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生之中都想讓曹植繼位,為何臨死之際卻突然變卦選擇曹丕?

卜坤波


東漢末年,西涼刺史董卓,廢少帝劉辯,立劉協為獻帝,自封相國,欺主弄權,權侵朝野,殘暴兇狠;群臣敢怒不敢言,此等國賊人人得而誅之。





當時作為驍騎校尉的曹操以獻刀之名行刺董卓,失敗後在陳宮的幫助下逃回了其父曹嵩的根據地,拉起了一班隊伍,成為了一路諸侯開始了征戰天下征程。歷經數年曹操統一了北方,當了魏王,此時誰來繼承他的大業就成為了一個難題。

其實曹操並非是臨死之前才變卦,改立曹丕為世子,繼承他的大業的。其實曹操最喜歡的兒子應該是曹衝,此子聰慧過人,甚得曹操喜愛。可惜的是曹衝早夭,如若不然,曹操可能會讓曹衝繼承大業。



其次,曹植飽讀詩書,才華橫溢,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曹植也是曹操喜愛之子,不過曹植嗜酒,經常與那些文人墨客在一起飲酒作賦,身上一股書生氣,沒有領袖的氣質,加之醉酒誤事,曹操也不放心讓其繼承大業。


曹丕雖然文才比起曹植略遜一籌,但是他身上有一股狠勁,而且城府深。加之早年一直隨父親一起征戰多年,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學習父親領兵打仗,為人主應該如何做,如何樹立威信。另外一個層面就是許多有分量的文臣武將也還是站在曹丕一邊的,也只有曹丕才能夠駕馭得住司馬懿,在當時司馬懿還不能被殺,如果他死了,曹魏將無人能抵擋諸葛亮。因此,曹丕無論在領兵打仗還是治國方面都比曹植有優勢。

曹操何等的精明,怎麼可能會在臨死之前才改變主意,其實他早已經在心裡盤算好了,那個兒子的有點缺點作為父親他心知肚明。誰來繼承大業,都是他權衡利弊以後,才會作出最佳抉擇的。

(全文完)


董慶江645


在封建社會,皇帝選擇繼位人是慎之有慎的,稍有閃失會發生流血事件。眾所周知,曹操是魏王,是有謀有略的一代梟雄。他性格多疑,肯定在選擇接班人問題上是不出紕漏的。曹操的幾個兒子中,早些最看重的是曹衝,大家看過小學課本《曹衝稱象》這篇課文吧!曹衝几几歲年齡就有非凡的智慧,曹操豈能不喜歡?命運開了一個玩笑,穎聰的曹衝少年病逝,曹操悲傷不己。這樣給了曹丕、曹植繼承皇位的大好機會。曹丕早年隨父征戰,也積累了不少指揮作戰的經驗,性格陰險,心地狠毒,是標準的兩面人物,在平時表現出尊敬朝野大臣的形象,也贏得了很多朝臣的擁護。而曹植從小就才智過人,七步詩大家一定讀過,他的文采是過人的,也由此深得父親曹操的喜愛。雖然曹植雖然才華橫溢,但他有致命的弱點,狂躁不訓,酒後嘴不遮言,甚至做出了皇室禁忌的蠢事。曹操是心知肚明的,做為皇室繼承人,他是經過長期觀察,多重考慮擇優選擇的。當時楊修等人敬言,擁戴曹丕,所以曹操出於江山基石的考量上選擇了曹丕,這樣的決策不無道理。


天嶺624738


曹操三國裡的一代梟雄,文才武略,在選擇繼承人方面,他可是經過多方面考驗和經過深思熟慮才決定的,把一個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不能交與庸才治理,這方面可以肯定曹操沒少與自己思想做鬥爭。曹衝死的早,就落在曹丕,曹植二人身上,曹植文采好,深受曹操喜愛,在文采上面略勝曹丕,可曹植性格狂大,加上曹操喜愛有加,他更目中無人,眼無法度,一些大臣很看不慣,書生氣太重,成天迷在詩歌酒仙中,性情中人,沒有軍事上經驗,再與大臣們少來往,人脈關糸淡薄,不會政治手段,不務現實,這讓曹操很失望。


