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是不是一位好宰相?

a1030941713


頌江陵(張居正) 

內聖外王和外王內聖是儒家提高自己的兩條路徑,張江陵顯然走的是外王內聖的路,明知前方荊棘遍道毅然決然而往,在事業時艱中鍛鍊精神,於風雲際會間澄澈本體。觀對江陵正反兩面的評價,執反面者多象本人之前一樣,未能深諳中華文化內涵所在,乃至於精義處一無所知。 

曾因反對張居正被下令廷杖八十的鄒元標幾十年後目睹吏治敗壞、國運衰頹,再回想萬曆新政時朝廷的勃勃生機,便深切感到張居正是明朝難得的中興名臣。他說了如下一段話:"江陵功在社稷,過在身家,國家之議,死而後已,謂之社稷之臣,奚愧焉?" 

熊十力對張居正這位荊州先賢的評價很高,但他對張的認識也是分階段的。第一階段,認為他是優秀的政治家,但晚節不保;第二階段他也認為張居正使用了不應該由自己使用的權力,有權臣之嫌,但又不肯定。張居正使用這些權力為社稷與老百姓謀了不少福祉;第三階段熊十力又認為張居正並沒有越權行政,因為管理國家的權力,本身就應該屬於宰相用的,他只不過做了中國第一人。 

熊十力與友人談論張居正:“漢以後二千餘年人物,真有公誠之心,剛大之氣,而其前識遠見,灼然於國覆種奴之禍,已深伏於舉世昏偷,苟安無事之日,毅然以一身擔當天下安危,任勞任怨,不疑不怖,卒能扶危定傾,克成本願者,餘考之前史,江陵一人而已。竊嘆江陵湮沒三百年,非江陵之不幸,實中國之不幸。 

江陵學術宗本在儒,而深於佛,資於道與法,以成一家之學。……以佛家大雄無畏粉碎虛空,蕩滅眾生無始時來一切迷妄、拔出生死海,如斯出世精神轉成儒家經世精神。自佛法東來,傳宣之業莫大於玄奘,而吸收佛式精神,則諸實用,則江陵為盛。”(源自熊十力《與友人論張江陵》) 

1950年,一向不問政治的熊十力寫出《與友人論張江陵》一文,批評張居正“惡理學家空疏,遂禁講學、毀書院”之舉與秦始皇之焚書無異,並以此引申說:“學術思想,政府可以提倡一種主流,而不可阻遏學術界自由研究、獨立創造之風氣,否則學術思想界思想錮蔽,而政治社會制度,何由發展日新?江陵身沒法毀,可見政改而不興學校之教,新政終無基也。”他還寫信與老友梁漱溟論道,指出辯證法的根底在鬥爭,而大易之學卻是以仁義為常道。 

張居正與好友談證悟的三封信的摘錄與評價: 

(張的信件所述之證得內容很實在,且有前後遞進的層次表現。熊氏的解說也很精到。) 

《寄高孝廉元谷》:此行雖勉強涉世,乖其本圖。近日靜中,悟得心體原是妙明圓淨,一毫無染,其有塵勞諸相,皆由是自觸。識得此體,則一切可轉識為智,無非本覺妙用。故不起淨心,不起垢心,不起著心,不起厭心,包羅世界,非物所能礙。恨不得與兄論之。將試不必多作文,但凝神養氣。曹孟德臨敵,思意安閒,如不欲戰。亦可以武喻文。 

評:詳上諸書,則知江陵師心而不待求師於外。其從入處雖不背孟子陽明,然只識得心體虛明,猶未徹在。心體未嘗不虛明,然含萬德、備萬理、肇萬化,其沛然油然充塞天地者,虛而實,明而不匱,儒者故謂之誠。君子貴思誠,思者,猶雲常惺惺。而存之於隱微之地,慎之於息息與天地萬物感通之幾,達之於事業。合內外,貫動靜,莫非誠也。造化之原,吾心之實,唯誠而已。虛明者,誠之照用也。二氏徒保任此虛明,去實相甚遠。實相謂本心,亦即目宇宙本體,所謂造化之原是也。儒者不偏向虛明處認識本心,從此實踐中體現得來。 

