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將領黃維軍事水平到底怎麼樣?

天翼用戶58944


黃維的軍事水平,在蔣介石看來,應該還是有可圈可點之處的。但是,要說黃維的指揮水平很高,那也是有失公允的。

一個將軍他的指揮水平到底如何,是要看他打過哪些戰役?只要你能說出一場,他打的經典戰役,那麼就可以說他有指揮才能。

像彭德懷將軍,他指揮的百團大戰和抗美援朝戰爭。還有粟裕將軍的孟良崮戰役,蘇中七戰七捷。林彪的四戰四平,解放遼瀋......。

正是因為他們指揮了這些經典的戰役,所以,也足以證明了他們的軍事水平。

反過來我們再看看黃維,他就像白紙一樣,真的沒有可以說出口的戰役。唯一一個可以說出口的淮海戰役,黃維還是打了一個大敗仗,而且國民黨淮海戰役的徹底潰敗,正是從黃維帶領的12兵團的潰敗開始的。

本來蔣介石花費了血本,打造了一個看起來不可戰勝的12兵團,可以說蔣介石把所有的心血都注入到了這個兵團當中。

當時12兵團有12萬人,他們屬於是國民黨軍的中堅力量,被蔣介石視為是嫡系部隊中的嫡系。

這支王牌軍隊建設好之後,交給誰他才放心呢?

蔣介石這個人,猜疑心很重,所以,在他看來必須交給一個足夠聽從他命令的人,才可以。畢竟這支部隊掌握著老將的命脈。

但是,作為人有優點也會優缺點,若是對蔣介石唯命是從的人,未必有很高的軍事領導才能。當軍事領導才能和絕對服從命令,發生矛盾的時候,蔣介石會選擇哪個呢?

通過蔣介石選擇黃維,我們不難看出來,蔣介石還是傾向於了絕對服從自己命令的人。

黃維就這樣被推了出來,要知道當時的黃維,已經十幾年沒有打過仗了,他一直都是在軍校裡給蔣介石培養人才。

這也就是說,蔣介石找了一個教書先生,當的這個12兵團的總司令。恰恰這也是蔣介石失敗的地方。

要知道黃維是被派到中原戰場上執行命令的,也就是說他的對手是中原野戰軍,中原戰場上,中原野戰軍的將領,正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劉伯承將軍。

黃維這個書生怎麼可能是劉伯承將軍的對手呢?

要知道劉伯承從北伐開始,到抗日戰爭結束,一直都是在最前線征戰,他的作戰經驗十分的豐富。

當劉伯承知道黃維帶著蔣介石最精銳的部隊來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出手的機會來了。所以,他就在雙堆集這個地方,紮了一個口袋陣,來等著黃維來鑽。

黃維仗著自己武器裝備先進,也沒有在乎,他來到中原戰場,一頭就鑽到了劉伯承為他布好的口袋陣。

最終黃維的12萬精銳部隊,也沒有突擊出來,而是被劉伯承的中原野戰軍給打敗。最終黃維逃跑未遂被俘虜。

所以說黃維的軍事水平,肯定和趙括差不多,是那種紙上談兵級別的。蔣介石選擇他帶領自己的核心部隊本來就是一個錯誤。


漢史趣聞


黃維,黃埔一期生,國民黨陸軍中將,第十二兵團司令,淮海戰役中兵敗被俘。1975年,黃維作為最後一批特赦戰犯被赦,這位“書呆子”一樣的兵團司令在特赦以後就一直沉迷於永動機的研究。黃維作為戰士,他個人作戰勇猛,敢打敢拼,作為將軍,他就有一點墨守成規,在他的那些黃埔同學看來黃維是一位好學生,但並不是好將軍,個人指揮水平在國民黨陣營中大概就是中等。



抗日戰爭中黃維一步一步打出了自己的名聲,1937年9月他擔任第十八軍第六十七師師長一職參加了“淞滬會戰”,並接受了最重要的“死守羅店”任務,這一仗是黃維的成名戰,因為一仗打下來一個師連一個團的人都湊不齊,戰況之嚴重可見一番,不過後來也有人說黃維這次戰役指揮的比較呆板,所以得了“書呆子黃維”的稱號。