曹丕性格做事陰險,為人處事有手段,又隨父征戰有軍事經驗,這一點大於曹植,在大臣們裡處事圓滑,低調行事,會收賣人心拉攏人,會陰藏自己,得到一些大臣稱讚,大臣們沒少曹操跟前誇曹丕,這對曹丕一大利。曹操不是一生想讓曹植繼位,是曹操喜歡他的文采,曹操不是不知道治國安邦之理,需要的眾策眾力,文武百官們擁護,有政治手段的人,才能穩坐江山,綜合多方面的考驗,一個華而不實,一個實不外露,最終確實曹丕上位。


七星印月


我這段時間在寫作歷史紀實小說《悠悠子衿女兒情---一代才女蔡文姬》和《史上男女那點事兒---三國篇》,因而對三國時期的歷史資料查閱地較多。

對題主提出來的這個問題,談一下我的看法吧。

曹操是有想立曹植的打算,但絕不是在臨死之際卻突然變卦選擇曹丕的。

相反,在我看來,曹操一直是想立曹丕為儲,曹植就是一個電燈泡,只不過有時亮度大了點而已。

立儲一事,不是在臨死之際,而且在最合適的時候確定下來,曹操不愧是傑出的政治家,是其深思熟慮的結果。

這是一個很專業的問題,不具備一定的歷史知識是很難理解的。因而我也沒有必要過多的引經據典來闡述,只是說一下我的看法吧。如果想真正瞭解這個事,需要自己去查看相關的史料,如果是把這樣的問題當做娛樂來看,那就很無趣啦。

01

曹丕是最合適的繼承人

這一點,曹操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比誰都清楚。

曹操二十歲舉孝廉,步入仕途,經過鎮壓黃巾軍起義,討伐董卓,迎天子以令諸侯,官渡大戰,赤壁之戰,最終平定北方,成為曹魏的奠基者。通過這一系列的政治,軍事行動,積累了幾十年的實踐經驗。深知政治、軍事鬥爭的殘酷性,在接班人的選擇上,是不會感情用事的,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其一,立嫡長子。

曹操的原配丁夫人一生無子,因曹操側室劉夫人早亡,過繼其子曹昂為養子,視若己出。但宛城之戰,曹昂為救父親而身亡,丁夫人也因之與曹操鬧翻,最終導致離異。

之後,作為側室的卞夫人升為正室,生有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四子。曹丕是嫡長子,作為傳統的立儲方式,可以說曹丕是法定的繼承人。

其二,關於曹衝

曹衝是環夫人的兒子,自幼聰穎,深得曹操喜歡,因病早亡。曹操也曾多次對他的兒子們說過,如果曹衝不死是沒有你們什麼事的話。曹丕在登基稱帝之後,也證實過曹操說過這樣的話。

但這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僅僅是曹操非常喜歡曹衝而已。至多是給他的兒子們一點壓力,讓他們努力,表達一下父親對每個兒子還不很滿意的意思而已。

第三,關於曹植

作為文學的領袖,曹操對曹植的文學才華很是欣賞喜歡。這個說的很多啦,就不再多嘮叨啦。

但曹操清楚文學才能代替不了政治智慧,這一點曹植比曹丕差的太遠。


02

立儲之爭

曹操妻妾眾多,子女也不少。可考的就有十五位妻妾,二十五個兒子,其中不乏優秀者。

但最終在立儲之爭中形成了以曹丕曹植為首的兩大集團。

對此,曹操起碼有兩方面考慮:

其一,相互競爭看看誰更優秀。

其二,看看群僚們的態度。

曹操幾次欲立曹植,其實是放出的煙幕彈,是在試探群僚的態度,看看他們究竟如何選邊站隊。結果是楊修等人就沒有意識到這點,最終被殺身亡。

與其說曹操在立儲問題上,是在考察曹植,不如說是在考察群僚,是為曹丕將來順利接班做打算。除掉那些投機分子,更能確保曹魏江山的穩固。

同時,也是在給曹丕以壓力,使其接受歷練。不能通過競爭成功上位,期望和平過渡,做太平天子,在漢末軍閥混戰時期是不現實的。

作為政治家的曹操,也不會僅僅憑自己的喜好去確定繼承人。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遠的不說,就袁紹廢掉長子袁譚而立袁尚,最後導致兄弟相殘,四世三公,權傾朝野的汝南袁氏,轟然倒塌。曹操不會不汲取教訓。

