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張居正和萬曆皇帝的關係?

史努比說史


可以說,張居正和萬曆皇帝的關係很複雜、也很微妙,比如說:

開始,張居正開是萬曆的老師,在年幼的時候,明穆宗隆慶皇帝就把萬曆交給張居正做學生了;

接著,在隆慶皇帝駕崩後,張居正不僅是萬曆的老師,似乎還類似於父親一樣對他進行教導與培養;

之後,萬曆長大正式做了皇帝之後,張居正與他便又成了帝王與臣子的君臣關係。

可見,張居正和萬曆皇帝的關係,是先老師與學生,再類似父與子,最後便是君臣。

但是,萬曆從小到長大成人,好像沒有過快樂玩耍的童年,因為宮內有李太后,朝堂有張居正,這二人一直從到大都對萬曆嚴厲萬分。

那麼,張居正為什麼一直對萬曆這麼好呢?可能可能還因為點李太后的關係。不過,此事只是野史上有一些傳聞。但從歷史上的一些記載又可以看出,萬曆對張居正開始是尊重,後來似乎變成了恨。但是,萬曆雖然越來越對張居正不滿,但懾於李太后的震懾,他也一直沒對張居正做什麼。

因此一些野史傳聞說張居正和李太后有所曖昧,雖然是野史,但也不一定不是空穴來風。因此,後來萬曆對張居正的恨,說不定多少和這事情有點關係。並且,張居正也因為此事而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身敗名裂:

青年時期的張居正,和同朝為官的艾自修,是同科中舉的。他二人在科舉時,一起參加了當朝列舉的“龍虎榜”殿試。但殿試之後,艾自修名列在最後,與“龍虎榜”無緣,張居正則位列“龍虎榜”首。

於是正值春風得意的張居正,一天碰到了艾自修,便一時興起,拿艾自修的落榜而奚落他:“艾自修,自修沒自修,白面書生背虎榜。”讓艾自修對出下文。

艾自修一時對不上來,並因此被刺傷心,他覺得是一種天大的侮辱,一直耿耿於懷,心中恨死了張居正,總想著如何地能給張居正一個狠狠的回擊。但是,要報仇談何容易,張居正官居內閣首輔,權勢傾野。不過,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機會總是會有的。

果然,一天,上早朝的時候。艾自修想順便拜會一下張居正。但到了張家之後,他從下人嘴裡得知張居正在花園裡賞花。於是他便悄悄地走進花園,可是他剛一進去,卻一眼看到張居正的身影,在花園的假山旁邊快速的晃了一下,便很快消失了。

於是他趕快走過去,見到假山旁邊一個很大的石板,蓋在一個洞口上,而且讓他驚喜的是:這個石板正好卡住了,張居正所穿的衣服的袍角。艾自修見狀,趕快扯下那塊袍角,藏在自己身上。之後,他又一個悄悄地察看假山地洞的秘密:沒想到啊?他發現這個洞下面有一條暗道,而且這條暗道,直通到李太后娘娘的臥室裡,啊呀?!這下他瞬間什麼都明白了,然後,便迅速離開。

此後,艾自修斷定張居正肯定與太后娘娘有染。這下可好了,他想:二十多年沒有機會對出的下聯,立即浮現在腦際:”張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臥龍床“!

後來,艾自修為了報復張居正對自己的“龍虎榜羞辱”,便把下聯寫了下來,連同張居正的袍角,一塊呈交給了萬曆皇帝。

結果可想而知,萬曆一看,便惱羞成怒。他仔細察看了下,發現張居正的袍角果然有綴補的痕跡。於是,不久他便給張居正找了個罪名,將他革官降職。不過,這事都是野史所傳,並沒有什麼真憑實據,但也反應離張居正和萬曆皇帝的關係,真的很微妙很複雜。


超能博士


我們現在提到張居正,殊榮頗多,光環頗大。什麼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實行“張居正改革”,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被稱為明朝的第一人。