淞滬會戰以後黃維又率軍參加了許多戰役,武漢會戰在馬回嶺伏擊日軍,1939年赴滇越邊境駐防,率領54軍抗擊日軍,1944年在日軍的“一號作戰”計劃行動後,蔣介石任命黃維培訓一批軍事學員做後備。

解放戰爭中黃維曾率部赴臺灣,後來又被派去了浙江餘杭和紹興地區。1948年淮海戰役爆發,由於廖運周的率部起義和黃維自己的呆板最終被解放軍圍困在雙堆集,十二天以後黃維軍團被基本剿滅,黃維本想乘坦克突圍,沒想到坦克中途出了故障,遂被解放軍俘虜。


被俘虜以後的黃維一開始身體不好,後來經過醫護人員的調理得到了根治,特赦以後他被安排在文史館做館員(基本上特赦戰犯都是這樣),還受到了陳賡等人的接見,黃維本人一直對永動機念念不忘,出獄以後也還在琢磨。“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我想如果在和平年代,黃維一定不會勉為其難的做一個將軍,而是一位學者或者科學家。


圍知歷史


黃維的軍事水平遠不如白崇禧、陳明仁、王耀武、胡鏈、關麟徵、鄭洞國他們,將介石用黃維是犯了大錯誤。國民黨的軍隊之所以失敗,主要是因為共產黨的軍隊裡有粟裕、徐向前、劉伯承、朱德、彭德懷、徐海東等這樣鼎級的軍事家和戰略家。








有才君子


黃維教書的水平應該很厲害,屬於是趙括那種類型的人才,講起兵法來頭頭是道。只要聽過他講兵法的人,就肯定覺得這個人是打仗的高手。

蔣介石也是這麼認為的,所以,在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為了幹一票狠的,他就把所剩的所有嫡系部隊,編在了同一個兵團裡了。

這個兵團就是大名鼎鼎的12兵團,人馬正好也是12萬。

當初12兵團組建好的時候,蔣介石就為找統帥大為頭痛。論軍事才能,肯定是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是最合適的人選。

但是,白崇禧不是屬於蔣介石的嫡系,恰恰相反,他是蔣介石政治上的對手。

這麼一支重要的軍隊,肯定是不能給白崇禧統領的。

白崇禧不行的話,胡璉其實也不錯,但是,胡璉資歷尚淺,若是讓他帶領12兵團,白崇禧首先就不服氣。因為他們兩個互相誰都不服誰,所以胡璉也不可以。

除此之外,還真沒有合適的人選了。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綜合各方勢力的矛盾,蔣介石選擇了黃維。

黃維是在教了十幾年的書之後,臨危受命,又去戰場上打仗的。

當他接到蔣介石的任命後,他自己就說自己不行,擔當不了這麼大的責任。但是,蔣介石說他是可以的。

黃維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出來打仗了,而且他還告訴蔣介石,我就當三個月的12兵團的統帥,之後你在找合適的人選。

可惜的是,黃維不知道的是,他這是自己生涯裡,最後一次帶兵了。

因為黃維長期離開戰場,已經不知道國共兩黨戰鬥力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所以剛一開始出兵,黃維就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

蔣介石派是讓黃維帶著12兵團是去打淮海之戰。

此刻,淮海戰場上,我黨的作戰的部隊有兩大兵團,粟裕,陳毅帶領的華東野戰軍和劉伯承,鄧小平等人帶領的中原野戰軍。

因為淮海戰役打響,前線戰士吃急,蔣介石催的緊。

黃維帶上兵團,就選小路走了,畢竟下路走起來可能會快一些,不用繞路。

但是,小路有好處,也有壞處。當時他的部下就給他建議,一定要走大路,因為他們的重型武器大炮,坦克什麼的,走小路容易遇阻,而且還不能發揮全兵團美式裝備的優勢。

可以說這個建議是很正確的,黃維就擺在了沒有聽從這個建議上。

黃維沒有聽,他覺得就解放軍的那三槍兩炮,根本沒辦法和他們比。

結果這一路上走來,十分的艱辛,溝溝坎坎,山山河河的,沒有少讓黃維耽擱時間,關鍵是,這一路上他們一直都有受到沿途解放軍的侵襲。而且解放軍絕不戀戰,打了就跑,這讓黃維大為苦惱。

