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號」列車


央廣網阿拉善盟8月28日消息臨哈鐵路綿延1390公里,沿著邊緣穿過了我國八大沙漠中的三座,沙漠深處無數堅守崗位的鐵路工人,都依賴著“生命號”列車送來的米、面、水和蔬菜生活。從2010年鐵路開通時的喜悅,到與黃沙多年的“拉鋸戰”,如今天翻地覆的變化,現任列車長張蒙河既是親歷者,也是見證者。

每次“生命號”列車出發前,職工都會按時檢查列車設備,以保障順利運行。張蒙河說:“今年5月,首趟滿載農副產品的中歐班列開赴伊朗德黑蘭。過去河套地區的農副產品要‘兜個大圈子’運到天津港再轉海運出國,現在通過臨哈鐵路僅需要短短15天。”

56歲的“生命號”列車長張蒙河擔負著為臨哈鐵路沿線職工運輸生活物資的工作。“安全第一,生命至上”,這是張蒙河傳承下來的“生命號”車長的責任,他清楚地知道在我國廣袤的西部沙漠、戈壁灘裡生命的價值。

“生命號”列車上的廚師每天會為列車班組成員做不同的美食。

作為臨哈鐵路上的唯一的生活物資供應車,“生命號”列車保證了沿途10個大站,14個子站,9個治沙點職工的一切物資供應和上下班通勤。“生命號”列車長張蒙河在每次列車停靠的時候,都會幫助職工搬運物資。

“生命號”列車長張蒙河的臥鋪就是自己的辦公室。

這趟列車裡的黨員很多,為此其中的一節車廂還專門成立了黨員活動室。不僅黨員會定期在列車上學習,鐵路職工也可以加入到其中。讓車廂裡更像一個溫馨的小家。圖為臨策運輸部黨委書記徐曉傑在和大家一起在“生命號”列車上上黨課。

“生命號”列車長張蒙河定時檢查工作。

從“降生”,到一點點成長,在57歲的恆諾臨策車間主任田鐵樹眼中,生命號列車更像自己的孩子一般。7年間與生命號列車交織的每一個故事,都在他的記憶中不曾磨滅。

無孔不入的風沙經常會穿過緊閉的窗戶,積到車內的窗臺上、餐桌上,甚至乘車職工的被褥上。

從鐵路建線8年來,一直擔任“生命號”運水工的李冬生早就習慣了以列車為家的生活,他的家也安在了這條鐵路沿線的小站上。他的父親就是老鐵道兵,現在妻子、兒子都在這趟線上的蘇宏圖站工作。“我的家就屬於這裡。”圖為“生命號”列車運水工李冬生夜間為搬運物資的職工們照明。

列車半夜到達蘇宏圖站,小站上的女職工在狂風中將水桶“滾”到自己的車間中。

“生命號”列車運水工李冬生檢查物資搬運的情況。

每次“生命號”列車抵達,車上、車下的職工們會一同搬貨卸貨、說說笑笑,站臺上的熱鬧就像一場節日。

航拍視角下的臨哈鐵路沿線小站——馬鬃山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