03

立儲的時機

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建魏國。時年曹操(155--220年)五十九歲。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國都鄴城,王子皆為列侯。時年曹操六十二歲。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獻帝又賜予曹操王冕十有二旒等儀仗服飾。曹操以副丞相,五官中郎將曹丕為太子。正式確立繼承人,時年六十三歲。

曹操在建安元年(196年),就迎接太子建都許縣,以天子名義號令諸侯。

到曹操建立魏國時已經十七年的時間。

從建立魏國到立魏太子,整個過程來看,每一步都是在曹操的掌控之中,是根據其自己的政治需要穩步進行的。

無論是政治、軍事局勢還是曹操本身的身體狀況,都是在穩定時期,絕沒有倉促之中,迫於形勢而為之。

在霸業的發展期不同於和平時期,過早立儲不利於霸業發展。而過於拖延也不利於穩定和政權交接。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漢中撤軍,藉機除掉楊修,就是為曹丕接班做準備。撤軍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曹操預感到了身體出現了狀況。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還軍洛陽,病逝。時年六十六歲。

作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提前三年確定繼承人是深思熟路的,是其高明之處,毋庸置疑。


豹眼看歷史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十一月,曹丕登基稱帝,曾對群臣感嘆:“孝廉長兄(曹昂),最應當繼承這個位置。如果倉舒(曹衝)還在,也輪不到我來當皇帝。”目的是說,我這個皇位來得十分幸運,所以我一定會非常珍惜,努力當一個明君,希望大家能夠全力支持。

可見,當初曹操雖有25個兒子,但他心目中最佳的接班人應該是長子曹昂和環夫人所生的曹衝。

曹昂,字子修,“聰明且性情剛膽謙和”,二十歲舉孝廉。只可惜在曹操一徵宛城張繡期間,為了掩護父親逃生,他將自己的戰馬讓給父親,自己則步行護衛,不幸戰死。

曹衝,字倉舒,“曹衝稱象”足見其智、聰,“智救庫吏”足見其慧、仁,被稱當世神童。僅年13歲,不幸夭折。曹操因另一神童周不疑,只有曹衝才有能力駕馭,而曹丕無此才能,因此將周不疑處死,以消後患。由於曹衝之死,令曹操傷痛萬分,老淚縱橫,比赤壁大敗對他的打擊還要大。從此,他稱霸天下的熱血漸漸冰冷,曾經寫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豪情詩句的身影再也難以看到。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赤壁之戰前後的曹操簡直判若兩人。其主要根源就是因為赤壁大戰期間,曹衝病死對他的打擊。正所謂:“知子莫若父。”對於勉強可以繼任的曹丕和曹植哥倆,他們有多大的才能,曹操心知膽明,絕對無法完成自己的遺願,因此在他病逝之前,也從未對曹丕提到一統天下之類的遺言。可以說,曹衝之死猶如一把屠刀斬在了曹操的雄心壯志上,給人一種英雄遲暮的感覺。

後來,曹植自小聰慧而頗受曹操喜愛,又因他提筆而就《登臺賦》,力壓滿朝文士,所以曹操對他寄予厚望。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曹操打算東征孫權,封曹植為臨淄侯,令其留守鄴城,並告誡他:“你和我當年一樣,都是23歲擔任頓邱令,希望你能發奮圖強,做出成績來。”這明顯的就是曹操給他一次獨當一面的機會,想以此來檢驗他的能力。誰知,曹植在丁儀、丁廙、楊修等人的輔佐下,依舊酒宴不斷,常飲常醉。

原本曹操好幾次幾乎已經下定決心想立曹植為太子,只是因為他的文人氣、才子氣太濃,常常我行我素,不注重自我休養,飲起酒來毫無節制,因酒誤事時有發生,因此很令曹操失望。

由於曹操長時間的猶豫不決,朝中漸漸形成了兩大“黨派”,即:一派是擁護曹丕的桓階、邢頤、吳質、賈詡等人;另一派是擁護曹植的丁廙、丁儀、楊修、孔桂、楊俊等人。他們各自結成黨羽,相互算計,製造輿論。當時楊修在曹操身邊任主薄,對於曹操的想法把握頗準,因此曹植的一舉一動頗受曹操欣賞,對於曹丕極為不利。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司徒趙溫舉薦曹丕任職,但是曹操認為趙溫舉薦他的兒子,並不是因為曹丕有真才實料,而是有所圖謀,因此命守光祿勳郗慮持節奉策,罷黜趙溫的官職。