但是張居正在當時人眼裡未必和現在的評價是一致的。因為在他們眼裡,張居正就是一個好色、貪婪、弄權的“黑心宰相”。但是迫於其的權勢,又敢怒不敢言。

這個敢怒不敢言的人當中,甚至就包括萬曆。

萬曆皇帝朱翊鈞,在位前10年,由於年幼,由母親李太后代為聽政,太后則將一切軍政大事交由張居正全權裁決。

為了讓李太后能夠代為聽政,張居正謀劃讓李太后住到了乾清宮陪著萬曆皇帝讀書。李太后年輕守寡,是一個非常嚴厲的女人。對待年幼的萬曆可謂面面俱到,耳提面命。是一個典型的嚴母且事兒媽的形象,和現在很多陪讀的家長差不多。而張居正這是一個嚴厲的如父如師的形象,萬曆的很多的教材甚至都是由張居正親自編寫,親自教授的,而教書的時候也是非常的嚴格,萬曆經常因為背不上書而被受罰。

雖然萬曆經常被張居正懲罰,但是在成長的重要階段,張居正無可替代的成為了萬曆的”重要他人”。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我們的傳統習慣是嚴父慈母。所以可想而知小萬曆從小到大,心裡的壓力是有多大?而真正充當”慈母”角色的,則是他的大伴馮保。但是馮保這人實在太貪婪,而且缺乏政治智慧,所以張居正一死,他隨後便倒臺。

但是隨著萬曆的逐步長大,他對張居正的認識已經開始發生了變化。某些覺醒的意識在他對張居正的感情裡添加了一些被侮辱的成分。

而明朝內閣在皇帝的居住處還有一個辦公點,萬曆皇帝住在乾清宮,所以張居正的內閣在乾清宮,竟然也有一個辦事點。


所以當年幼的萬曆還在睡夢中的時候,突然發現張師傅和母親李太后同時站在自己面前,叫醒自己起來上課,心裡會怎麼想?雖然張居正不在意,但是這個就成了他和李太后有一腿的證據。這更成為萬里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然而一切都在萬曆十年,這一年發生了重大改變。

萬曆十年,萬曆大婚,李太后已經不再適合和萬利住在一起,搬出乾清宮前去慈寧宮居住。這也就是變相的歸政給了萬曆。雖然萬曆需要經常去慈寧宮給李太后請安。

但是對於張居正而言,他在政治上失去了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盟友。因為張居正再也找不到更合適的理由去找李太后請示問題了,在與萬曆發生衝突的問題上,張居正只能靠自己一己之力來對萬曆施加影響。

事實上,張居正也看出了獨木不可支的危局,曾多次上書要求致仕。然而直到其暴死都沒有得到批准。原因在於,在萬曆的眼裡,張居正故意在這個關鍵時刻故意撂挑子,目的就是覺得萬曆剛剛親政,在向自己示威。

甚至李太后也出面說話,要萬曆30歲之前不要考慮親政的事情,處理政務、管理國家還是要跟著張師傅去學。

但是這一年,6月20日,張居正突病暴斃。這一年年底,江西道御史李植上疏彈劾馮保12大罪狀,馮保被髮配南京孝陵種菜,隨後被抄家,竟然超出了《清明上河圖》的真品。這讓萬曆對張居正的很有更加深的一層,因為馮保跟張居正曾經是穿一條褲子的。

張居正死得非常突然,萬曆一度很迷茫,也哭的很傷心。但是在高拱的門生張四維在慫恿之下激起了萬曆對張居正的恨。


張居正此前因為“奪情”的事情,曾經非常嚴厲地彈壓了很多言官勢力。所以大規模清算張居正在一片輿論聲中開始了,張四維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支持。但是隨著清算張居正過於苛刻,甚至刨墳鞭屍,逼死家人的時候。這就嚴重的突破了底線,”正直”的言官們,突然一下子輿論風向陡轉。萬曆在輿論的壓力下,中止進一步的迫害張居正及其家人。但張居正在世時所用一批官員仍然受到了殘酷的打擊,有的削職,有的棄市。這也是張四維在全面奪權的結果。

