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遙遙落後到並駕齊驅,國產殲擊機系譜

國產殲擊機,在一代代科研人員的努力下,走過了從無到有,從仿製到自研,從落後到先進的六十多年風雨歷程。下面一起回顧盤點一下國產殲擊機(包括殲擊教練機)的發展之路。

殲教-1

從遙遙落後到並駕齊驅,國產殲擊機系譜

殲教-1

殲教-1是新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種噴氣式飛機,該機由瀋陽飛機制造廠(沈飛)研製,1958年7月首飛。由於空軍訓練體制的改變和殲教-1發動機存在可靠性問題,該機並未批量生產,只製造了三架用於各種實驗和試飛。殲教-1是新中國自行設計飛機的初鳴之作,為以後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殲-5

從遙遙落後到並駕齊驅,國產殲擊機系譜

殲-5一號機

殲-5是瀋陽國營112廠(後來的沈飛)在米格-17基礎上仿製的高亞音速噴氣戰鬥機,1956年7月首飛。殲-5也是新中國自行製造的第一種噴氣式飛機。截至1959年5月停產,殲-5共生產760多架,除裝備中國空軍,還輸出到巴基斯坦,朝鮮,孟加拉,斯里蘭卡等國。殲-5裝備兩門23毫米和一門37毫米機炮,具備“一發入魂”的彪悍火力。在守護祖國天空的歲月裡,殲-5創造了擊落F-84,F-86,RB-57,F-4等敵機的戰績。

殲教-5

從遙遙落後到並駕齊驅,國產殲擊機系譜

殲教-5

殲教-5是成都飛機公司在殲-5甲的基礎上研製的雙座殲擊教練機,1966年5月首飛。至1984年,共生產約1100架。殲教-5為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培訓了大批戰鬥機飛行員。除海空軍,殲教-5也被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採用,一直使用到1995年才被殲-7EB取代。殲教-5同樣也輸出到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阿爾巴尼亞等國家。

殲-6

從遙遙落後到並駕齊驅,國產殲擊機系譜

殲-6

殲-6是瀋陽飛機公司在米格-19基礎上研製的超音速戰鬥機,1958年12月首飛。殲-6有多種改型,截至1983年停產,共生產5200多架,是我國生產數量最大的戰鬥機。除海空軍,殲-6還出口到巴基斯坦,埃及,坦桑尼亞等國家。在殲-6服役的46年裡,擊落了包括RF-101,F-104,F-105,F-4,A-3,A-6等各型敵機22架,自身無一損失。在其他國家服役的殲-6也在多次實戰中取得擊落蘇-7,米格-21,獵人等眾多戰績。2010年6月,殲-6完全退出現役,殲-6雖然遠去,但當年的那個口號餘音猶存--“殲六萬歲”!

殲教-6

從遙遙落後到並駕齊驅,國產殲擊機系譜

殲教-6

殲教-6是瀋陽飛機公司在殲-6基礎上研製的雙座超音速殲擊教練機,1970年11月首飛。殲教-6服役後主要承擔殲-6和強-5飛行員的訓練,在殲教-7服役前,殲教-6還部分承擔殲-7和殲-8飛行員的訓練。殲教-6至1986年停產,生產了630多架,也出口到了巴基斯坦等國。

殲-7

從遙遙落後到並駕齊驅,國產殲擊機系譜

殲-7III

殲-7是瀋陽飛機公司和成都飛機公司在米格-21基礎上研製的超音速戰鬥機,1966年1月首飛。殲-7是我國首架二倍音速的戰鬥機。殲-7改型眾多,殲-7各型號總產量已超過2400架,並出口多個國家,連美國都正兒八經的買過一箇中隊。最近一筆海外訂單來自孟加拉(請參見本號《孟加拉空軍的殲-7》一文)。殲-7在國土防空作戰中多次擊落敵方的無人偵察機。

殲教-7

從遙遙落後到並駕齊驅,國產殲擊機系譜

殲教-7

殲教-7是貴州飛機公司在殲-7II基礎上並參照米格-21教練型研製的雙座殲擊教練機,1985年7月首飛。殲教-7服役後,承擔了殲-7和殲-8飛行員的訓練任務。除海空軍,殲教-7還出口巴基斯坦,孟加拉,約旦等國。殲教-7的總產量未能找到準確數據,據報道出口量在一百架左右,而截至2017年3月最後兩架殲教-7交付部隊,國內裝備數量大約也是百架左右。

殲轟-7

從遙遙落後到並駕齊驅,國產殲擊機系譜

殲轟-7“飛豹”

殲轟-7“飛豹”(FBC-1,北約綽號比目魚,Flounder)是西安飛機公司研製的串列雙座戰鬥轟炸機,1988年12月首飛。殲轟-7目前有基本型和殲轟-7A,以及在網上流傳的殲轟-7B,還有消息說採用DSI進氣道的隱身型也在試飛中,“飛豹”目前產量約270架。“飛豹”已多次出國參加演習訓練,並表現出色。雖然在很多軍迷眼中,“飛豹”不算很先進,但正是“飛豹”的服役,使海空軍開始擁有了遠程突防和精確打擊能力。

殲-8

從遙遙落後到並駕齊驅,國產殲擊機系譜

殲-8(前)和殲-8I(後)