可見曹操對曹丕是多麼的不看好。

面對如此不利局面,曹丕向賈詡問計,賈詡告訴他:“只要將軍能夠弘揚道德,培養氣度,實踐士人的責任和義務,勤勤懇懇,孜孜不倦,不做違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之後,曹丕處處以孝、仁、善的形象處理各項事務,因此曹操感到他是一個實心用事,踏實勤奮的人,但依舊難以決斷。

然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曹植又因兩次喝酒誤事,給他的順利繼位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第一次,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當曹操外出巡查之時,曹植藉著酒興,不顧朝廷法度,私自坐著王室的馬車,擅自打開王宮大門,在只有帝王舉行典禮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縱情馳騁,一直遊樂到金門。曹操聞報後大怒,當即處死了掌管王室車馬的公車令。第二次,當曹仁被關羽圍困期間,曹操任命曹植擔任南中郎將,行徵虜將軍,帶兵前去解救曹仁。但是,命令下達後,當時的曹植卻是酩酊大醉,無法受命,於是曹操大失所望,從此不再重用於他。

後來有一天,曹操私下問賈詡對立嗣的看法,但是賈詡卻閉口不言,曹操再次相問,賈詡這才道:“魏王,下官正在想袁紹和劉表啊。”袁紹和劉表皆因廢長立幼,造成兄弟間相互攻伐,最終便宜了曹操。曹操一聽這話,心下了然,於是不再猶豫,決心立曹丕為太子。

可以說,劣勢曹丕能夠打敗優勢曹植,即位大統,其轉折點就是曹植的兩次喝酒誤事,與賈詡的一句“下官正在想袁紹和劉表啊。”這才給了曹丕扭轉乾坤之機。也因此,依計行事害死曹昂、曹安民、典韋的張繡及後人遭到曹丕的報復,而其主謀賈詡反倒頗受曹丕氣重,被拜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增食邑三百,前後共八百戶,任命其長子賈穆為附馬都尉,封其幼子賈訪為列侯。所以,賈詡才是曹丕成功上位的核心關鍵。


祥子談歷史


曹丕是魏國的開國皇帝。

曹丕,字子桓,是曹操的第二個兒子。曹操雖然自己佔據北方,但是並沒有稱帝。但曹操死後,他的繼任者曹丕登基坐上大皇帝的寶座,定國號為大魏,成為魏國的開國皇帝。 曹操最初勢力薄弱,經常攜帶家眷,轉戰四方 。這種軍旅生涯,讓曹丕從小就喜好武事。



公元203年,曹操出兵北方,曹不也跟從曹操出征,進攻袁紹的兒子袁尚等人,曹操平定北方後,就不再攜帶家眷出征,而讓曹丕留守鄴城。 此時的曹操最擔心的問題是冊立世子。曹操有25個兒子,長子曹昂早在公元197年曹操出征張繡的時候遇害身亡,因此次子曹丕便成了長子,按照“立嫡以長”的常規,這種長子地位對曹不是非常有利的但曹操卻始終沒有明確曹丕是繼承人。


當時曹操用人惟才,他在確定繼承人的問題上也是如此。在他的眾多的兒子中,曹衝最聰明,因此他很想讓曹衝繼位,但不料 曹衝13歲就夭折了。以後他又幾次想立曹植為太子, 但曹植行為任性放縱,不加檢點,飲酒沒有節制, 甚至違法亂紀,逐漸失去曹操的寵愛。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世子曹丕成為 了魏王、漢丞相、冀州牧,他積極緩和曹氏和士族 之間的矛盾,取得了他們的支持,為稱帝奠定了基 礎。



同年十月,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自己登基為 大魏皇帝,定國號為大魏,改年號為黃初,並定都 在洛陽。 曹丕作為魏國的開國皇帝,他的一些施政措施 體現了他政治上的卓越才能。


在國家制度方面,堅 持獨攬大權。他設立了中書省,其中的官員改由士 人充任,原來由尚書郎負責的詔令文書起草之職責 轉由中書省官員負責,權力的核心逐漸轉移到了中 書省。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後,官員的任命權從地方收歸到了中央,但也導致魏國的統治實權逐步被士族壟斷。