但是張四維突然死了,朝廷當中沒有狠人了,剩下的只有只會和稀泥的申時行了。面對無盡無止的內部傾軋和黨爭,萬曆徹底陷入了泥潭。

史書並沒有記載萬曆是否對這個局面有後悔過,但是對於萬曆而言,只不過想自己做一回主而已,然而事實即便他鬥倒了張居正,面對已經爛成一鍋粥的朝局,他也無法隨心所欲。


炒米視角


在這裡我就不去詳細地說萬曆和張居正的生平以及其政治生涯了,就用通俗一點的話說,張居正就是萬曆的乾爹,而且是對萬曆有著巨大壓力的乾爹。萬曆從小到長大成人,宮內有李太后,朝堂有張居正,一直都對萬曆嚴厲萬分。而且是嚴厲到動輒謾罵體罰,甚至有時候李太后會以廢立來威脅萬曆,萬曆在這種環境下也一直是戰戰兢兢。

不僅張居正權傾天下,而且多年來的積威也讓長大成人後的萬曆敢怒不敢言,待張居正暴斃之後,萬曆在被死死壓迫的神經突然鬆開,那種落差與怨恨導致他開始對張居正進行意氣上的報復。


金道人


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有點意思,頗有些愛恨交錯的感覺。他們兩的關係很是微妙,我把我認為的說一說。

張居正是萬曆皇帝的老師,也是萬曆朝的輔政大臣,而且是首輔大臣。張居正當年為了扶萬曆皇帝上馬也是出了相當大的力的,再加之多年的輔佐,我認為萬曆對張居正多少有點感激之情的。

再者,張居正執政期間,政績斐然。為明王朝續命做出的貢獻也是相當的大,萬曆皇帝雖後來看他不爽,卻也看在政績的面子上只好隱忍不發。

張居正也是萬曆皇帝的童年陰影,導致後來很多年不上朝是否也是有張居正之前的打壓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張居正對萬曆皇帝的影響依照我認為是相當巨大的,張居正把原本應該的集中的皇權給分化了。導致萬曆在張居正死後出的政令依然不能得到有效執行,這和後張居正時代有人想效仿張居正不無關係。

張居正還有一些野史傳聞和李太后有所曖昧,雖然是野史但也不是空穴來風。而當時萬曆皇帝或多或少也知道一些,後來萬曆對張居正的恨說不定多少和這事情有點關係。

總的來說,萬曆皇帝對張居正的關係,我認為恨要大過感激。也可能是因為張居正的打壓從而導致萬曆皇帝后期性格的自閉,從而幾十年不上朝。

其實很多人都明白,明非亡於崇禎,而是亡於萬曆。而萬曆之亡則應該是亡於張居正。

這就是我對他們關係的看法。





中游百曉生的四國交流


他們倆人的的關係就好比是師傅與徒弟,皇帝與臣子。

張居正輔佐萬曆帝,進行改革措施:

明朝中期,吏治腐敗,賄賂、貪腐成風,經濟、政治崩潰,邊防危急。官員與富豪勾結作弊;司法機關利用手中權力貪汙。一種以吏治腐敗為主體的汙濁空氣毒害社會,國家處在憂患危困之中張居正生前幹了一番改革事業,反貪和取消賦稅特權的改革衝擊了皇權,得罪了官僚特權階層,得罪了阻礙他改革的官場勢力,因此萬曆皇帝厭恨張居正。 

張居正掌權十年時間裡對明朝的軍事、經濟丶政治進行改革,因而損害一些官僚、貴族、大地主的利益。張居正在政策用人上也存在一些失誤,他死後,有些人就開始報。


張居正在掌權時期,萬曆皇帝一直尊其為師嗎?那是出於需要與無奈。他早已耿耿於居正的震主之威。,這是強居正效國的需要,但也影響了萬曆皇帝的權威。在權力上,張居正和皇帝成為對立,至皇帝於何地?張居正效忠國事,獨掌大權,在萬曆心裡是一種蔑視主上的表現。這是中國曆代帝王的表現!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成年登基後,開始尋找一種復仇的快慰。

