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何家營鼓樂,以「大唐遺音」飲譽中外,被列爲國家級「非遺」

陝西西安長安區何家營村,是著名的中國鼓樂之鄉,這裡曾保存“大唐開元五年”(717年)的樂譜,其傳承的“大唐遺音”,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被譽為“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2009年,何家營鼓樂作為西安鼓樂的組成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西安何家營鼓樂,以“大唐遺音”飲譽中外,被列為國家級“非遺”

何家營鼓樂社在大會上演奏。

強哥曾兩次接觸何家營鼓樂社,聽其負責人講述何家營及其鼓樂社的歷史,並聆聽他們為何氏宗親演奏的“大唐遺音”。

何家營村名的由來

何家營村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韋曲鎮南兩公里處。據介紹,該村得名與唐朝一位將軍有關。唐朝天寶年間,汾陽郡王郭子儀的部將何昌期,曾率部於現在潏河南岸的何家營村安營紮寨,時稱“何將軍營”,後來被稱為“何家營”。何昌期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功勳卓著,被封為“千牛衛上將軍”,封寧國伯。

唐代詩人杜甫等人在詩句中寫到何將軍及“園林別墅”。如杜甫《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十首》和《重過何氏五首》等詩,有“床上連書屋,院前柳拂雲。將軍不好武,稚子總能文”。看來何昌期將軍好讀書,在退隱山林後喜文弄音。

因何昌期將軍安營紮寨而成為何家營村,今天已是多姓和諧居住,但在全村593戶約1700人中,何姓人口仍佔6成。據說,村中的何姓人多為何昌期將軍的後代。

何家營鼓樂源自唐朝宮廷音樂

西安何家營鼓樂傳承自唐代。相傳,西安鼓樂是何昌期將軍流傳下來的。唐朝末年,戰亂頻繁,宮廷音樂隨著宮人流落民間。何昌期將軍愛好音樂,諳熟音律,曾召集流落民間的宮廷樂師演奏宮廷音樂,經過民間藝人的進一步整理加工而逐漸完善,歷經千年流傳,形成了今天的何家營鼓樂。

西安何家營鼓樂,以“大唐遺音”飲譽中外,被列為國家級“非遺”

何家營鼓樂屬西安鼓樂道、僧、俗三大流派之一的俗派,歷史悠久,它脫胎於長安燕樂,屬宮廷音樂,是以打擊樂和吹奏樂混合演奏的大型樂種,民間稱“細樂”。何家營鼓樂大氣、雄渾、高雅,不同於一般民間音樂,所使用的樂譜,依然是古代的半字譜,全系手抄。它起源於隋唐,歷經宋、元、明、清,至今仍然相對完整的保存著較為傳統的演奏形式、結構、樂器、曲牌和譜式。在樂曲的演奏風格和特點上,既保留了宮廷音樂典雅清幽的特點,又帶有民間音樂古樸渾厚的風格,是我國民族音樂寶庫中一份極其重要的遺產,被譽為“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對研究中國古代的歷史、文化、宗教、音樂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

相傳何家營鼓樂社由何昌期始創,準確與否,難於考證。不過,村中曾經保留一本“大唐開元五年”的手抄本樂譜,這本樂譜現存中國藝術研究院。此外,何家營村的鼓樂陳列館,陳列了不少明清時期的樂器實物,每一件都透出鼓樂社的滄桑歷史。

西安何家營鼓樂,以“大唐遺音”飲譽中外,被列為國家級“非遺”

何家營鼓樂社在演奏。

何家營鼓樂傳承千年的奧秘

音樂作品要通過演奏才能流傳,而要長期演奏就必須有“樂譜”。何家營鼓樂能夠流傳至今,除了“近水樓臺”受到唐代宮廷音樂的薰陶外,主要還有以下原因:1、每年都在南五臺廟會上演奏。民間有“先有何家營鼓樂社,後有南五臺土地寺”的說法。每年6月初,南五臺都會舉行盛大的廟會,這一傳統已經延續了千百年。每年的五月初五晚上,南五臺都要舉行“接爺”儀式,這個儀式中必須有鼓樂演奏。直到今天,每年南五臺廟會,都會請何家營鼓樂社去演奏。

