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蘿苜田,一個藏著「小上海」靈魂的故鄉

莆田:蘿苜田,一個藏著“小上海”靈魂的故鄉

東方廿五坎全景圖 方薇 攝

 在莆田市涵江區的蘿苜田街區內,至今仍保留著自宋代以來形成的“開”字形水系,這一具有福建江南水鄉特色的城市歷史文化街區,同荔城區的宋城歷史文化街區一起,成為莆田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組成部分。

莆田:蘿苜田,一個藏著“小上海”靈魂的故鄉

東方廿五坎 許武攝

商貿往來,成就昔日“小上海”

“七十年過去了,我從這裡走出去,轉一圈,現在又走了回來。”眼前的宋家秋老人,緩緩地回憶她的七十載人生光陰,同暮光中的東方廿五坎一樣,靜默中帶有力量。

以東方廿五坎為代表的蘿苜田歷史文化街區,在今年,駛入其非同尋常的軌道。

資料記載,唐貞觀元年(627),昔日的涵江境內圍海造田,築涵排澇,故稱其地為涵頭,同一時期,開始與南藩通商通貿。宋代,“劉氏初開水心河”,始有“涵江”之稱。彼時“遊商海賈”雲集,水上多有“福船”。民國後期,涵江商貿依舊不衰,主城區有“七街三十六埕”之稱,俗稱“江南七八省,不如涵江鹹草頂”,上百家名牌商號就地湧出,“小上海”之譽由此得名。

今日的蘿苜田街區,是這“小上海”遺韻的主要承載者。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初級階段工商業發達城市的典型風貌,在這裡猶可窺見。

涵江商貿有如此成績,源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涵江區文物管理辦公室原主任程德魯介紹說,這裡外有天然港灣三江口,內有四通八達的內河。莆田三大河流——木蘭溪、延壽溪與萩蘆溪皆在此匯聚入海,三溪六岸更有無數溝渠湖塘在平原上編織成巨大的水網,因此,涵江又有另一美譽——“東方威尼斯”。

2017年6月,莆田市啟動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重新編制,劃定蘿苜田歷史文化街區四至範圍:西至白塘街、東至霞徐街、南至集奎溝南岸、北至北宮口路,總面積56.79公頃。其中,核心保護範圍20.48公頃,建設控制地帶36.31公頃。

程德魯說,宋代時,一批因航海、商貿發家的大戶人家,均落座於蘿苜田,他們擇水而居,成為名副其實的南方小橋流水人家。如今蘿苜田還保留有省文物保護單位黃氏民居、莆田市文物保護單位楊氏民居等。而這當中,繞不過涵江樓下街的“東方廿五坎”。

“東方廿五坎”是俗稱,其名為“鏡鴻裡”,以其主人陳鏡鴻命名。上世紀30年代初,陳鏡鴻在此地經營豆餅、代理洋油(煤油),銷往莆田、惠安、福清等地,使“東方廿五坎”成為民國時期涵江最大的商品倉庫。店鋪靠著碼頭,方便接貨送貨。今天看來,它全然成為“小上海”商貿發達的一重要“遺蹟”。

莆田:蘿苜田,一個藏著“小上海”靈魂的故鄉

蘿苜田街區俯瞰 許武 攝

底蘊深厚,申報歷史文化名城

今年5月底,莆田市政府公佈了第二批歷史建築,位於蘿苜田歷史文化街區的有25處。

傳統與近代共存,西方與本土共融,街區是莆田多樣民居建築文化的集中展現地,是建築藝術與民間藝苑完整保留的祭祀文化傳承地。在蘿苜田,始於明,興於清,盛於民國,延續至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較為完整的傳統街巷格局以及古建築群,蔚為大觀。

如此大的體量,其歷史價值不言而喻。而其中西合璧的建築元素是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點睛之筆。在蘿苜田街區內,建築以暖色基調為主,紅磚、橘紅瓦頂。程德魯提到因以海土燒製而成,所以磚呈現紅色。它的特別之處還在於,採用拱形立柱支撐,利用鋼筋水泥,砌上門罩、窗罩,這種風格在當時也是顯另類的。不少房屋還採用歇山頂,這在民間的建築中,也是少有的。

劉協臺古民居,其主人系廈門炮臺官。莆田地方民俗專家黃黎強介紹說,這幢建築頗有“閩南”風味,精湛的石雕、木雕技藝,連同書畫一起,成為建築的裝飾。還有一些進口的瓷磚,歷經百年,依然於牆上閃閃發光。此外,該街區有古井5口、古橋19座,古牌坊、古碼頭、古埠頭、古樹名木、歷史水系等歷史環境要素匯聚於此。

