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老漂”生活图鉴(下)

带娃“老漂”生活图鉴(下)

1

今年我们和闺女在上海过年,老伴放假就过来。三口之家,也没什么大压力,所谓采办年货,也只是应个景而已。

房子小、人又少,做多了也吃不了。

相比王哥何姐那边,他们倒是拉开了大阵仗,据说要和亲家在一起过完七天年。

看那朋友圈晒的照片,自己做的烧麦、蛋饺、熏鱼、卤肉像是美食展一般,相比我这里“鱼不动虾不跳”的场面,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后来还是王哥看不过眼,上门送了几大袋的美食过来,他说:“你们几个人也不好弄,我们多做了一点匀些给你,也就够了。”

收到的那些美食,只几下就将我家那小冰箱给塞满了。那些食物的卖相比朋友圈晒得图可是要漂亮多了,王哥、何姐可真是实力派,不佩服真是不行。

年节一天天逼近,小区里也挂起了红灯笼。老漂年前的最后一次会议王哥何姐依然没来参加,会上给发的新年贺礼也没来拿,工作人员告诉我说王哥擦窗户把腰给扭了,没空来领。

而年节社区工作忙,不方便送上门,应该是看我和他们关系不错,让我给送过去。

我签好字,将王哥何姐的东西领了,给送上门去。

按了半天门铃,才见何姐一脸倦容地开了门。“不好意思啊,刚靠在沙发上就睡着了。半天才听见……”

进了门才知道,王哥去接孙女了。

“他不是腰扭了么?”我问。

“腰扭了,还能不做事啊!这一大家子事,又快过年了,怎么办?”何姐叹口气。

坐下来那么一聊,才明白,原来到他们家过年的亲家一家还包括儿子的全家,总计十好几口人。

据说,亲家公身体不好,亲家母需要照料他,所以一点家务都不能做。

这不,王哥一着急去擦窗户,就把腰扭了。

“腰扭了,人受苦不说,还受气!媳妇还埋怨说怎么不请钟点工!”何姐说起来,有些生气。

我拍拍何姐,劝慰道:“你儿媳这话说得有理,你说你们年纪也不小了,爬高上低的多危险!”

“那还不是着急了嘛!”何姐声音急促起来,“这大过年的上哪去请人!即使能请得到,报得那个价格分明就是在宰人!”何姐说着叹了口气。

我听了这话,倒也反驳不了,就默默地听着了。

“漂亮话哪个不会说?还说过年简单弄弄就好,要么就到外面吃。”何姐拍了拍桌子道:“到外面吃是好,我倒是想问问她,从年三十吃到初七啊,这一大家子,老的老、小的小,哪家饭店连早餐也一起包了!”

那天,只是小坐了一会儿,就见何姐一会儿哄娃,一会儿做家务,忙上忙下一刻不停。

搞到后来,我就坐不下去了。要走的时候,何姐也没有留我。

2

王哥和何姐的日子就在带娃和日常中进行,尽管生活轨迹看似单一,虽然辛苦却也自得其乐。

后来,也不知在小区听了哪个老漂的话,回去就和儿子商量要将老家的房子给卖了。

“反正户口也到上海了,老家还留个房子也没什么意义!”王哥笑呵呵地,显然是要定居到上海很开心。

旁边的一些老漂也纷纷附和着,不少人羡慕起上海户口来,优惠啊补贴啊看病方便啊,话题最后也不知跑到哪去了。

王哥在卖房子之前和家乡的老兄弟们通了个电话,得到的却都是反对意见。

老兄弟们说:“你的根在老家,不在上海!我们这些兄弟姊妹你是不要了啊,以后你要是想回来,连个窝都没有,怎么办啊?”

王哥压根听不进去,把房产信息挂在了家乡的中介。眼见着有人询价,价格出的也还公道,王哥便急着回家要去办手续了。

临到这时,儿子却不同意了。

儿子告诉父母,说是和自己的妻子商量过了。觉得父母再怎么着,也不能把自己的老窝给丢了!儿媳说:“您二老以后要是回去了,没个家怎么办!”