等黃維好不容到達安徽蒙城,想要一展身手的時候。

蔣介石來了急電,黃百韜兵團已經被粟裕的華東野戰軍給圍困了,情況十分緊急,若是再不去救,有可能救黃百韜兵團,就會全軍覆沒了。

蔣介石的命令黃維不敢不聽,所以,剛紮好的營,不得不在撤掉繼續前進。

黃維的12兵團,早就被劉伯承給盯住了,劉伯承有個大膽的想法,想要把黃維的12兵團全部給吃掉。

也就是說合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兩個兵團的力量,來吃掉一個黃維。

因為黃維在路上耽擱了時間,這就給了劉伯承佈局,殲滅黃維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劉伯承開始調集大量的兵力,來雙堆集想再這裡扎一個口袋陣,把黃維的兵團全部給吃掉。

粟裕很給力,在黃維掉入劉伯承佈下的口袋陣之中後,他早已把黃百韜兵團給滅了,然後粟裕帶領的華東野戰軍,就來支援劉伯承了。

就這樣12兵團被包圍在雙堆集,然後被,華東野戰軍和中原解放軍調著打。

期間,黃維又犯了一系列的指揮上的錯誤,最終,導致他的12兵團,起義的起義,投降的投降。

就連黃維也被俘虜了,黃維作為統帥,這一次的失敗,他要負很大的責任。

所以,很多他的部下,都把國民黨的失敗,推到了他的頭上。一步錯步步錯的黃維,說實話他的指揮水平,也就是趙括第二。


史學達人


黃維的軍事水平,只能呵呵了!

黃維是江西人,經方誌敏介紹進入黃埔軍校,成為黃埔一期學員,他的同學宋希濂,後來成為了殺害方誌敏的劊子手!

1938年,黃維34歲,擔任了18軍軍長。黃維在國民黨陳誠的土木系混的風生水起,卻沒想到這個貌似強大的紙老虎,早晚有一天會滅亡。

黃維主要參加了幾次戰役,給你一一分析。

1,淞滬會戰期間,黃維擔任第十八軍第六十七師師長,羅店之戰中,黃維面對日軍瘋狂進攻,死守一個星期,羅店成了“血肉磨坊”。黃維手下的三個團長,一個戰死兩個重傷,連文書、伙房都上戰場了。戰鬥結束,一個師只剩下一個團不到。黃維一方面獲得了忠勇敢戰之名,另一方面也獲得了“書呆子”的名聲。

黃維的“書呆子”戰法完全符合國民黨將領群像,一方面死戰不退,另一方面沒有正確的戰略戰術。只能評一句——精神可嘉,水平太差!

1939年,黃維和關麟徵交惡,因此被雪藏。

2,1948年,長期從事軍隊訓練工作的黃維被啟用,參與了淮海戰役。黃維擔任十二兵團司令實在是逼不得已。因為原定的兵團司令是黃埔四期的胡璉,但蔣介石害怕胡璉鎮不住一期二期的老師兄們,只好讓黃維當了兵團司令。黃維兵團下轄四個軍,即第十八軍、第十軍、第十四軍、第八十五軍以及第四快速縱隊,實力相當雄厚。可是黃維11月8日離開駐馬店,25日就被困在雙堆集,國民黨不斷空頭物資,將士們說,不要物資就要胡總司令(胡璉),可見黃維有多渣。21天后,黃維兵團被全殲,胡璉等人逃脫。

黃維長期擔任軍校教官,突然擔任大兵團作戰,難免出現猶豫寡斷貽誤戰機的情況,這是蔣介石陳誠的重大失誤。可是黃維關鍵時刻不知道重用羅廣文胡璉,放手部下去做,這就是黃維的問題了。

被俘虜後,黃維成為新中國被改造的國民黨戰犯,後來特赦後呼籲兩岸對話統一,也算是發揮了餘熱。

我覺得黃維在黃埔一期將星如雲的大背景下,實在是有點太水了,你覺得呢?


