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辭職,誰更絕望?

班主任辭職,誰更絕望?

近日,一封來自駐馬店某縣一小學四年級老師的一封辭職信火遍了網絡。寫信的是該校的一位小學四年級的班主任。此前,這位老師把學生在校默寫古詩的成績和照片發到了家長群裡,引發家長熱議。有學生成績差的家長威脅老師,要求必須“登門道歉”,否則就要“到教育局反映”。之後,該老師便撰寫了辭職信。關於此事,有小學校長表示,該老師在辭職信中所顯示出的一種無奈、惶恐和對教師職位絕望的情緒,令人心酸。

近日,某小學四年級班主任老師,因將學生在校默寫古詩的成績和照片發到了家長微信群裡引發部分成績差的家長不滿,要求老師必須“登門道歉”,否則就要到“教育局反映”。班主任老師繼而向校方提交了辭職信,流露出無奈和絕望的情緒。對於該事件,請談談你的看法。

班主任的不當做法,家長的激烈反應,最終讓人遺憾的離職信……這些折射出的是教育理念上的分歧、教育管理上的衝突,學生家長和老師都應該有更為深入的思考、更加理性的回應。

小學四年級學生默寫古詩成績不夠理想,作為授課老師或者班主任,確實有責任採取措施進行教育和引導。但發照片到家長群裡,並附上默寫圖片,對於成績較差的孩子及家長,的確是一種“刺激”。微信使用廣泛,信息傳播迅速,微信群組屬於公共空間。當下的教育背景下,帶有傷及自尊意味的“打擊式”“挫折式”教育,對於家長和孩子而言,操作時還需要在實踐中磨合尺寸、商榷邊界。現在孩子的教育環境較以往不同,傳統上我們倡導嚴格管理,相信“棍棒”效果,甚至不少家長在跟老師交流時,都會提到“該打該罵您只管來”。但當下不同了,家長對於孩子的呵護更加細膩,撇開寵溺,也更為注重心靈塑造、情感互動,對於“打罵”有著不同的理解和看法。這也客觀上要求教師轉變教育和管理的理念,能夠跟家長在方式保持協調與呼應。因此,當老師發佈了成績和圖片後,家長有強烈反映也不難理解。

但家長的激烈反映、強硬措辭,也說明其在事件處理中沒能適當換位思考,沒有跟老師妥善協商解決。至於老師不管是基於壓力還是因為負氣而選擇離開,也讓事件帶上了幾份悲情色彩。教師的工作認識,職業素養,以及應對突發問題時應有的職業理性還稍顯不足。

因此,這個事件的處理,還有賴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的引導干預。然而,更重要的是,事件背後關於教育理念的理解、教育手段的定位,家長和學校在教育方面的協作,還需要全社會進行更多思考,也需要學校和家長多一些溝通,多一些共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