《答羅近溪宛陵尹》:學問既知頭腦,須窺實際。欲見實際,非至瑣細、至猥俗、至糾紛處,不得穩貼,如火力猛迫,金體乃現。僕頗自恨優遊散局,不曾得做外官。今於人情物理,雖妄謂本覺可以照了,然終是紗窗裡看花,不如公等只從花中看也。聖人能以天下為一家,中國為一人,非意之也,必洞於其情,闢於其義,明於其分,達於其患,然後能為之。人情物理不悉,便是學問不透。孔子云:"道不遠人。"今之以虛見為默證者,僕不信也。 

評:詳此所云,畢竟遵循儒家規範,否則高談澈悟,終不見實際,不得穩貼也。 

《答西夏直指耿楚侗書》:辱喻謂比來涉事日深,知虛見空談之無益,具見丈近精實處。區區所欲獻於高明者,下在於此。但此中靈明,雖緣涉事而見,不因涉事而有。倘能含攝寂照之根,融通內外之境,知此心之妙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者,初非由於外得矣。 

評:至此所造已深矣。其於《中庸》涵養未發之中、合內外之道與淵泉時出之妙,已有會心也。 

另外,還有對六藝的論述 

在《答胡劍西太史》中曰: 

弟甚楊誠齋《易傳》,座中置一帙常玩之。竊以為六經所載,無非格言,至聖人涉世妙用,全在此書。自起居言動之微、至經綸天下之大,無一事不有微權妙用,無一事不可至命窮神,乃其妙即白首不能彈也,即聖人不能盡也,誠得一二,亦可以超世拔俗矣。兄固深於《易》者,暇時更取一觀這,脫去訓詁之習,獨觀昭曠之原,獨復有得力處也。


新儒哲


張居正是個想做點事的人,但是他受到理學邪教的影響太深了,他的改革註定是個悲劇。縱觀他的改革還是在農業稅的大方向上狂奔,重新丈量土地,確定收稅對象。稅要是收不上來還可以放高利貸。最終是把勞動力從土地上趕到了城市裡。反過來我們看看他的學生萬曆,他敏銳的發現國家的經濟已然轉型,已經進入了半農業半工業國的情況下大膽收取工商稅,關稅和礦稅,那時的中國的城市化率接近30%這個數字現在中國也是前幾年才達到,這也解釋了另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萬曆要清算張居正,那是要給自己的改革鋪路,不再依靠被邪教洗腦的文人士大夫集團,另起爐灶,後世吹他主要他是文人,而後期萬曆朝又很輝煌,萬曆還根本不上朝。這些文人邪教徒實在找不到爭功的機會才把他抬出來!


日常刷下線


張居正,他是什麼人,一個能扭轉危局,拯救世界的人,這種人中國歷史幾百年也就出一個,他身上有太多值得尋味的東西。

張居正上位的時候明代已經統治中國大地200多年了,內部社會矛盾重重,外部異族擾亂邊境,紛紛入侵,這樣一種環境下,如果是高拱,徐階,這樣的能臣,只能減緩帝國墮落的速度,不能改變,而張居正,是能改變這一切的人。

張居正上臺,邊關迅速出現了,戚繼光,李成梁,王崇古,殷正茂等得一批能打硬仗的傑出將領。

內部考成法,一條鞭法,在全國丈量田畝耕地。一系列政策推進。

有人說張居正和太監走的太近,但是大太監馮寶可是掌管著司禮監啊。政令的順利通行,需要這層關係,變通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至於海青天並不能成就大事。

這一切只為使得拐彎中的帝國重新回到正路。

明代可以選出三位偉大的人物,朱元璋,朱棣,和張居正。





搞笑柚子君


樓上有人說瑕不掩瑜,同理,瑜不掩瑕,功過不能相抵。張居正是一個想作為的,有作為的,但是極其有侷限性,施政操切的貪腐權臣。他的幾個後繼者不求名望,踏實實幹,所以萬曆朝中期迎來了巔峰。


神宗真武


有人說中國非常缺少出色的政治家,自秦漢以來也不過就李斯、王猛、王安石、張居正等屈指可數的幾個人物。

張居正所處的明朝中後期,帝國已陷入發展瓶頸,內憂外患,民不聊生。張居正為了解決帝國危機,進行了從上到下的改革,內容涉及政治民生,就是著名的“一條鞭法”。由此減輕了農民負擔,又不影響國家的收入,相對緩和了階級矛盾。

所以萬曆後期豐臣秀吉侵略朝鮮半島時,明朝雖然已經衰敗,但依然能夠出兵幫助朝鮮打敗日本。如果沒有張居正的改革,這一勝利顯然是不太可能的。

張居正的私人品德較差,但瑕不掩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