天天開心歷史


曹操的確考慮過讓曹植繼位。只是不是在臨死前才突然變卦的,他是在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考察,以及深熟慮後,才選擇立曹丕為太子的。

那麼為什麼曹操沒有立自己一向最愛的兒子曹植,而立了曹丕為太子呢?這和曹植、曹丕兄弟倆的性格有著很大的關係。

一、曹植性格狂放不羈,讓曹操覺得不可靠。

曹植是一個天才,性格狂放不羈,說話與做事都看自己的心情。愛看書、愛寫文、愛喝酒,經常喝得大醉。因此,早期的他深得父親曹操的喜愛。二十多歲時,就被封為食邑萬戶的臨淄候。

這個時候的曹操是重點培養曹植的。他為這個最聰明、最有才華的兒子挑選的屬官都是一些穩重成熟的名士,如司馬孚、邢顒等。他希望曹植能夠像他期望的那樣,褪去才子表面的光環,去掉內心的浮躁,成為一名合格的繼承人。

但曹植卻一次又一次地讓自己的父親失望,他不喜歡那些父親為他挑選的說話做事一本正經,常常規勸他不能恃才傲物,說話做事要給自己留後路的名士們。卻對那些和他一樣驕傲卻稜角分明的人異常親近,久而久之,那些曹操給他選擇的名士們都離他遠去。

曹植絲毫沒有意識到,他的這些行為會給他帶來什麼樣的結果。他仍然整天我行我素,對自己以及身邊屬寮的行為不加約束。如果說他的這一舉動只是讓曹操失望的話,那麼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使曹操徹底放棄了他。

建安二十二年,曹植喝酒後私自出行,駕車違法擅闖門禁出城。曹植闖的門可不是一般的門,他闖的是象徵皇權的司馬門,這在當時看來,是藐視皇權的重罪。曹植的天馬行空,斷絕了自己成為繼承人的這條道路。

二、曹丕堅毅、隱忍,是一個能讓曹操放心的人。

與曹植比起來,曹丕的身上沒有那麼耀眼的光芒。曹植成為萬戶候時,他還是一名中郎將。每天,在弟弟耀眼奪目的光環下,靜靜地重複著每天的工作。他努力地做一個踏實可靠的兒子,堅毅、隱忍,是他最大的性格特點。

大多數時候,在曹植跟著父親曹操一路征討四方時,他都留守在鄴城。他就像一棵參天大樹,能夠給人莫名的安定感。當曹植還在不斷繼續他天馬行空的行為時,曹操終於下定決心,在才華與可靠之間,做出了選擇。

建安二十二年(即公元217年),曹丕被立為太子。公元220年,曹操卒,曹丕即位為魏王,後建立晉朝,史稱魏文帝。曹植從此開始了他苦難的後半生。

曹操之所以選擇曹丕作為繼承人,最大的原因是曹植雖然有才,卻不懂得約束自己的行為。為人狂放不羈,做事隨心所欲。作為一名才子,這樣的性格自然無關緊要,但是如果要做王位的繼承人,那這就是他致命的弱點。曹操作為魏國的實際開國者,自然不會將自己辛苦一生的成果交給曹植。

大家好,這裡是沉香學歷史,歡迎關注,每天帶你漲知識!

沉香品歷史


只能說曹植只適合當文人雅士而不適合當一個統治者吧。

先看看曹丕,根據陳壽《三國志》記載,曹丕“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曹丕自幼天資聰慧,八九歲就能寫文章,博古通今,並且愛好騎射之術,真是一個文武雙全的男子,這當然和他自幼就從父出征的經歷和父親的教導有莫大的關係,年少時期就在戰火中生活,他的軍旅生涯也就從小開始了,這也豐富了他的人生經歷,磨鍊了堅定的意志,對他的成長和性格的養成也是大有裨益的。此外曹丕善於發現和思考,遍訪名師學習劍術,文韜武略樣樣精通,勤勉好學胸有大志,廣為後人所稱道。

