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人非瘋即死,他被刺激成了藝術家,代表作全世界都熟悉

世界上,有好些個超級大畫家,世人不但熟悉他們的作品,也熟悉他們的長相,如達芬奇、如倫勃朗、如梵高、如畢加索、如達利,咱們中國的齊白石,也屬於這類。不過呢,有一位美術大咖,他的作品,全世界都認得,但沒多少人知道他長啥樣。他,就是挪威畫家、現代表現主義畫派的先驅——愛德華·蒙克(Edvard·Munch,1863—1944年)。他有一幅代表作,您只要看上一眼,就一輩子都不會忘。世界上見過它(未必親眼見真跡)的人,絕對數不清——沒錯,就是這幅有點恐怖有點嚇人的:《吶喊》。

全家人非瘋即死,他被刺激成了藝術家,代表作全世界都熟悉

愛德華·蒙克

今天咱就說說蒙克的故事。這位畫家的老爸是一位挪威的軍醫,也是虔誠的基督徒,常救治貧民,但給別人看病看著看著吧,倒黴的蒙克爸爸自己卻得了病——精神出問題了。蒙克能成為表現主義畫家,畫風如此詭異,而且充滿了恐懼和悲傷,肯定和他小時候的經歷有關。除了他爸精神不好後來又去世了之外,蒙克的妹妹也得了精神病,蒙克的媽媽、姐姐和弟弟也先後因病去世。家庭的厄運把蒙克的腦子也分給刺激得不太正常了,但也把他刺激成了一個世界聞名的大藝術家。

全家人非瘋即死,他被刺激成了藝術家,代表作全世界都熟悉

吶喊

蒙克受印象主義畫風影響很大,去法國留學後又研究了後印象主義,特痴迷那種能強烈刺激人視覺和心靈的線條與色彩。他苦心研究,日夜嘗試,總想用這種特殊的繪畫方式來詮釋人類心靈深處的東西,比如:疾病、痛苦、絕望、死亡,甚至……性愛。於是乎,他終於修煉成了現代畫派的大咖,他的門派叫"表現主義",這個畫派的作品,其最大特點就是:誇張變形,怪誕詭異,神神叨叨,特像精神病人鼓搗出來的。

蒙克的早期油畫《病孩》畫的是他15歲的姐姐索菲亞即將面臨死亡時的情景,此畫一出,他差點沒被保守勢力給罵死。他的另一幅油畫《青春期》也夠離經叛道的——直接畫少女第一次生理期時的情景。1893年,蒙克開始創作他這輩子最重要的組畫《生命》,蒙克管它叫"生命、死亡和愛的詩歌"。"組畫"中最著名的一幅就是《吶喊》:一個人,長得跟骷髏似的,雙手捂著耳朵發出歇斯底里地呼號,乍一看,真像恐怖片鏡頭,也像噩夢,看久了,有點眩暈,還有點噁心,細琢磨,還覺得特別絕望。其實《吶喊》共有四個版本,分別是:蛋清木板畫、彩蠟木板畫、彩粉木板畫和蛋清木板油畫。如今,這幅作品已成為世界名畫,在2012年5月紐約的一次藝術專場拍賣會上,《吶喊》拍出的價位可是1.199億美元!

蒙克的畫,無論是代表作《吶喊》,還是其他作品如《青春期》、《在靈床旁》、《聖克盧之夜》、《午後》、《血吸蟲》等,無不透露著人性中那些最糟糕的東西:迷茫、哀愁、扭曲、恐懼、悲哀……歸根結底一句話,蒙克的作品,多數畫的都是"變態"。

全家人非瘋即死,他被刺激成了藝術家,代表作全世界都熟悉

聖克盧之夜

都說文如其人,其實畫也一樣。蒙克這人的腦子,也和正常人類不大一樣。當然話又說回來了,藝術家嘛,正常的,真心不多。蒙克一輩子沒結婚,曾有過一富家小姐狂追他,但他死活不同意,於是兩人爭執起來,只聽一聲槍響,蒙克的手指被打殘了……此後蒙克天天醉酒,總是迷迷糊糊的,還和別人打架,雖也曾和幾個模特有過情感糾葛,但一直沒有固定的情感歸宿,更沒有選擇婚姻。說實話,蒙克這路藝術瘋魔,就不是能踏實過日子的正常人。

晚年的蒙克眼睛得病了,但他依舊堅持畫畫,甭管人和物在他那受損的眼球裡是啥樣子,他都會如實畫下來,所以,他的畫,更扭曲更模糊了。1944年1月23日,這位表現主義繪畫的先驅在挪威首都奧斯陸病逝,還是蠻長壽的,終年81歲。

全家人非瘋即死,他被刺激成了藝術家,代表作全世界都熟悉

蒙克博物館

在挪威歷史上,出過兩位舉世聞名的大藝術家,一個是《玩偶之家》的作者、戲劇大咖易卜生,另一位就是蒙克。挪威,這個美麗的北歐國家,也因為擁有他們,而顯得獨具魅力。

本文為李萌獨家撰寫,喜歡的,記得訂閱本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