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死後為什麼被清算?

哆啦咪嚕

梁啟超先生稱張居正為:“大明三百年曆史上唯一的一個政治家”。

《明史紀實本末》裡稱他為“救世宰相”。

《萬曆十五年》作者黃仁宇先生稱他為“智慧的象徵”。

在國家危難時,他力挽狂瀾。

張居正一上位,就採取雷霆手段改革,整飭吏治,富國強兵。

對內整頓吏治推行“考成法”、丈量田地、大力整頓賦役制度、扭轉財政危機,推行一條鞭法,並先後任用了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南方少數民族叛亂。

他用一身忘死的決心,用不畏人言的鐵腕,大刀闊斧的改革。

他遊離在官吏、皇室的鬥爭中,為大明王朝的壽命延緩爭取一點時間。

他身前位極人臣,身後即被清算,榮譽盡失,家人被絕食六天餓死十七人,更有自盡、逃跑者不計。

這制度的必然,但也與他行事專斷、待人不善、不懂為人臣之道、僭越禮制不顧神宗感受有莫大的關係。

一,萬曆皇帝不滿權威被壓制

從黃仁宇《萬曆十五年》可以看出,張居正常常用自己的意志左右萬曆小皇帝和太后行為。

例如,萬曆為表孝心,打算給太后裝潢宮殿,張居正卻認為各官院已經富麗完美,不用再加修飾。

再如,萬曆皇帝出疹子痊癒以後,太后本打算在宮內設壇拜謝菩薩,也由於張居正的反對而作罷。還有好幾次,太后想在秋決前舉行大赦,但是張居正堅持以為不可,太后只能被迫放棄自己的意圖。

雖然這是鐵面無私,值得讚揚的行為,但是作為一個臣子,如此獨斷專行,如此拂皇室的面子,怎麼能不讓皇家忌憚與憎惡?

二,改革觸及其他人的利益

張居正雷霆手段進行改革,這和得過且過的文官集團產生利益衝突。

張居正的10年新政,其重點在改變文官機構的作風。這一文官制度受各種環境之累,做事缺乏條理。張居正力圖振作,要求過於嚴厲,以至抗拒橫生。在他有生之日,他猶可利用權勢壓制他的批評者,可是一旦身故,他的心血事業也隨之付諸流水。——《萬曆十五年》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中有段描述可以佐證,“權傾朝野的張居正,他的作威作福已經達到了這樣的程度:凡是他所不滿的人,已經用不著他親自出面而自有其他的內外官員對此人投井下石,以此來討好首輔。”

而且,很多得罪過張居正的大臣,雖然當時因為張居正的求情免受刑杖。但在幾年之後,竟在流放的地方死去,其死情極端可疑。

這種排除異己的行為,也必定會引起反噬。


三,個人作風給了別人反噬的藉口

張居正生前毫無儉約的名聲,出行乘坐的轎子是32抬的,死後抄沒的財物有110臺,折價約金銀19.58萬兩,另有良田八萬餘頃。

他知道皇帝身邊的大太監馮寶愛好錢財,就讓兒子給他送禮。

個人道德問題,很容易成為被人豎旗用來打倒自己的把柄,而張居正好色、奢侈的作風給了別人藉口。


博學書院館

張居正是彪炳史冊的大政治家、改革家,作為明神宗朝的內閣首輔、帝師,他對明後期的政治局勢影響巨大。但是就是這麼一個生前權勢熏天的人物,其卒後卻受到了清算。分析清算張居正運動的原因,歸納起來有以下四點:

一是萬曆皇帝對張居正生前的嚴加管束和冒犯深感不滿和厭棄。張居正任首輔期間,同時擔任年紀尚小的萬曆皇帝的老師。據史書記載,張居正在教授萬曆皇帝時,常嚴厲訓斥小皇帝。以致於萬曆從小就就怕張居正。最重要的是,張居正的存在,阻礙了萬曆的親政,使他無法乾綱獨斷,樹立自己的權威。

二是繼任閣臣對張居正及其勢力的不滿。自首輔制形成後,首輔為了避免地位與權力的旁落,往往對其他閣臣進行嚴格控制。張居正也不例外。在其任首輔期間,動輒嚴厲打壓其他閣臣,如呂調陽、張四維等。這自然引起張四維等人的忌恨。至張居正卒後,張四維在萬曆皇帝的支持下接任首輔之位,為鞏固其首輔之位,張四維必然要清除張居正的舊勢力。

三是部分官員因不滿張居正所推行的改革而反對張居正。例如張居正推出的“考成法”規定了政府各部門間層層監督, 對具體事務進行註銷、查考,事專責成,使官員不得不勤於政事。 這本利於改變當時政務拖沓推諉、政令難以真正實行的弊病,但卻為那些習慣於因循姑息、苟安於位的官員所深感不滿。又如張居正對驛傳制度的改革,嚴格規定了非公事不許使用驛傳,官員的升遷、改調等亦不許使用,堵住了很多官員享受特權的方便之門。這些都引發了被觸動利益的官員群體的反對。