而曹植是和曹丕同為建安時代的著名文學家,在文學史上發揮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曹丕創作了文學史上第一篇文學評論專著《典論論文》,而曹植文學造詣也極高,對五言詩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此外曹植還有遊仙詩,頗有浪漫主義的文風。才高八斗這個成語也是來自於曹植,曹植相比於曹丕的謙虛謹慎勤勉,更多的是容易張揚,而這個性格也讓曹操發現,加上他在各方面的優秀表現,也讓曹操看在眼裡,並對曹植寄予厚望,曹操也有心要立曹植為接班人,曹植也從建安十一年開始跟隨曹操南征北戰,但是曹植的性格卻讓曹操大失所望,經常率性而為,他的文人氣太重,比較不受約束,更有讓人受不了的是他飲酒無度,也因為這個壞了很多的大事。尤其是在建安二十四年,曹仁被困,曹操命令曹植去接應,但是曹植卻喝的爛醉,而這件事情也讓曹操對曹植徹底失去了信任,可以說是失望透頂,而曹操也就立曹丕為太子了。

曹丕這個繼承人的身份也是來之不易的,曹操有眾多的兒子,能在這些個兒子裡脫穎而出也實屬不易。曹操其實首選的接班人是曹昂,但無奈英年早逝,後來又看重了曹衝,曹衝九歲就能想到如此巧妙的方法稱象,說明他也是很優秀的,曹操將重點培養對象就放在了曹衝的身上身上,此前,曹丕從來沒有被曹操看重,後來又因為才高八斗的曹植,曹操又想培養曹植,但因為喝酒誤事,終被曹操淘汰掉,終選擇了曹丕。

所以說曹操並非一生之中都想讓曹植繼位,曹操剛開始的繼承人選是曹昂和曹衝,二人都去世之後才有心要曹植繼位,但是曹植太任性,所以曹操對他失望透頂,才將繼承人的位子給了曹丕。


月下論古今


曹植從小就很聰明,十幾歲就能誦讀《詩經》、《論語》及先秦兩漢辭賦,覲見曹操時每次提問常常應聲而答,脫口成章。曹操看了曹植寫的文章問他:“你請人代寫的吧?”曹植答道:“話說出口就是論,下筆就成文章,只要當面考試就知道了。因為曹植的聰慧才華,曹操把寵愛轉移到了曹植身上,每年出征都帶著曹植讓他見世面有意培養他。

因此曹植15歲就開始隨父東征海賊管承到達淳于;16歲隨父北征柳城;17歲隨父南征劉表至新野,又隨父在赤壁與孫權開戰。

210年,18歲的曹植在鄴城銅雀臺落成時,一批文人“登臺為賦”中,第一個寫出《登臺賦》,曹操對曹植很滿意,以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好幾次幾乎要立曹植為太子,但曹操在曹丕與曹植間選擇還有些猶疑,這必然影響曹操的部下,因而部下也分成了兩派:

擁護曹丕的有賈詡、崔琰、司馬懿、陳群、等人;

擁護曹植的有丁儀、丁廙、楊修、等人。

擁護曹植的楊修是個智謀過人的奇士,在他出謀畫策之下,曹植在這場爭奪戰中漸佔優勢,有幾次機會能當上太子。

但是由於曹植行為任性,平時不注意節制自己,217年,他醉酒私自坐著王室的車馬,在只有帝王舉行典禮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縱情馳騁。

曹操大怒,對曹植開始失去信任和寵愛。217年七月,曹丕在司馬懿、吳質等人幫助下,在繼承權的爭奪中取得了勝利,被立為魏王世子。


刪繁就簡347


曹丕繼位,並不是曹操臨終時頭腦一熱歷史決定的,而是有一個長期的考察和思想權衡過程。

在宛城之變之前,曹操心目中理想的繼承人應該是長子曹昂。曹昂的生母劉夫人早逝,從小被曹操髮妻丁夫人收養。丁夫人膝下無子,所以將曹昂視若己出,曹昂算是嫡長子。曹昂二十歲舉孝廉算是年輕有為,舉孝廉相當於中舉,在當時的時代即使60歲舉孝廉也不算晚。

曹昂戰死在宛城以後,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曹植很受父親曹操寵愛。曹操肯定是考慮過讓曹植接班即大位的,但可惜曹植詩酒放縱,在當時的亂世背景下難當大任。備受寵愛的環夫人生的兒子曹衝聰明絕頂又早夭。剩下的兩個年長的兒子曹彰有勇無謀,曹熊病弱不堪。矮子裡面拔將軍也只能是曹丕了。曹丕雖然文治武功離他爹差了好幾個孫權,比蜀漢的劉阿斗總是強出一大截,在曹操的一眾股肱之臣的輔佐下,坐穩江山還是沒有大問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