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王佐之才的他,爲何獨侍呂布,寧可赴死都不願追隨曹操?

漢末三國時期,很多良臣勇將還未嶄露頭角就離開了歷史的舞臺,諸如田豐、沮授等文臣;華雄、顏良文丑等武將多不勝數。雖然可惜,但究其緣由還能讓人接受。不過有一人,他的離開不僅讓世人嘆息,更是一種惋惜,這就是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的人物:陳宮。

有王佐之才的他,為何獨侍呂布,寧可赴死都不願追隨曹操?

陳宮(?-199年2月7日),字公臺,東漢末年呂布帳下首席謀士,東郡東武陽(今山東莘縣)人。性情剛直,足智多謀,年少時與海內知名志士相互結交。後為中牟縣令,得遇曹操,相約共舉大事。但此後陳宮因曹操殺害呂伯奢,又誅殺邊讓等漢末名士而與曹操反目,並遊說張邈背叛曹操迎呂布入兗州,輔助呂布攻打曹操並先後取得兗州與徐州。下邳城中,呂布不聽陳宮數次獻計,以致失敗。戰敗後,陳宮同呂布一起被曹操所擒,決意赴死。

有王佐之才的他,為何獨侍呂布,寧可赴死都不願追隨曹操?

陳宮幼年時素有大志,天下大亂,一心匡扶漢室。但恨力所不能及,直到遇到曹操。《三國演義》中,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逃至中牟縣被官兵所擒。陳宮見來人,一眼認出是曹操,喝退左右,解開綁繩。與操長談,得知曹操有匡扶漢室之志後,願意隨曹操一起起事,共謀大業。

此時陳宮終於遇到志向相同之人,一生抱負可以去施展了。然而事與願違,他所看好的曹操在共事之初,就暴露了他狐疑狡黠、心狠手辣的奸雄本質。途中借宿於曹操父親結義兄弟呂伯奢家。曹操以為呂老漢要害自己,便和陳宮一起滅了呂氏一門,後至廚房一看,原來呂老漢是想殺豬款待他們二人,此時陳宮懊悔不已。曹操拉陳宮逃出呂家,途中正遇打酒而回的呂老漢,又狠心的將呂老伯殺死。陳宮彷彿不認識了眼前的曹操,大聲呵斥他為何要這樣做。這時曹老闆說了一句流傳千古的座右銘“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陳宮傷心絕望而走,而這一番話也讓陳宮徹底看清了曹操的本質。

有王佐之才的他,為何獨侍呂布,寧可赴死都不願追隨曹操?

後曹操為父報仇,屠戮徐州沿途百姓。陳宮去請願,被曹操羞辱,攆出大營。他接連張邈迎呂布入兗州,後奪取除鄄城、範城、東阿三座縣城外所有兗州之地。此時陳宮恨曹操之殘暴,亦更加堅定了反曹的決心。

曹操水淹下邳,陳宮計謀百出,數次獻計給呂布。只是呂布剛愎自用,又留戀妻妾,悉數不採納,最終以呂布陳宮被擒而結束。陳宮再次面對曹操之時,曹操愛惜他的才華,想要陳宮再次輔佐自己。戲言到:“公臺自認為智謀超人,何至如此啊”陳宮無奈道:“但恨此人,不聽我言,若聽我計,勝負未可定數。”曹操試探問道:“公臺今日之事,當如何?”陳宮此時死志已決,坦言道:“今日但有死而已”言罷欲下敵樓。曹操深知公臺至孝,急問:“公臺可一死,然公臺老母妻子又當如何?”陳宮嘆曰道:“吾聞以孝道治天下,不殺人至親,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巳。老母妻子之存亡,皆在明公耳。”說罷,陳宮就下樓引頸就戮了。

有王佐之才的他,為何獨侍呂布,寧可赴死都不願追隨曹操?

一代謀主,傷心絕望而死,小編寫到這裡,內心也在滴血,為陳宮而落淚。自己所志未遂,含恨而亡。陳宮是智者,能看出曹操心術不正,乃是一代奸雄,可是為什麼就看不出呂布是一個不能成大事的人呢?

小編認為,不是看不出,而是陳宮別無選擇。自古忠臣不事二主。陳宮何許人?知書達理,忠孝仁義更是他的為人準則。自己先侍曹操,但曹操所作所為踐踏了自己的底線,不得已而棄之。那為什麼獨選呂布而不選別人呢?首先呂布有誅殺董卓之功,為漢室除暴,名望不在曹操之下,他希望呂布能匡扶漢室。其次,呂布雖是一個有勇無謀的勇夫,但初期對陳宮的話還是言聽計從的。那個時候呂布無家可歸如同喪家之犬,所以陳宮選擇了呂布。襲取徐州後呂布的本性便暴露出來,可那時陳宮已經沒有辦法再選擇了。

有王佐之才的他,為何獨侍呂布,寧可赴死都不願追隨曹操?

有的小夥伴會問,陳宮為何不選劉備呢?一是劉備那個時候沒有名望,二是既已選擇了呂布,再不能再次棄之轉投他人。陳宮是一個有抱負有底線的人,白門樓身死乃是他唯一的去處。換言之,陳宮連侍兩主皆是狼子野心、無恩無義之輩,他已經沒有臉面再活於世上。

文不加點一孔章,歷史長河論短長。你我一起在歷史的長河中,推杯換盞,觥籌交錯。歡迎大家留言交流探討點贊,我是雲羽軒,我們下期再見。

上期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