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津雜技:從黃土地走向世界的國家級“非遺”

“上自九十九,下至才會走,要說耍雜技,人人有兩手”是對寧津雜技傳承歷史悠久、群眾基礎廣泛、參與人員眾多的最形象的詮釋。《漢書》、《史記》都有相關記載,到唐朝,寧津雜技在民間廣為流傳,當時有民謠“育兒不用識文字,鬥雞走馬勝讀書”,到了明代,寧津的雜技活動日益繁榮,當時,黃家鎮的雜技古會“九月會”,成為當時輻射全國的雜技活動中心。

寧津雜技:從黃土地走向世界的國家級“非遺”

寧津雜技:從黃土地走向世界的國家級“非遺”

野竹李村可以說是是中國雜技的重要發祥地,僅這一個村就曾有業餘雜技團六個,全村業餘演員300多人,街頭巷尾到處可見練功的身影,田間地頭隨處可做表演的舞臺。

寧津雜技:從黃土地走向世界的國家級“非遺”

寧津雜技:從黃土地走向世界的國家級“非遺”

三年自然災害期間,雜技演員們還南下廣東、廣西演出,為寧津救災度荒發揮了重要作用,杜藝花就是當年參加演出的演員之一。

寧津雜技:從黃土地走向世界的國家級“非遺”

雜技——上刀山

解放後,寧津雜技迎來空前繁榮發展的時期。1956年,在過去雜技藝人班底基礎上組建了寧津縣雜技團,逐漸發展成為全國屈指可數的縣級雜技團。

寧津雜技:從黃土地走向世界的國家級“非遺”

寧津雜技:從黃土地走向世界的國家級“非遺”

寧津雜技:從黃土地走向世界的國家級“非遺”

1995年,寧津縣被國家文化部正式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雜技)之鄉”,現在寧津雜技又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雜技已成為寧津人血脈相傳的藝術瑰寶,在這片有著悠久文化淵源的沃土上,寧津雜技人將用智慧和汗水,不斷演繹出更加精彩的別樣人生!

寧津雜技:從黃土地走向世界的國家級“非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