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王佐之才的他,为何独侍吕布,宁可赴死都不愿追随曹操?

汉末三国时期,很多良臣勇将还未崭露头角就离开了历史的舞台,诸如田丰、沮授等文臣;华雄、颜良文丑等武将多不胜数。虽然可惜,但究其缘由还能让人接受。不过有一人,他的离开不仅让世人叹息,更是一种惋惜,这就是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的人物:陈宫。

有王佐之才的他,为何独侍吕布,宁可赴死都不愿追随曹操?

陈宫(?-199年2月7日),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首席谋士,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志士相互结交。后为中牟县令,得遇曹操,相约共举大事。但此后陈宫因曹操杀害吕伯奢,又诛杀边让等汉末名士而与曹操反目,并游说张邈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并先后取得兖州与徐州。下邳城中,吕布不听陈宫数次献计,以致失败。战败后,陈宫同吕布一起被曹操所擒,决意赴死。

有王佐之才的他,为何独侍吕布,宁可赴死都不愿追随曹操?

陈宫幼年时素有大志,天下大乱,一心匡扶汉室。但恨力所不能及,直到遇到曹操。《三国演义》中,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逃至中牟县被官兵所擒。陈宫见来人,一眼认出是曹操,喝退左右,解开绑绳。与操长谈,得知曹操有匡扶汉室之志后,愿意随曹操一起起事,共谋大业。

此时陈宫终于遇到志向相同之人,一生抱负可以去施展了。然而事与愿违,他所看好的曹操在共事之初,就暴露了他狐疑狡黠、心狠手辣的奸雄本质。途中借宿于曹操父亲结义兄弟吕伯奢家。曹操以为吕老汉要害自己,便和陈宫一起灭了吕氏一门,后至厨房一看,原来吕老汉是想杀猪款待他们二人,此时陈宫懊悔不已。曹操拉陈宫逃出吕家,途中正遇打酒而回的吕老汉,又狠心的将吕老伯杀死。陈宫仿佛不认识了眼前的曹操,大声呵斥他为何要这样做。这时曹老板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座右铭“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陈宫伤心绝望而走,而这一番话也让陈宫彻底看清了曹操的本质。

有王佐之才的他,为何独侍吕布,宁可赴死都不愿追随曹操?

后曹操为父报仇,屠戮徐州沿途百姓。陈宫去请愿,被曹操羞辱,撵出大营。他接连张邈迎吕布入兖州,后夺取除鄄城、范城、东阿三座县城外所有兖州之地。此时陈宫恨曹操之残暴,亦更加坚定了反曹的决心。

曹操水淹下邳,陈宫计谋百出,数次献计给吕布。只是吕布刚愎自用,又留恋妻妾,悉数不采纳,最终以吕布陈宫被擒而结束。陈宫再次面对曹操之时,曹操爱惜他的才华,想要陈宫再次辅佐自己。戏言到:“公台自认为智谋超人,何至如此啊”陈宫无奈道:“但恨此人,不听我言,若听我计,胜负未可定数。”曹操试探问道:“公台今日之事,当如何?”陈宫此时死志已决,坦言道:“今日但有死而已”言罢欲下敌楼。曹操深知公台至孝,急问:“公台可一死,然公台老母妻子又当如何?”陈宫叹曰道:“吾闻以孝道治天下,不杀人至亲,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巳。老母妻子之存亡,皆在明公耳。”说罢,陈宫就下楼引颈就戮了。

有王佐之才的他,为何独侍吕布,宁可赴死都不愿追随曹操?

一代谋主,伤心绝望而死,小编写到这里,内心也在滴血,为陈宫而落泪。自己所志未遂,含恨而亡。陈宫是智者,能看出曹操心术不正,乃是一代奸雄,可是为什么就看不出吕布是一个不能成大事的人呢?

小编认为,不是看不出,而是陈宫别无选择。自古忠臣不事二主。陈宫何许人?知书达理,忠孝仁义更是他的为人准则。自己先侍曹操,但曹操所作所为践踏了自己的底线,不得已而弃之。那为什么独选吕布而不选别人呢?首先吕布有诛杀董卓之功,为汉室除暴,名望不在曹操之下,他希望吕布能匡扶汉室。其次,吕布虽是一个有勇无谋的勇夫,但初期对陈宫的话还是言听计从的。那个时候吕布无家可归如同丧家之犬,所以陈宫选择了吕布。袭取徐州后吕布的本性便暴露出来,可那时陈宫已经没有办法再选择了。

有王佐之才的他,为何独侍吕布,宁可赴死都不愿追随曹操?

有的小伙伴会问,陈宫为何不选刘备呢?一是刘备那个时候没有名望,二是既已选择了吕布,再不能再次弃之转投他人。陈宫是一个有抱负有底线的人,白门楼身死乃是他唯一的去处。换言之,陈宫连侍两主皆是狼子野心、无恩无义之辈,他已经没有脸面再活于世上。

文不加点一孔章,历史长河论短长。你我一起在历史的长河中,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欢迎大家留言交流探讨点赞,我是云羽轩,我们下期再见。

上期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