  張居正逝世後不到一個月,御史雷士幀等七名言官彈劾潘晟,神宗命潘致仕。潘晟乃居正生前所薦,他的下臺,標明瞭張居正的失寵。

  不久,言官把矛頭指向張居正。萬曆帝下旨抄居正家,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差點刻棺戮屍。張居正家人流放的流放,逃亡的逃亡,一代能臣之家竟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

  人亡而政息,張居正生前在職期間所用官員大多削職、棄市。而朝廷所施之政,也一一恢復以前弊端叢生的政治局面。致使剛開始走向中興的明朝,又走開下坡路。整個萬曆一朝,沒有人敢為張居正呼冤。

  然而國衰而思良臣。直到明熹宗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明熹宗為激勵臣工,才想起昔日的大功臣張居正,但是一切都晚了。


華夏通文館


作為一個專業是心理學又不務正業的歷史愛好者,我想試圖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萬曆為什麼在張居正身後幾乎變態的報復張家人的心態。總結起來有兩點——

1、青春期遇到更年期。萬曆登基的時候是十歲,張居正執政十年後去世,萬曆時年二十歲。而張居正在萬曆的生活之中,扮演的是一個嚴師甚至嚴父的角色。這對於正處於青春期、躁動期的小皇帝來說,不啻是冰山遇上火山。

也許在張居正生前,懾於母親李太后和張居正的威嚴,萬曆還不敢做些什麼。但是一旦大權獨攬,獲得親政以後,萬曆皇帝就不可避免地會有報復心理。而天子之怒是可以血流成河的,再加上彼時已經暗流洶湧的黨爭之風,一場肅清張居正流毒的政治清洗也就在所難免。

2、俄狄浦斯情結的作用。所謂俄狄浦斯情結,對男性來說就是指的戀母情結。生長於深宮之中的孩子,由於見到父親頻率極少,所以戀母情結可能會更加嚴重。而在這個時候,一個威嚴的男人走到了他身邊,還和他的母親傳出了緋聞。這一點,對於一個男孩子來說,不啻是奇恥大辱。

綜合以上兩點,我認為,即使萬曆只是一個普通的男孩,對張居正都不可能有太好的印象。而在深宮婦人之手長大的他,心態更容易扭曲,而他的行動所產生的連鎖效應,則要比一般男孩大無數倍。



青言論史


要評價這個關係,應該從萬曆帝朱翊鈞生母李氏說起。李氏是漷縣人(今屬北京通州),明穆宗的宮人,後升至貴妃;萬曆即位後,應該稱李貴妃為太后,按照規則在太后前應該加徽號;而穆宗的太后則稱皇太后不加徽號。太監馮保為了巴結李貴妃,與張居正商量,給李太后加徽號的同時,給皇太后也加上徽號,拉平了兩位太后的關係,給足了李太后的面子。當時朱翊鈞年幼,張居正就請李太后出面照顧皇帝起居,一下子從慈寧宮又遷居到了乾清宮,更是長足了面子。

李太后是個非常有主見的人,出身農家,會算經濟賬;到了太后這個位置,把經濟賬和政治賬結合起來計算。她吸取了前首輔高拱的教訓,認定在萬曆年幼階段,必須依靠張居正才能渡過孤兒寡母的困難時刻。所以她和張居正內外教育默契配合,打造萬曆皇帝。張居正有強大的政治抱負,富民強國是他當國的理想,而要做到這一點,沒有權力不行,沒有皇家的支持不行,李太后的算盤和張居正的想法不謀而合,自然就形成了同盟關係。在此後的教育培養萬曆皇帝中,當張居正發現不屬於自己能夠管理的萬曆生活問題時,就傳消息給李太后,由李太后進行教育;李太后發現萬曆不檢點並不聽招呼時,也會拿出張先生的威嚴來威脅。張居正的教育水平很高,我們現在讀他給萬曆講《論語》的講義,還能體會到他教育萬曆做仁心皇帝的熱切心情;為了便於小皇帝學習,他親自動手,編輯《帝鑑圖說》,以圖畫的方式誘導教育皇帝。而張居正在位時,萬曆第一敬重的人是李太后,第二就是張居正了。