歷史文化名城除了有形的資產,還基於莆田文獻名邦之名及深厚的文化底蘊。現在的樓下社區、后街,零星可見點心店、京果磚瓦、竹器、鞋墊等專業性極強的商鋪。更有不少街巷以行業命名,如打鐵街。而以延寧宮“疊蔗塔”等“媽祖文化”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涵江先民創造的文化財富,擁有當地人的共同記憶,傳統的文化也寄託於此。

“我們這個社區,可是出了不少人才。”樓下社區支部書記佔旭明自小生活在蘿苜田街區裡。他介紹說,航空航天、水利、醫學、書法方面都出過人才,如林秉南、楊汝顯等,人才濟濟,可惜很多後代現在都失聯了。

截至今年4月,在蘿苜田區,居住20年以上的人口884人,佔總人口4939人的17.8%,且社區文化保留較完整,是莆田傳統文化的重要傳承地。

莆田:蘿苜田,一個藏著“小上海”靈魂的故鄉

蘿苜田街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疊蔗塔” 許武 攝

剛柔並濟,做好街區保護

“在明朝,蘿苜田一帶可謂新橋夜泊,漁光點點,風景別緻。”程德魯說,但現在少了水,水橋也就失去了韻味。要建設歷史文化街區,河道治理是第一要務。

今年上半年,涵江斥資15億元進行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主要用於境內四條主河流的清淤、護岸、截流、景觀綠化。涵江區水務局林建新介紹說,截至目前,位於蘿苜田街區內的宮口河清淤、截汙工作已順利完成。下一步,待相關規劃方案出爐,還將進一步細化蘿苜田片區的水治理,實現這個片區水域的全面通航。

1月11日,涵江區執法局與福建東飛環境集團有限公司簽訂的合約正式生效。“相對以前街道劃片管理,政府購買服務、負責監管,統一委託專業公司實施,可減少職責不明確、相互推諉的低效處理模式,保潔的效率更高。”涵江區執法局副局長李建表示,目前,蘿苜田街區的城市和內河保潔、垃圾轉運、公廁管理等都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置。

目前,《莆田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歷經一年多的編制,已經專家初審和市政府專題會議研究通過,上報省住建廳正式組織專家技術審查。今年初,莆田市規劃局委託中規院同步開展宋城、蘿苜田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編制工作,即將完成初步方案。據莆田市城鄉規劃局劉雅婧介紹,為理順歷史文化街區修繕整治思路,3月初,市規劃局深入宋城和蘿苜田歷史文化街區進行現場調研,並結合規劃編制單位中規院的意見,提出歷史文化街區修繕整治工程2018年實施項目初步建議。其中建議蘿苜田街區重點開展水環境治理工程、文物和歷史建築修繕工程,以及基礎設施改善工程。目前,經中規院多輪的實地走訪、調研,將在街區保護規劃中對界區內的供水、排水、電力、燃氣等市政基礎設施和防災工程進行規劃。

蘿苜田街區內,大部分建築缺乏維護、修繕,雖然現在人為破壞的情況大為減少,但建築老化、衰敗的問題日益嚴重。涵江區申辦歷史文化名城辦公室蘇崖風告訴記者,當下,文體局已啟動文物的修繕方案,還同步協調與推進文化街區的建設,包括街區裡的幾處優秀近現代建築也在擬申報市級文物。

黃黎強說,保護的最終目的是讓人民共享成果,“要做好保護,除了政府給予適當的補貼,制定規劃,還要號召大家一起做振興傳統文化的有心人”。

採訪手記>>>

尊重歷史固有內涵

在此次採訪中,樓下社區的佔旭明至今還記得在他的孩提時代,蘿苜田街區內商貿發達,內河的水運依然發達,單是新橋頭就有好幾個碼頭,來自浙江、上海、廈門、南日島、湄洲島的貨物運輸,他認為那時的蘿苜田,有著巨大生命力。而那樣的盛況距今,也不過40年。

水運是蘿苜田歷史文化街區的靈魂,重點疏通街區內的河道,用以通航或觀光,呈現一部“活歷史”,應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對於今日的蘿苜田而言,當初的閩中工商業中心和物資集散地的功能地位已經不再,如能保護現有街區真實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保持歷史街區的真實性,使其成為城市發展歷史的見證,就是最好的歷史還原。(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俞靚)

莆田:蘿苜田,一個藏著“小上海”靈魂的故鄉

蘿苜田街區內小巷 許武 攝

莆田:蘿苜田,一個藏著“小上海”靈魂的故鄉

東方廿五坎里人們的生活起居場景 許武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