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何家营鼓乐,以“大唐遗音”饮誉中外,被列为国家级“非遗”

陕西西安长安区何家营村,是著名的中国鼓乐之乡,这里曾保存“大唐开元五年”(717年)的乐谱,其传承的“大唐遗音”,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2009年,何家营鼓乐作为西安鼓乐的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安何家营鼓乐,以“大唐遗音”饮誉中外,被列为国家级“非遗”

何家营鼓乐社在大会上演奏。

强哥曾两次接触何家营鼓乐社,听其负责人讲述何家营及其鼓乐社的历史,并聆听他们为何氏宗亲演奏的“大唐遗音”。

何家营村名的由来

何家营村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南两公里处。据介绍,该村得名与唐朝一位将军有关。唐朝天宝年间,汾阳郡王郭子仪的部将何昌期,曾率部于现在潏河南岸的何家营村安营扎寨,时称“何将军营”,后来被称为“何家营”。何昌期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功勋卓著,被封为“千牛卫上将军”,封宁国伯。

唐代诗人杜甫等人在诗句中写到何将军及“园林别墅”。如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和《重过何氏五首》等诗,有“床上连书屋,院前柳拂云。将军不好武,稚子总能文”。看来何昌期将军好读书,在退隐山林后喜文弄音。

因何昌期将军安营扎寨而成为何家营村,今天已是多姓和谐居住,但在全村593户约1700人中,何姓人口仍占6成。据说,村中的何姓人多为何昌期将军的后代。

何家营鼓乐源自唐朝宫廷音乐

西安何家营鼓乐传承自唐代。相传,西安鼓乐是何昌期将军流传下来的。唐朝末年,战乱频繁,宫廷音乐随着宫人流落民间。何昌期将军爱好音乐,谙熟音律,曾召集流落民间的宫廷乐师演奏宫廷音乐,经过民间艺人的进一步整理加工而逐渐完善,历经千年流传,形成了今天的何家营鼓乐。

西安何家营鼓乐,以“大唐遗音”饮誉中外,被列为国家级“非遗”

何家营鼓乐属西安鼓乐道、僧、俗三大流派之一的俗派,历史悠久,它脱胎于长安燕乐,属宫廷音乐,是以打击乐和吹奏乐混合演奏的大型乐种,民间称“细乐”。何家营鼓乐大气、雄浑、高雅,不同于一般民间音乐,所使用的乐谱,依然是古代的半字谱,全系手抄。它起源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仍然相对完整的保存着较为传统的演奏形式、结构、乐器、曲牌和谱式。在乐曲的演奏风格和特点上,既保留了宫廷音乐典雅清幽的特点,又带有民间音乐古朴浑厚的风格,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一份极其重要的遗产,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宗教、音乐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相传何家营鼓乐社由何昌期始创,准确与否,难于考证。不过,村中曾经保留一本“大唐开元五年”的手抄本乐谱,这本乐谱现存中国艺术研究院。此外,何家营村的鼓乐陈列馆,陈列了不少明清时期的乐器实物,每一件都透出鼓乐社的沧桑历史。

西安何家营鼓乐,以“大唐遗音”饮誉中外,被列为国家级“非遗”

何家营鼓乐社在演奏。

何家营鼓乐传承千年的奥秘

音乐作品要通过演奏才能流传,而要长期演奏就必须有“乐谱”。何家营鼓乐能够流传至今,除了“近水楼台”受到唐代宫廷音乐的熏陶外,主要还有以下原因:1、每年都在南五台庙会上演奏。民间有“先有何家营鼓乐社,后有南五台土地寺”的说法。每年6月初,南五台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这一传统已经延续了千百年。每年的五月初五晚上,南五台都要举行“接爷”仪式,这个仪式中必须有鼓乐演奏。直到今天,每年南五台庙会,都会请何家营鼓乐社去演奏。

2、得益于何家营人对鼓乐的爱好与执着。何家营鼓乐的传承,全靠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授,没有师傅点拨,普通人根本看不懂。因为鼓乐谱全是手抄本,称为“半字谱”,又叫俗字谱,采用“工尺谱”念唱,学习者要想学会演奏每一首乐曲,就必须先学会念唱“工尺谱”,念唱是演奏的基础,演奏是念唱的延伸。

3、注重培养新人。自古以来,何家营人把送孩子学鼓乐和送孩子读书都当成正道。他们体会到,孩子学了鼓乐就不淘气、不赌钱了。所以,许多家庭都愿意把孩子送来学鼓乐,从而保证了何家营鼓乐后继有人。

4、1985年何家营村创办陈列馆——长安鼓乐陈列馆,陈列鼓乐谱百余册,曲目千余首,以及西安地区的各种鼓乐器几十种。何家营的这两座房屋,原是西安城中南大街和湘子庙街街口的一个五进深的老院子,据说是古代一位三品官员的公馆,慈禧太后曾在那里住过。上世纪80年代初,这座公馆即将被拆除,何家营村人便买下了其中的3座正房,并把砖瓦木材等材料标号,搬回村中按照老房原来的样子予以重建。

何家营古乐陈列馆建成后,引起了国内外音乐界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相继有美国、日本、俄罗斯、意大利、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约旦、马来西亚、澳门、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专家前来参观访问,许多友人赞誉有加。

5、何家营鼓乐老艺人对乐器的钟爱几乎痴迷。比如,他们只使用河南毛氏用传统工艺手工制作的乐器,乐器坏了也是由河南毛氏维修,因此何家营的艺人和河南毛氏世代合作,互相依存。何家营艺人使用的乐器都是手工制作的,比较昂贵。

何家营鼓乐走向世界

何家营鼓乐在国内各地交流演奏,又应邀多次走出国门献艺。1981年11月,和日本奈良雅乐同台演出。1987年,赴京参加中国音乐家协会“华夏之声”音乐会。1999年,参加西安国际音乐周演出。2000年10月,赴福建漳州参加东西部文化交流活动。2005年6月,再度应邀赴京,与周至南集贤东村、西村乐社联袂参加“原声黄河”的原生态演出活动,并分别在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进行演出和学术交流。2005年12月,何家营鼓乐社应世界文化论坛联盟大会的邀请,赴约旦王国首都安曼,作了西安鼓乐专场演出,向来自全世界80多个国家的近千名专家和文化学者展示了中国古老音乐的神韵和魅力。2012年,何家营鼓乐社应邀访问广东省阳山县何氏宗亲会(一说何昌期为广东阳山人),并为阳山何氏宗亲演奏“大唐遗音”。同年,何家营鼓乐社应邀参加在广东佛山举行的第十五届世界何氏宗亲恳亲大会,并为与会的全球何氏宗亲代表演奏“大唐遗音”,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西安何家营鼓乐,以“大唐遗音”饮誉中外,被列为国家级“非遗”

何家营鼓乐社在演奏。

何家营鼓乐以其精湛的技艺和高扬、奔放、浑厚的音乐风格迎得了国内外友人的赞叹,使得何家营鼓乐声传世界,名扬天下。据报道,奥地利高等音乐学院院长舒尔茨博士听了何家营鼓乐社的演出后说:“这是世界上最长的交响乐,也是最好的交响乐之一。”英国的钟思第1986年到西安访问鼓乐时说:“在英国伦敦就知道西安有个何家营。”意大利留学生拉发埃拉曾专门来何家营学习鼓乐,回国后在她所著的《中国传统音乐》一书中专门介绍了何家营鼓乐。

2005年,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西安古乐榜上有名。2009年,何家营鼓乐作为西安鼓乐的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10-6于广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