張居正雖然有極高的政治才能,但他還是沒有發現萬曆人性深處的惰性及對他的不滿;所以,在教育萬曆中,在朝廷行政上有時也特別做大,只知有上,不知有下;只知有進,不知有退。有時對萬曆學習不力處進行呵斥,有時對萬曆的任性進行強制糾偏;而萬曆知道張居正背後有李太后撐腰,對此只有隱忍,而心裡卻埋下怨恨的種子。本來,按照古制,張居正的父親去世了,他應該辭官回家守孝三年,然後再到京城報到等待重新任用。可張居正不甘心自己推動的萬曆新政停止運行,也怕權力不能再回到自己手中,就不想回家守孝,想皇帝給他下個奪情的詔命,仍然在朝做首輔,邊工作邊守孝。結果,李太后瞭解張居正的想法,就讓萬曆下詔張居正奪情。朝中大臣、御史等,好不容易等到個能讓張居正回家的機會,豈肯罷休,從內閣大臣到七品的給事中,輪番上書,強烈要求張居正回家守孝。惹的李太后、萬曆大怒,對其輪番拷打。但即使打的這些人皮開肉綻,他們就是不退縮。氣的萬曆下了死命令,誰再來上書要求張居正回家守孝,就殺誰!

後來,萬曆給張居正假期,讓回家葬父,結果張居正傲氣太大,沿途誇張,地方官遠遠跪拜迎接與供給。據說還座了六十四人抬的大轎,轟轟烈烈回江陵,堂堂皇皇地給政敵提供攻擊依據,給萬曆仇恨的心裡加火加鹽。

可惜張居正天不假年,在萬曆十年(1582年)六月患病不治而死,終年57歲。居正死後不到一年,萬曆帝就來了個大變臉,展開對張老師的徹底清算,而當初與張居正表裡相顧,聯手教育萬曆的李太后,卻任憑萬曆折騰張家,始終不發一言。

綜上所述:萬曆和張居正的關係,是政治關係。當萬曆政治需要張居正時,存已之異從張之同、君臣融洽、張居正的意見就是萬曆的詔令。當張居正不在時,當然不能使用了,張居正的好處就沒有了,當年的不好處卻屢屢反映進皇帝腦海,又沒有人來制約,反而有人來燒火,於是,就引燃了埋藏在心裡的火藥。出現這樣的情況,我以為張居正自己應該負很大一部分責任。作為首輔,只是皇家的職業經理人,不是東家。身為職業經理人,卻做東家的主,就是越位、出格。可能張居正認為有李太后在,知道自己一心為朝廷,能夠匡正萬曆。其實不然,李太后支持你張居正,是讓你幫她兒子幹活,你人沒有了,不能幹活了,她還支持你幹什麼?至於說張居正生活腐化,收受賄賂,那是封建官僚的通病,如果你不影響別人,沒有人說你不好,但如果影響到別人,尤其是皇帝,這就是問題了。唐朝的郭子儀,就是以鋪張享樂、大把花錢、大講排場為目標躲避皇帝猜疑的,不是反被廣泛稱道麼?從萬曆皇帝這一方面看,這個人太能夠隱藏自己的想法了,在需要依靠張居正時,能夠壓下性子,委屈服從;甚至能夠下保證,改正不足。但心裡卻牢牢記住這些怨恨,只等時機的到來,而且有不達到自己目的,勢不罷休的拗勁。這從後來他不想立朱常洛為太子,想立朱常洵為太子,而與朝臣進行長期的對抗中得到了再次體現。


二曲人


老師與學生的關係,帝王與臣子的關係: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師生之間的關係,早在嘉靖時期張居正和高拱就被選進了裕王府,所以張居正不僅僅點看萬曆的老師同時也是他爹隆慶皇帝的老師。