四是張居正任首輔時期,對反對官員的不當處理,引發了很多官員對張居正及其勢力的不滿。張居正在位時,在處理反對官員上,有存在過火行為。貶謫、廷杖、下獄,甚至迫害致死的都有。這勢必激起反對官員們的集體反對。


與書居

有很多原因吧,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年輕的萬曆皇帝在政治上不夠成熟。


公元1582年,執掌大權十年之久的帝國首輔張居正去世,年僅19歲的萬曆皇帝親政(1573年出生)。還不到20歲萬曆皇帝,如果按照今天的情況大概是大二的學生,那個時候已經是執掌天下萬方的“萬歲爺”了,年輕的皇帝野心勃勃,決定要當一個遠超漢武帝、唐太宗的皇帝,為此,他願意不辭勞苦、努力履行一個皇帝的職責。


但他此時他還遠遠沒有體會到政治的複雜,一個勤奮努力的皇帝不見得就能成為一個好皇帝。恐怕在萬年皇帝心中,政治還是以好人和壞人來劃界的、是黑白分明、非黑即白的。此前萬曆對張居正的印象大概是:好人,但有瑕疵;而張居正的政敵從各種方面攻擊張居正,包括他的跋扈、他的私德、他的貪腐等等,最終成功扭轉了張居正在年輕皇帝心中的印象,讓萬曆皇帝把張居正當成了十惡不赦的壞人,連帶著也廢黜了張居正的各項政策。

萬曆皇帝像。萬曆皇帝很有當一個好皇帝的志向,並且願意為之努力,可惜沒有足夠的毅力,遇到挫折的時候選擇了退縮。

在中國歷史上,改革者歷來很難有好下場,而成熟的繼承者往往只是把清算的矛頭對準改革者本人,而非改革者的政策。比如秦惠文王清算商鞅的時候,並沒有拋棄商鞅的政策,這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清算前朝的改革者,既能打擊改革者因為改革而獲得的權力、部下和盟友,又能爭取利益被損壞的既得利益集團,還能樹立自己的權威、鞏固自己的權力,同時也享受改革帶來的好處。這是一筆很划算的買賣。至於改革者的對與錯,其實無關緊要,因為在大部分政治鬥爭中,都是成王敗寇,很難區分對與錯。

張居正像。張居正的才幹、抱負、政策與遭遇一直是歷史學家和歷史愛好者關注的一個熱點。

不過顯然萬曆皇帝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等到萬曆經過的事情多了,發覺當初揭發、反對、攻擊張居正的大臣並不是他想象中的忠臣的時候,他就已經有所後悔了。等到為了立太子一事大臣群起發難的時候,他已經意識到所有的大臣都有自己的私心,沒有誰是純粹的、忠誠的時候,他就開始罷工、不理朝政了。而且這一不理朝政就是幾十年,最終導致明帝國無可挽救地衰敗下去。


象眼觀天下

張居正,稱救時宰相,是他的存在給大明狠狠下了一劑猛藥,頗有一副大明中興的盛貌。



但是張居正身死兩年不到,萬曆皇帝竟然發瘋一般清算對付張居正一族,可謂震徹華夏。大明王朝也在六十年後轟然倒塌,因此讓很多人對萬曆清算張居正十分感興趣,很想知道究竟是什麼心態讓萬曆如此瘋狂。

其實我們從萬曆和張居正的生活軌跡可以一窺原因,大概可以得出以下原因,

那就是張居正掌權日久。

是的,你們沒看錯。說再多也抵不過一個原因,就是爭權奪利。

張居正在隆慶六年通過排擠高拱成功進階為首輔執宰天下,一直到萬曆十年。十年間,華夏神器,家國權柄全在張居正手裡攥得緊緊的。

雖然張居正不是宰相,但是明朝後期的首輔已經跟宰相無異,更別說內相馮保還是張居正的鐵桿盟友,兩人聯手,萬曆前十年難尋敵手。



而萬曆這邊,年幼繼位,從小就被張居正嚴格對待。據史載,萬曆和李太后都對萬曆十分嚴格,每日學習的東西都要照常背出不然就是張居正大聲呵斥,或者李太后的懲罰。

將心比心,我們上學的時候稍微不認真被老師懲罰,通報家長後回家還要罰,你恨不恨老師?由此可見,這也有可能是一場得意學生對老師的翻車現場啊,就是萬曆的報復有些瘋狂了。

啊哈,扯遠了,不過這個肯定有影響到萬曆。而且還記載過一件事,那就是萬曆有次私會宮女,被李太后威脅要撤換皇帝,最後給出一個解決辦法:還得看張居正的意見。

龍有逆鱗,觸之必死。皇帝的逆鱗是什麼?那就是皇位皇權啊!



張居正能威脅皇權,想必經歷這一場,萬曆一定對張居正如鯁在喉。想想漢宣帝與霍光同乘汗流浹背,我想萬曆再不讀書也會多看幾遍霍光傳吧。

而後幾年,萬曆還想給自己老丈人封爵,親戚也要封,而且還是僭越要立世襲。

這個操作違規了,張居正不同意,萬曆皇后在耳邊吹吹風,估計萬曆也是有火難放,他打不過張居正啊!