殲-8(北約綽號"長鬚鯨"Finback)是瀋陽飛機公司在殲-7基礎上研製的高空高速戰鬥機,1969年7月首飛。殲-8主要有基本型(白晝型)和殲-8I(全天候型)。殲-8首飛後,配套的航電和武器系統未能跟上進度,所以先服役了基本型,只裝備簡單的航電設備和兩門30毫米機炮,能攜帶紅外製導的近距空空導彈。1985年7月,初步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的殲-8I定型。如圖,與殲-8基本型相比,殲-8I採用向後開啟的座艙蓋,機炮也由兩門對稱安裝的30毫米改為一門雙管的23毫米,這是兩種型號在外觀上的主要區別。殲-8的研製歷程也是我國航空業發展的一次磨礪。

殲-8II

從遙遙落後到並駕齊驅,國產殲擊機系譜

殲-8II

殲-8II是殲-8基礎上的重大改型,1984年6月首飛。殲-8II有D,F,G等改型。隨著我國航電和機載武器的發展進步,後期八爺與前期的作戰能力已不可同日而語。殲-8系列產量約380多架。在今後一段時間裡,殲-8II仍會和三四代機一起守護祖國的藍天。(殲-8有個外號叫“空中美男子”,以前聽到這稱呼挺吐飯的,但現在看殲-8,越看越帥啊...)

殲-10

從遙遙落後到並駕齊驅,國產殲擊機系譜

殲-10

殲-10“猛龍”(Vigorous Dragon,北約代號火鳥Firebird)是成都飛機公司研製的單座單發戰鬥機,1998年3月首飛。殲-10目前有A,B,C,S等型號,裝備數量已接近400架。殲-10的出現使我國戰鬥機研製水平跟西方的差距大大縮短。

殲-10S

從遙遙落後到並駕齊驅,國產殲擊機系譜

殲-10S

殲-10S,是殲-10的雙座戰鬥教練型,2003年3月首飛。殲-10S除擔負教練任務,還保留了完整的作戰能力,截至2017年,約有70架殲-10S已服役。

殲-11

從遙遙落後到並駕齊驅,國產殲擊機系譜

殲-11

殲-11是瀋陽飛機公司引進蘇-27生產線生產的雙發重型戰鬥機,自行組裝的飛機於1998年12月首飛。殲-11目前有A,B,BS,BH四種型號。其中A型是俄羅斯提供部件的組裝型號,B型是提高了機體壽命換裝國產航電武器系統的型號,BS是B的雙座教練型(略過不作另外介紹),BH是海航使用的型號。另外還有網絡上流傳的D型。殲-11的生產數量至2014年約有250架。

殲-12

從遙遙落後到並駕齊驅,國產殲擊機系譜

殲-12

殲-12是南昌飛機制造廠(現洪都航空工業集團)研製的輕型超音速戰鬥機,1970年12月首飛。殲-12是由當年“空中游擊戰”概念的提出而研製,也是世界上最輕最小的超音速戰鬥機。1973年9月殲-12赴京進行彙報飛行,因機動性優異,葉劍英元帥稱讚其為“空中李向陽”。殲-12一共製造五架,最終因航程和綜合作戰性能不足等原因於1978年2月停止發展。

殲-15

從遙遙落後到並駕齊驅,國產殲擊機系譜

殲-15

殲-15“飛鯊”(Flying Shark)是瀋陽飛機公司在殲-11基礎上並參照蘇-33而發展的重型艦載戰鬥機,2009年8月首飛。2012年11月23日,殲-15完成了在遼寧艦上的首次著陸,標誌著海軍航空兵固定翼戰機由陸基到艦基的重大跨越。

殲-16

從遙遙落後到並駕齊驅,國產殲擊機系譜

殲-16

殲-16是瀋陽飛機公司在殲-11基礎上發展的雙座多用途戰鬥機,2011年10月首飛。殲-16裝備先進的雷達航電和武器系統,具備強大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

殲-20

從遙遙落後到並駕齊驅,國產殲擊機系譜

殲-20

殲-20“威龍”(北約綽號火牙,Fire Fang)是成都飛機公司研製的新一代隱形戰鬥機(歐美標準四代,俄標五代),2011年1月11日首飛。殲-20於2016年11月珠海航展上首次展示飛行,2017年3月進入空軍序列。殲-20的出現,使我國戰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當年看到幻影2000都眼饞的窘狀已經一去不返。

殲-31

從遙遙落後到並駕齊驅,國產殲擊機系譜

殲-31

殲-31“鶻鷹”(Gyrfalcon)是瀋陽飛機公司研製的新一代隱形戰鬥機,2012年10月31日首飛。殲-31於2014年11月珠海航展上首次公開亮相,使我國成為與美國一樣是同時發展兩型隱形戰機的國家。

“梟龍”

從遙遙落後到並駕齊驅,國產殲擊機系譜

梟龍

“梟龍”(FC-1,Fierce Dragon,巴方編號JF-17雷電,Thunder)是成都飛機公司,中航技術進出口公司等單位聯合,巴基斯坦空軍參與研製的單座單發戰鬥機,2003年8月首飛。目前巴基斯坦空軍裝備超過100架,並有消息稱已出口緬甸。

全文完,水平有限,錯漏之處請批評指正!

謝謝觀看,歡迎關注,我們一起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