2、得益於何家營人對鼓樂的愛好與執著。何家營鼓樂的傳承,全靠師傅帶徒弟,口傳心授,沒有師傅點撥,普通人根本看不懂。因為鼓樂譜全是手抄本,稱為“半字譜”,又叫俗字譜,採用“工尺譜”念唱,學習者要想學會演奏每一首樂曲,就必須先學會念唱“工尺譜”,念唱是演奏的基礎,演奏是念唱的延伸。

3、注重培養新人。自古以來,何家營人把送孩子學鼓樂和送孩子讀書都當成正道。他們體會到,孩子學了鼓樂就不淘氣、不賭錢了。所以,許多家庭都願意把孩子送來學鼓樂,從而保證了何家營鼓樂後繼有人。

4、1985年何家營村創辦陳列館——長安鼓樂陳列館,陳列鼓樂譜百餘冊,曲目千餘首,以及西安地區的各種鼓樂器幾十種。何家營的這兩座房屋,原是西安城中南大街和湘子廟街街口的一個五進深的老院子,據說是古代一位三品官員的公館,慈禧太后曾在那裡住過。上世紀80年代初,這座公館即將被拆除,何家營村人便買下了其中的3座正房,並把磚瓦木材等材料標號,搬回村中按照老房原來的樣子予以重建。

何家營古樂陳列館建成後,引起了國內外音樂界專家學者的極大興趣,相繼有美國、日本、俄羅斯、意大利、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約旦、馬來西亞、澳門、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音樂專家前來參觀訪問,許多友人讚譽有加。

5、何家營鼓樂老藝人對樂器的鐘愛幾乎痴迷。比如,他們只使用河南毛氏用傳統工藝手工製作的樂器,樂器壞了也是由河南毛氏維修,因此何家營的藝人和河南毛氏世代合作,互相依存。何家營藝人使用的樂器都是手工製作的,比較昂貴。

何家營鼓樂走向世界

何家營鼓樂在國內各地交流演奏,又應邀多次走出國門獻藝。1981年11月,和日本奈良雅樂同臺演出。1987年,赴京參加中國音樂家協會“華夏之聲”音樂會。1999年,參加西安國際音樂周演出。2000年10月,赴福建漳州參加東西部文化交流活動。2005年6月,再度應邀赴京,與周至南集賢東村、西村樂社聯袂參加“原聲黃河”的原生態演出活動,並分別在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進行演出和學術交流。2005年12月,何家營鼓樂社應世界文化論壇聯盟大會的邀請,赴約旦王國首都安曼,作了西安鼓樂專場演出,向來自全世界80多個國家的近千名專家和文化學者展示了中國古老音樂的神韻和魅力。2012年,何家營鼓樂社應邀訪問廣東省陽山縣何氏宗親會(一說何昌期為廣東陽山人),併為陽山何氏宗親演奏“大唐遺音”。同年,何家營鼓樂社應邀參加在廣東佛山舉行的第十五屆世界何氏宗親懇親大會,併為與會的全球何氏宗親代表演奏“大唐遺音”,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

西安何家營鼓樂,以“大唐遺音”飲譽中外,被列為國家級“非遺”

何家營鼓樂社在演奏。

何家營鼓樂以其精湛的技藝和高揚、奔放、渾厚的音樂風格迎得了國內外友人的讚歎,使得何家營鼓樂聲傳世界,名揚天下。據報道,奧地利高等音樂學院院長舒爾茨博士聽了何家營鼓樂社的演出後說:“這是世界上最長的交響樂,也是最好的交響樂之一。”英國的鐘思第1986年到西安訪問鼓樂時說:“在英國倫敦就知道西安有個何家營。”意大利留學生拉發埃拉曾專門來何家營學習鼓樂,回國後在她所著的《中國傳統音樂》一書中專門介紹了何家營鼓樂。

2005年,在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中,西安古樂榜上有名。2009年,何家營鼓樂作為西安鼓樂的組成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7-10-6於廣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