“没个家怎么办!”何姐向我说这话的时候眼圈都红了,“他们这是不愿意养我们老啊,这意思是孩子大了,要让我们回去呢。”

老俩口一怒之下,回了老家,显然是伤了老心了。

一个月后的一天,我却在小区碰见了王哥和何姐。

原来,他们早就回来了,说是儿子给他们打电话说,孩子没人照顾,请保姆又不放心,大孙女的声乐课已落下一大截了。

“那房子……”我问。

“当然不能卖了!”他俩异口同声。

3

带娃“老漂”生活图鉴(下)

老漂的会议,彻底没了王哥何姐的身影。看到大家热热闹闹聚在一起,心下不由心疼他俩起来……他们连个放松的机会也没有啊。

“老漂会”就是老人们释放压力、获取能量的所在。

也就是这些老人,一边骂着自己儿女的不孝,抱怨自己老保姆的身份;一边喜滋滋晒娃,说着儿女孩子辈的趣事,脸上充溢的幸福想遮都遮不住。

“我们就是老下流啊!”一个老漂叹口气,他就快回乡了,孙子快上高中了,女儿说他这么多年辛苦了,该是老人家享清福的时候了!

“其实啊,就是嫌我老了嘛!说的好听是享清福,说白了就是嫌我老啰!”老人苦笑。

我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回趟老家,隔个把月再来。

这次回来,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王哥不送大孙女上学了,改何姐送了,偶尔会碰到王哥推个婴儿车在小区里逛。

开始时,还没怎么在意。到后来,发觉王哥更少见了。

再一次遇见他俩竟然一起,说是看病回来。问起来,说是例行检查。

“哪是例行检查啊!听说是王哥,是不好的病……”一个老漂神神秘秘地告诉我。

过了一阵,发觉王哥和何姐的儿媳回来了,带着个保姆。

微信里何姐告诉我,她陪王哥回去看病了。

王哥的医保不是在上海吗?他回去做什么呢?我有点不太能想得通……

隔了一阵,老俩口又回到上海,再隔一阵,又回老家,儿媳再回来。他们就这样往返着,似乎还形成了规律。

有一阵子遇见王哥,看他面色变好,我甚至都怀疑那个老漂在嚼舌了。

然而,不久之后,王哥却因病情恶化,在家乡走了……

据说丧事期间,他们的儿子只回去了三天。三天后,就回到公司去了。

何姐做完了六七,还是回到了上海,依然还在依着以往的生活轨迹在运转,出门买菜、做饭、接送孩子……只不过身边再也没有了王哥。

4

“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是‘老漂族’形成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在城市安家。

”父母们“漂”到大城市甘愿当起“家庭保姆”,每日为照顾儿孙起居操持家务。他们虽然享受着合家团聚的天伦之乐,却也承受着孤独和烦恼……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王哥和何姐时,他们时尚开朗,喜欢参与社交活动。

可是随着繁重的家务不断加码,增添的二孩,再有原来孩子教育诸事的叠加,而孩子父母的缺席,使这些原本该当父母要承担的责任,一起转加到老人的身上来,这些不仅挤占了他们的休息时间,就连正常的社交也被剥夺了。

焦虑和烦躁,成为后来在他们脸上看到最多的表情。

不少“老漂族”在周而复始的单调循环里,精神世界空虚,沉默寡言,拒绝参加社交活动,继而造成抑郁、失眠、食欲不振等身心理疾病。

而最能给“老漂族”心灵慰藉的,还是子女的理解、关心。

这时候,抽点时间多和老人做做交流,多少会让他们感到被重视和被需要的成就感,从而让生活充满幸福的气力!

老漂会最终迎来了何姐,家里请了住家保姆来分担家务,她的脸上也渐渐有了些笑容了。

她说:“如果早一点想得通,学会放手,你王哥也早一天能活出自己来!”

现在的“老漂会”除了保留了最受欢迎的分组讨论外,还邀请了心理专家,提供“一对一”服务。

同时,还增加了兴趣培训班,涉及摄影、绘画中、手工制作、茶道、花道、古琴等内容,“老漂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进而更多的老漂加入了进来,我们的队伍更庞大了。

小时光大视界

让大人带孩子一起见识世界

配图转自网络 本文插画师 毛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