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六次北伐是作死,还是另有打算呢?

诸葛亮是三国第一智者,提起他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身披鹤氅,手持羽扇,飘飘然如神仙一般。在《三国演义》中,谈笑间便可置敌于千里之外,计无不中,好像天下间没有他不知道的事。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军事大家,在昭烈皇帝死后,六次北伐中原,六次无疾,终损兵折将不说更是把本来就弱小的蜀国带进了更加困苦的局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作死,还是有不为人知的苦衷呢?

诸葛亮六次北伐是作死,还是另有打算呢?

诸葛亮从公元228年春到公元234年秋,先后6年的时间里,五次出兵北伐,几乎是一年一次。《三国演义》中“六出祁山”的说法其实是不正确的,其中一次乃是曹魏的反击。自古以来,人们对诸葛亮孜孜不倦的北伐评价就是毁誉参半,很多学者认为他是在穷兵黩武,自取灭亡,还有人认为他想独揽大权,必须要控制军权,只有不断的北伐才能掌握军政大权于一身。

诸葛亮六次北伐是作死,还是另有打算呢?

诸葛亮北伐又称诸葛亮北伐中原,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报先帝刘备三顾之恩所发动的几场战役。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了五次战争。

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诸葛亮设疑兵于斜谷,自己率大军攻祁山。张郃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

建兴六年(228年)年冬,诸葛亮为响应东吴而进行第二次北伐。诸葛亮出散关,包围陈仓,攻打二十多天未破,蜀军粮尽退军。魏将王双率兵追击,被蜀军击败,蜀军斩杀王双。

诸葛亮六次北伐是作死,还是另有打算呢?

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诸葛亮派遣陈式攻占武都、阴平。魏将郭淮带兵援救,诸葛亮亲自率军至建威,郭淮撤退,蜀汉成功得到二郡。

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蜀军包围祁山,司马懿和张郃带兵援救。李严运粮不继,蜀军粮尽退军。张郃追击蜀军至木门,被蜀军射杀。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因未能成功抢占北原而与魏军僵持达百余日。秋,诸葛亮逝世,蜀军退回汉中,至此诸葛北伐结束。

由此不难看出,每次都是无功而返。诸葛亮北伐,先要从动机方面来分析:他发动北伐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为报先帝刘备三顾之恩,完成先帝夙愿,克复中原,兴复汉室。

一出祁山前,诸葛亮上表后主刘禅,留下了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出师表》,表中陈述:“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表达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已报先帝的遗愿。

诸葛亮六次北伐是作死,还是另有打算呢?

二、只有夺取雍凉,以战养战才能有夺取天下的机会。

刘备夷陵大败后,蜀国基本上已经退出了统一天下的争霸,这点诸葛亮是非常清楚的,隆中对已经成为泡影。但为报答先帝交给自己的遗愿,他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又想到了一个兴复汉室的机会:夺取雍凉,以战养战。

当时他散布的主攻方向是拿下长安,其实志在雍凉。雍凉人口虽不及中原,但雍凉战马天下闻名。与曹魏争夺天下,后期主要靠的就是骑兵。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诸葛亮北伐是奔着雍凉去的。不仅能夺得大片土地人口,还能有大量马匹。

诸葛亮六次北伐是作死,还是另有打算呢?

三、缓解内部矛盾。

当时刘备集团由燕赵青徐班底、荆州人士和蜀地东川人士共同组成。刘备在位之时,依靠他强大的人格魅力使得上下一心,让这些牛人大佬服服帖帖各尽其力。但刘备死后,诸葛亮讲究的是制度用人。那么问题就来了,彼此虽相互制肘相互制约,一旦朝中意见有分歧,就很难调和。

诸葛亮发动北伐,可以将蜀国的内部矛盾转移至对曹魏的外部矛盾。一旦打下雍州、凉州,那么荆州、东州、蜀地三大集团的矛盾会大大缩减,而且使蜀国又有了问鼎中原的机会。

最后便是时机问题了。他为什么会在228年发动北伐呢?那是曹丕新丧,幼主曹睿初登大宝人心未付,朝中很多能臣干吏先后亡故。最主要的是雍凉守备松懈,此时出兵乃最好的时机。

诸葛亮六次北伐是作死,还是另有打算呢?

诸葛亮虽然五次北伐,但是从未有过大败而回。能动摇蜀国国力的只有第一次与第五次北伐。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蜀军除了在街亭略损兵马外,其他并无损伤,还将天水、南安、安定三座大郡的军民全部迁往了汉中,大大扩充了蜀国国力。至于第五次,蜀国最大的损失就是诸葛亮的去世,其他几次没有受到任何可以动摇蜀国的伤害。

综上所述,诸葛亮北伐,一是报先帝之恩,二是只有主动进攻夺取雍凉以战养战才有重新夺得天下的机会。北伐,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不得不为之。小伙伴们是怎么看待的呢?

文不加点一孔章,历史长河论短长,欢迎大家留言交流探讨点赞,我是云羽轩,我们下期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