歷史知事


黃維非常擅長打硬仗,忠誠度很高。和黃百韜屬於一類人。任何統帥都會喜歡這種人,也能贏得對手的尊重。只是在腐朽的集團中難以施展才華。

黃維在黃埔和陳賡、徐向前、宋希濂、杜聿明、鄭洞國等是同學,都是黃埔一期。在畢業、分配、東征北伐和別人並無不同。

相對於杜聿明的際遇,黃維在1929年陸大進修,學習三年,得到了陳誠的賞識,自然進入國軍種子部隊十八軍。28歲就當了旅長,並參加第四、第五次“圍剿”。

1、打硬仗被說成“書呆子”

在淞滬會戰開始後,十八軍作為國軍嫡系精銳,自然要投入主要戰場。

(羅店區域)

羅店是戰場的重要節點,從開戰後雙方就在血戰。黃維在67師李樹森將軍負重傷後,火線接替任務。黃維在接受任務後,與日軍血戰整整一週,最後手下的三個團長,一人戰死二人重傷。如此血戰,國府自然會大嘉宣傳,這也成了黃維的成名戰。

(羅店作戰)

但同僚自然會嫉妒,就說黃當時指揮死板僵硬,就有了“書呆子黃維”的說法。

其實想一想,淞滬戰場中日集結部隊百萬,勝負關係國運。在重要節點上,只是死守死打。哪有什麼打巧仗、打活仗的可能。比如大場能守住,中央軍就不用放棄江灣、北站間陣地。

黃維在這種條件下堅持那麼久,就證明其具備打硬仗的才能,屬於難得的將才。

之後武漢會戰黃維已經是18軍軍長,在南潯路馬回嶺一帶作戰,再次證明其打硬仗的能力。

2、久疏戰陣與搞軍事教育

黃維升任54軍軍長後,駐防中越邊境。由於於關麟徵的個人矛盾問題,被暫時雪藏,升任軍委高參。

到1944年,開始編練青年軍。黃維擔任“知識青年從軍青年軍編練總監部”副總監。

(武漢會戰)

到抗戰勝利後,任國防部聯勤總部任副總司令,又在武漢搞新式軍官學校,準備仿照美國西點軍校的體制建校,培養國民黨陸海空三軍軍官。

可以說自武漢會戰後,黃維基本沒有打過仗。

3、與再度打硬仗

到了解放戰爭後期,為了確保華中戰場主動,國軍成立12兵團,由第18、10、85、14軍組成,屬於陳誠系看家子的部隊。陳誠想讓胡璉,武漢“剿總”白崇禧自然不樂意,最後折衷選了黃維。

黃維估計自己都詫異,我一個教書先生,怎麼就成了兵團司令了?

(雙堆集作戰)

歷史就是如此弔詭,很快淮海戰役爆發,黃百韜兵團被圍碾莊,統帥部決定將黃兵團東調。黃維率部在11月8日出發,側敵行軍,沿途越過多條大河,一路攻擊前進。在宿縣附近被圍,即雙堆集。

黃受命固守,到12月15日,全軍覆滅。

要指出的是,這是一場硬仗,尤其是對兵團總部的攻擊,大王莊之戰。

戰至下午,國軍退回。同日,國軍18軍以猛烈炮火轟擊大王莊1個小時,然後以2個團兵力在坦克掩護下發起反擊。雙方寸土不讓,逐堡逐壕展開空前慘烈的爭奪。戰至黃昏,華野7縱投入最後的預備隊,與中野7縱重新組織進攻,終於攻佔大王莊。

可見此戰慘烈。

總結:

黃維忠誠度很高,這是為將的重要素質。在作戰中,以打硬仗擅長;在軍務上,鐵面無私。

可惜站錯了隊伍,沒有選擇到人民的一面,如果當初跟著老鄉方誌敏,他的才能與性格優勢或許能得到真正的發揮。而不是在那裡無用武之地。

參考文獻:

孫士慶. 戰後輿論與國民黨在大陸失敗的研究(1945-1949)[D].上海大學,2017.

張程. 淞滬會戰後至南京保衛戰前中日兩軍華東戰場作戰史實考察[D].華東師範大學,2016.

張程:解放戰爭戰事日誌要略。

陳克文. 萬家嶺戰役研究[D].南京師範大學,2013.

溫靜靜. 陳誠抗戰思想及其實踐[D].華中師範大學,2012.

李東朗.軍隊素質、戰略計劃與解放戰爭的進程[J].中共黨史研究,2009(09):62-70.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黃埔一期出身的黃維,能進入黃埔軍校是經方誌敏安排經由中共江西地下省委負責人介紹的,青年時期的黃維以共產主義為信仰。

個人認為,黃維的軍事實戰水平和軍事理論素養在蔣軍中皆屬上乘,人品更沒的說,是條好漢!他在雙堆集的戰敗不僅僅是單純的軍事失敗,更多是他所屬的集團政治上的失敗。

電影《大決戰》中的黃維

黃維是“小委員長”陳誠“土木工程系”的骨幹成員,在28歲那年成為陳誠起家部隊十一師的旅長,30歲接任陳誠成為十一師師長,34歲成為十八軍軍長。十八軍是什麼概念?你懂得。如果黃維軍事素養不行,陳誠能讓他當基本部隊的軍事主官?要知道軍隊就是陳誠這樣的政客的第二生命!