但當萬曆皇帝執政以後,張居正對萬曆皇帝的教育是非常用心的,而且非常嚴格。

張居正本人不但親自講經筵,而且幾乎不放寒暑假,這對於萬曆小皇帝來說,那肯定非常不滿意的,同時張居正還在編寫帝國鑑圖講給萬曆皇帝聽,所以說張居正是個認真負責任的老師,萬曆皇帝顯然是對其非常尊重的,冬天太冷了,萬曆皇帝就讓太監宮女幫他執扇,從這些舉動中就可以看出萬曆皇帝對張居正還是很尊重的。

在看看君臣關係:

在君臣關係裡,張居正就象一位父親,首先萬曆皇帝對張居正是言聽計從,當時年幼,凡事都聽張居正的,而張居正也確實能很認真的把事情辦好,所以萬曆皇帝是非常信任張居正的,無論是京察,考成法,一條鞭法,他都全力支持張居正,他們這種關係的最高峰應該是張居正,“奪情”奔喪完之後,萬曆皇帝追不急待的召見張居正,並且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對張居正說離別三個月,朕每天都睡不著,夜夜思念期盼你早日歸來,涗完之後把張居正感動的一塌糊塗,立馬錶示要肝腦塗地,永報皇恩,從對說中明顯可以看出萬曆皇帝對張居正是無比的依賴。

既然如此,誰也想不到張居正的結局會是那樣的不可思議,萬曆皇帝一生都在張居正的約束之下,什麼都不能自己作主,就象這樣長期處在如此的環境下肯定心裡是不健康的,因此張居正死後家被萬曆給抄了也在情裡之中,這就是張居正太過嚴厲,所以死後家人遭到了萬曆皇帝的瘋狂報復,成了千古奇談。


與風互語


亦師亦友,萬曆皇帝自出生,便被他的父親隆慶皇帝,安排到張居正的身邊做徒弟。當時的張居正只是嘉靖時期的內閣成員,管理著兵部。直到隆慶登基,張居正成為次輔,在到萬曆登基,張居正成為首輔。這期間,萬曆皇帝朱翊鈞一直與張居正是師徒關係。打小萬曆就跟著張居正讀四書五經看春秋戰國,期間的師徒情義也可稱為友情。

亦父亦字,再說萬曆皇帝朱翊鈞登基之後,這萬曆登基的時候年僅八歲,一個小孩子。八歲登基只是因為他的父親隆慶去世,沒有辦法才讓這麼一個孩子坐上了皇位。而張居正又是打萬曆從小就陪著他的人,這沒了父親,對於萬曆來說,小時候就跟著張居正,所以對於張居正來說也可以成為,亦父亦子這種關係。

亦君亦臣,大層面來說,萬曆是皇帝,不是一人之下,而是萬人之上。張居正只是萬曆皇帝的手下,他屬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什麼事還是要走走章程的。

他們之間的關係可以用很複雜來說,也可以用很清楚來說。萬曆從登基以來就非常信任張居正,但是張居正死後卻被萬曆處置。這也說明張居正活著的時候和萬曆的關係並不是複雜的,死了被清算說明有些事在張居正活著的時候並不知道,對死後的張居正又是特別狠,關係又是很複雜的。


想有一個霸氣的名字


一、君臣關係。毫無疑問雖然張居正曾經大權在握說一不二,甚至有民間的說法是黑心宰相臥龍床,但是君是君,臣是臣,這個無可更改。明朝除了朱元璋、朱棣外,基本上相權與君權處於一個相對平等的地步,逼得皇帝一個個使勁重用太監。但是張居正是唯一一個相權大於君權的宰相。

二、師父與弟子的關係。張居正在嚴厲年幼的時候給萬曆做老師,萬曆是張居正正兒八經的弟子。

三、嚴父與枷鎖。萬曆幼年就沒有了父親,未嘗沒有把張居正當做父親這個角色的代替品。但是隨著萬曆的成長,張居正大權獨攬反而成了萬曆的枷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