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号”列车


央广网阿拉善盟8月28日消息临哈铁路绵延1390公里,沿着边缘穿过了我国八大沙漠中的三座,沙漠深处无数坚守岗位的铁路工人,都依赖着“生命号”列车送来的米、面、水和蔬菜生活。从2010年铁路开通时的喜悦,到与黄沙多年的“拉锯战”,如今天翻地覆的变化,现任列车长张蒙河既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

每次“生命号”列车出发前,职工都会按时检查列车设备,以保障顺利运行。张蒙河说:“今年5月,首趟满载农副产品的中欧班列开赴伊朗德黑兰。过去河套地区的农副产品要‘兜个大圈子’运到天津港再转海运出国,现在通过临哈铁路仅需要短短15天。”

56岁的“生命号”列车长张蒙河担负着为临哈铁路沿线职工运输生活物资的工作。“安全第一,生命至上”,这是张蒙河传承下来的“生命号”车长的责任,他清楚地知道在我国广袤的西部沙漠、戈壁滩里生命的价值。

“生命号”列车上的厨师每天会为列车班组成员做不同的美食。

作为临哈铁路上的唯一的生活物资供应车,“生命号”列车保证了沿途10个大站,14个子站,9个治沙点职工的一切物资供应和上下班通勤。“生命号”列车长张蒙河在每次列车停靠的时候,都会帮助职工搬运物资。

“生命号”列车长张蒙河的卧铺就是自己的办公室。

这趟列车里的党员很多,为此其中的一节车厢还专门成立了党员活动室。不仅党员会定期在列车上学习,铁路职工也可以加入到其中。让车厢里更像一个温馨的小家。图为临策运输部党委书记徐晓杰在和大家一起在“生命号”列车上上党课。

“生命号”列车长张蒙河定时检查工作。

从“降生”,到一点点成长,在57岁的恒诺临策车间主任田铁树眼中,生命号列车更像自己的孩子一般。7年间与生命号列车交织的每一个故事,都在他的记忆中不曾磨灭。

无孔不入的风沙经常会穿过紧闭的窗户,积到车内的窗台上、餐桌上,甚至乘车职工的被褥上。

从铁路建线8年来,一直担任“生命号”运水工的李冬生早就习惯了以列车为家的生活,他的家也安在了这条铁路沿线的小站上。他的父亲就是老铁道兵,现在妻子、儿子都在这趟线上的苏宏图站工作。“我的家就属于这里。”图为“生命号”列车运水工李冬生夜间为搬运物资的职工们照明。

列车半夜到达苏宏图站,小站上的女职工在狂风中将水桶“滚”到自己的车间中。

“生命号”列车运水工李冬生检查物资搬运的情况。

每次“生命号”列车抵达,车上、车下的职工们会一同搬货卸货、说说笑笑,站台上的热闹就像一场节日。

航拍视角下的临哈铁路沿线小站——马鬃山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