讓黃維打出聲威的正是1937年淞滬會戰的“血戰羅店”,在友軍幾乎崩潰的境況下,他以六十七師師長的身份率部死守羅店整整一週,連師部直屬人員全都上了前線,戰到最後全師只剩一千多人。黃維也正是在血戰羅店後被提拔為王牌十八軍軍長,這可是實打實打出來的!

血戰羅店士兵

隨後黃維率部參加了武漢會戰,在家鄉江西有力抗擊了日軍,粉碎了日軍迂迴德安的計劃,為德安大捷做出了突出貢獻。這些都說明,黃維還是很能打的。說他書呆子,一方面指他剛正耿直堅持原則;二是他確實軍校讀的多,搞軍事教育也多。

黃維先後讀了黃埔軍校,陸軍大學,還曾去往德國深造軍事,兵書讀的多。再者他1939年任中央陸軍軍校教育長;1944年任青年軍編練總監部副總監,蔣掛名總監;1947年還籌備創建了以西點軍校為樣板的新制軍官學校,擔任校長。

雙堆集戰場

至於後來黃維被蔣從學校拉出來就任新編的十二兵團司令長官,在雙堆集被我軍圍殲全軍覆沒,黃維本人也成了俘虜,已經是非戰之罪了,換誰都無力迴天。



司馬砸光


黃維國民黨高級將領,屬於土木系成員,畢業於黃埔一期,後倆在1397年計劃到德國深造一年,抗日戰爭爆發提前召回,回國後的黃維參加過抗戰。黃維是教書的出生,迷信書本,墨守陳規,打仗老愛在書本上找依據,動不動就是“兵法雲”爾爾,所以是國共雙方公認的“書呆子”將領。

黃維的成名之戰是抗日期間的“淞滬會戰”。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軍向上海發動進攻。9月下旬,黃維接任第十八軍第六十七師師長職,率部抵抗。面對日軍的猛烈進攻,黃維生生守了一個星期,打到最後黃手下的三個團長,一人戰死二人重傷,師部除一個電報員,連文書、炊事員都拿槍上去了,戰後整編,活著的人連一個團湊不上。 可見黃維打仗還是很有血性,不怕犧牲。

此戰之後不久黃維於1938年,升調第十八軍軍長,十八軍是陳誠的嫡系部隊,正所謂“土木系”,十一軍為土,十八軍為木,黃維能成為十八軍的軍長,就已經成為了陳誠土木系的核心成員,但是成為十八軍軍長的黃維在任上幹了一年就被調任到其它軍隊。

1944年黃維開始教書生涯,擔任“知識青年從軍青年軍編練總監部”的副總監,培訓學員達五六千人之多。如果說黃維一直教育學員對黃維而言也是比較好的結局,因為黃維的軍事指揮能力死板,不能應付戰場上的隨機應變,可以老蔣不讓。

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組建十二兵團,主要力量為陳誠土木系的十八軍,此時最適合作為十二兵團司令的就是時任十八軍軍長鬍璉。胡璉有著“狡如狐,猛於虎”的說法,在解放戰爭初期,劉伯承和粟裕對胡璉都沒有佔到便宜,劉伯承當年為了消滅胡璉的一個團,幾乎用上了三個縱隊的力量,所在在解放戰爭初期,晉冀魯豫和華東的解放軍基本都是避開胡璉。

作為眾望所歸的胡璉卻沒有成為十二兵團司令,只擔任了一個副司令,而司令就落在了黃維是手中。因為十二兵團的建制將會放在國民黨華中集團,而華中集團的老大是白崇禧,白崇禧又對胡璉有成見,所以為了各派利益間的平衡,蔣介石就將教書的黃維拉出來擔任十二兵團司令,胡璉一氣之下告病休假。