所以萬曆只能一直夾著尾巴做人,表面上一切聽從調度,可是暗地裡還是派了人去監視張居正。張誠就是一個。



張誠可不是個好人,但他是聰明人,他知道萬曆要什麼,於是挑著壞話說張居正,還騙萬曆張居正貪汙了不少錢財,比萬曆本人還有錢。

這可不得了了。做總經理的比董事長有錢,擱誰誰不爽啊!

而且張居正改革觸動了權貴的利益。張居正活著的時候還能彈壓下來,張居正死後那就是別人的世界了。

而且張居正雖死,但是改革影響還在,一直在挑釁當權權貴。萬曆和權貴想要做些什麼扔會受到影響。

因此,在嫉妒,忌恨的心理下,一個打破一切的想法慢慢在萬曆心中形成了。那就是否定張居正,否定了張居正,張居正所留下的一切都可以推翻重建。

可惜萬曆不是一個好的設計師,否定了張居正,他和他的團隊又不能搞得比張居正好,因此大明彷彿患上了重癌。

接下來只能等病發身亡了。


至秦子

中國古代的改革鮮有成功,而改革者更是鮮有善終的,張居正的明朝改革已經算比較成功的,出現了明朝的中興之兆,但他死後依然難逃清算,這是為什麼呢?

改革的本質就是社會財富的再分配,必然要損害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張居正的改革也不例外,“一條鞭法”、“考成法”等損害了一部人的利益,必然遭到這些頑固勢力的反撲,這就有了在張居正死後,這些人們立馬彈劾張居正,要清算他。

這些反對派的反撲不要緊,要命的是萬曆皇帝想要搞他,並且以此立威,加強皇權。幾千年來,軍權和相權的鬥爭一直都存在,在張居正在位的時候,相權太大,嚴重威脅了皇權,小皇帝萬曆被張居正壓得死死的,早就不滿張居正的盛氣凌人,於是在張居正死後,萬曆要清算萬曆以此立威,加強自己的皇權,張居正死後成為萬曆殺雞儆猴的工具,張居正死後的清算是權力鬥爭的犧牲品罷了!

張居正一心改革,怎奈得身後還被清算,這樣的朝廷不滅亡,才怪了!


密探零零發

歷史上對張居正的褒貶不一,眾說紛紜。我自己代表不了歷史,只說說我對張居正死後為什麼被清算的看法。主要有兩點:

  1. 神宗皇帝對他不滿,朱翊鈞(明神宗)登基後,年紀比較小,不能親政,首輔張居正處理朝廷之事,大小事務均一一辦理妥當,隨著小皇帝年紀漸漸長大,心理上的微妙變化也隨之產生,以至於開始滋生一股仇恨,再加上張居正患有另外一個身份——帝師,就是皇帝的老師,這位老師對神宗是非常的嚴格,神宗越來越反感,這種不滿日益積累,仇恨也與日俱增。但在當時有皇后站臺,神宗就算不滿也只能忍了。
  2. 萬曆新政動了太多人的利益,新政不僅得罪了大量皇親貴族和官僚地主,而且朝野中的大臣也被他得罪遍了。大權在握使得他沒有考慮太多,看到當時國內的情況,直接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些改革對於打擊地主豪強,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有著積極意義。毋庸置疑,但是在當時張居正活著的的時候這些政敵扳不倒他。但是死後就不一樣了,這些人群起而攻之,在這個千載難逢的時刻,是落井下石的時候了,有冤的喊冤,有仇的報仇,跟一個已經死去的人鬥爭,沒有風險,況且還有機會博得功名。所以自然而然的就出現了清算了。

蜀山王二小

其實張居正被死後清算,很正常,因為張居正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說到底張居正是臣,在家天下的古代,畢竟皇帝才是最高統治者,張居正仗著有皇太后的信任,老做皇帝的主,你活著,大權在握,執掌朝政多年,加上太后壓著,沒辦法,死了還不出出氣。尤其是,一些大臣老跟皇帝說,張居正在的話會怎麼怎麼樣,拿個死的人還想壓他。

這時候,一些看明白皇帝心意的人,站出來了,為了討皇帝歡心,大肆批評張居正,數落他的罪行。實話說,張居正為了改革,弄權和排除異己都是肯定的,沒少得罪人,這時候還不落井下石。

還有個例子,和張居正很像,就是清初的睿親王多爾袞,從扶持福臨登基,到死後先加諡再掘墳,經歷何其相似。


天佑光明

權臣死亡之後,誰能逃脫清算?

所以曹操就想做周文王。


張勇達州

自古權臣都沒有什麼好下場,除了諸葛亮就數張居正結局最好了。有傳言張居正跟萬曆媽關係不清不楚加上從小對萬曆管的太嚴已經逾越了一般臣子與皇帝的等級禮制。再加上身邊太監與當初受到打壓的大臣的挑唆萬曆能不急眼麼?


晶之星

因為他做為萬曆皇帝的老師,壓制了萬曆十年時間!

這十年時間,剛好是萬曆從十歲到二十歲,正是最為叛逆的時間。

所以,萬曆在掌權後,對於死去的張居正開始清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