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不能“疑”?“疑人”就不用吗?

用人要疑,“疑人”可用

经常有人大义凛然地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为由拒绝监督管理,将自己置于制度之上。用人就不能“疑”吗?以选人定终身合适吗?王莽没有篡位前一直是一位贤能之臣,和珅也清正廉洁了很多年,作为清廉干才被乾隆提拔重用,后来才一点点成为巨贪。圣雄甘地说:“世上的物资足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唯独满足不了人们的欲望。”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权力会滋生腐败,绝对权力产生绝对腐败。”当和珅权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时,除了皇帝,没有人可以监督他、管理他时,不贪都难。失去有效监督的权力一定滋生腐败,古今中外没有例外。

“疑人”就不用吗?满大街都是有缺点或不足的普通人,自私自利是普通人的天性,人有天使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疑人不用”是在没有事实根据的情况下,全面否定一个人,结果是没人可用。上帝创造的人都是有缺点的普通人,那些没有缺点的天才、圣人在人才市场上找不到,据说百年才能出一个圣人。组织要做的就是通过分工、协作和监督管理,让普通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扬其长避其短,将可疑的人用制度、流程管理好,做到“疑人要用”。

用人不能“疑”?“疑人”就不用吗?

当陈平被举荐来到汉营不久,有人检举说陈平和嫂嫂私通,还收受贿赂。刘邦听后大怒,找举荐人魏无知来质问:“你怎么给我推荐这样的人!”魏无知答:“您是问我有没有能干可做军师的人,并没问我谁是君子。”刘邦后来重用陈平,六出奇计,为汉室开国做出巨大贡献。世无完人,只要用其长限其短,有缺点的人才依然能够善用。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出自宋朝陈亮《论开诚之道》:“臣愿陛下虚怀易盛,开心见诚,疑则勿用,用则勿疑。与其位,勿夺其职;任徽事,勿间以言。”由于古代通信条件差,特别是将在外的情况下,如果不信任将军,派监军、钦差监督将军、怀疑将军,那么,就没有胜仗可言。在这种背景下,对感觉不错的认为可用之人就放心使用、大胆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也不必有疑虑;对感觉靠不住、没把握、不放心或认为有问题的人不能使用。还可以解释为:用了人就不要对人不放心,怀疑人就不要用人。

如果一个企业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作为用人理念,那么,这个企业距离垮掉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首先,用人就必须有监督机制,任何人都不能例外,绝对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人才只有在有效监督的情况下,才能有效管理,发挥人才的价值。“用人要疑”实际上是对员工的呵护,可以防止员工犯大错误。其次,要防范“完美的陷阱”。企业不能要求员工完美,是人就有缺陷。企业就是要用有缺陷的员工(只要不是致命缺陷),否则,企业将面临无人可用的怪圈。

如果企业家只相信自己,事事插手,企业家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天花板、效率瓶颈。诸葛亮天纵英才,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事,然而,他事必躬亲,只落了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领导事必躬亲,新人难以成长,能人不愿留下,结果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没人可用,领导不得不继续事必躬亲,形成恶性循环。

用人不能“疑”?“疑人”就不用吗?

在企业初创期,有多少员工,老板一目了然,对员工的工作能力等方面了如指掌。这个时期,可以采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人才策略。

三国时期的刘备,他当然信任关羽、张飞、赵子龙,因为他只有这几员大将,根本不用质疑。然而,当企业上规模后,老板不得不为不认识的人签字发工资时,这个用人原则就不切实际了。员工太多了,老板不可能看到所有员工的业绩表现、了解每个下属的能力、性格和忠诚度。如果家庭包机就没必要进行安检,一家人同呼吸共命运;如果飞机将要承载更多的互相不认识的乘客时,就必须通过安检保障全机人员的安全。随着企业发展,业务规模扩大、人员逐渐增加,人才需要靠制度管理。

企业管理中要用岗位职责、流程管理、绩效考核和监督机制完成对人的监督,而人才要被管理者赏识,让管理者少些疑虑,亦需要参与管理过程中信任机制的建立和监督机制的完善,少做让管理者担心或者不放心的事情,积极配合企业的岗位、流程、监督考核机制,在管理系统中尽忠职守、发挥才能。如果用人不疑,规章制度岂不成了摆设了?

当企业在试用一个还不是很了解甚至是还不成熟的人时,“用人要疑”就非常重要。不但是企业对这个人负责,而且还把可能产生的风险降到最低。疑人要用就是在其人格、能力不确定的情况下,本着保护人才、爱惜人才,观察他,大胆选拔和使用他,避免埋没人才和浪费人才。

如何做到“用人要疑,疑人也用”呢?企业需要有一套合理的监督管理制度。没有监督的权力会造成腐败,有了好的机制和制度,坏人不敢做坏事;没有好的机制和制度,好人也会变成坏人。但过分的怀疑,没有制度上的空间,会导致人人自危,不敢做事。

用人不能“疑”?“疑人”就不用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