1948年11月6日,解放軍發起淮海戰役。黃維遂率第十二兵團於8日由駐馬店出發,經蒙城、宿縣向徐州靠攏。一週後,到達阜陽。20日上午到達澮河以南地區,發現解放軍已經沿澮河佔領陣地,黃兵團再前進已不容易。遂將兵團司令部進駐南坪集。此時,解放軍乘虛佔領蒙城,切斷了第十二兵團的退路。25日,解放軍在雙堆集地區將運動中的黃維兵團四面包圍。最後十二兵團全軍覆沒,兵團司令黃維被俘。

黃維的整個軍事生涯來看,黃維有著為黨國犧牲的準備,有血性,不拍犧牲,但是他打仗墨守成規,不懂變通,軍事戰場上的臨機決斷不足,軍事水平比胡璉、邱清泉、黃伯韜還有差距,比起杜垏明和王耀武的差距就更大了。


帝國烽火


黃維的履歷是光鮮亮麗的,原來是一名小學教員,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之後在黃埔三期入伍生中隊擔任中尉區隊長,1929年入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一期學習三年,1936年又遠赴德國留學深造軍事,是蔣介石、陳誠的嫡系。


黃維不虧為師範生出身,進軍校能夠成為培養軍事人才的教員,上陣能成為優秀的指揮官,缺點就是性格比較固執。大家不要小看了師範生,毛澤東、徐向前、粟裕都是師範生畢業。黃維在抗戰中最出名的一仗就是血戰羅店,武漢會戰中,日軍第9師團一部乘王陵基的30集團軍部署未定,突破了川軍的陣地,此時黃維當機立斷,命令第18軍配合第74軍聯合截擊日軍,打破了日軍南下德安的企圖。

有人做過一項統計:在毛澤東的15種著作中涉及人物305個,其中提到陳毅188次,彭德懷108次,而身為國民黨將領的黃維也被提到了144次,可見毛澤東對黃維的印象之深。

淮海戰役時,第12兵團的司令黃維和副司令胡璉各自乘坐坦克逃跑,黃維的運氣比較差,他乘坐的坦克被打壞,最終混在士兵中被解放軍俘虜。1950年,黃維被關押到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處,由於黃維比較固執,拒絕交代自己的戰爭罪行,並一門心思研究“永動機”。黃維直到1975年才得到特赦,是最後一批得到特赦的國民黨將領。


歷史軍魂


黃維是黃埔一期畢業,陳誠土木系的得力干將,參加過東征、北伐、“圍剿”紅軍、抗戰,最後在解放戰爭淮海戰役中被俘。

個人覺得黃維在國民黨將領中不算突出,也不算太差,中等偏上還是有的。

理由有二個:

第一,黃維膽略過人。他的成名之戰應當是1937年血戰羅店。當時,黃維任是十八軍六十師師長,奉命防守羅店。

大家知道,羅店在淞滬會戰中被稱血肉磨坊,黃維硬是守了一個星期,全師傷亡殆盡,連師部非戰鬥人員都上了前線。

這一仗充分體現了黃維的勇猛和韌勁。這雖然不是衡量指揮藝術的標準,但卻是基礎。

至於淮海戰役,主要國民黨軍內部出了問題。當時,黃維雖然被圍困,但他提出以四個師齊頭並進的打法還是非常具有針對性的。

正因為如此,地下黨員廖運周才主動要求打頭陣,然後臨陣起義,打亂了黃維的部署。

第二,以黃維的性格,能如此受到重用,足以證明其能力。

黃維性格迂腐,從不拍馬屁。

抗戰時期,杜聿明入緬作戰失利回到國內。前來部隊點驗損失的正好是黃維。杜想讓這個同學照顧點,沒想到碰了一鼻子灰。

這樣一個書呆子脾氣的人,先後受到蔣介石、陳誠的賞識,如果沒有一點真本事,是不太可能的。

在國民黨集團,像黃維這樣清正廉潔、不拍馬屁的將領非常少見,即便如此,黃維還能做到中將兵團司令,說明著實有過人之處

至於黃維“書呆子”的來歷,看他性格就知道了,他有文化,又過於耿直,不善於變通。

黃維被俘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並不認罪,認為這只是各為其主,如果國民黨勝利了,那他就是有功之臣。

在戰犯改造所,他利用業餘時間固執地研究不可能實現的“永動機”。

最後,他是最後一批被釋放的戰犯,思想頑固可見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