。張居正進入朝廷後並沒有立即叱吒風雲,當時還是徐階和嚴嵩天下,徐階鬥倒嚴嵩,張居正被提拔為顧命大臣,起草嘉靖的遺詔得到重用。後徐階被高拱替代,萬曆登基,張居正聯合太監馮保又趕走了高拱,成為了天下頭號人物。

張居正作為老師,對萬曆很嚴格,但萬曆畢竟是皇上,隨著年齡增長,張居正這樣的人物對於皇權是極其危險的存在,所以當張四維等人彈劾張居正時萬曆十分支持,張居正死後的待遇是一種政治手段,因為只要反對張居正,就會得到皇帝的恩賞,這是一種變相的皇權和相權的矛盾。


Sylar弈


萬曆對他的愛恨交織,他在位期間的改革觸動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他自己的性格上剛愎自用的一面,肯定導致朝野一致清算他!


老態龍鍾一憤青


活著的時候,壓著萬曆,基本他說了算,也動了勳貴利益,只不過人活著的時候,權利大啊,不敢反駁啊,人死了,不就人走茶涼,人亡政息,


dai請告訴她我還想她


把萬曆皇帝管的太嚴厲了


瀟鋒霜染楓林醉


所謂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民間尚且如此。帝王師有好下場的沒幾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