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洲猪瘟开始为何猪肉居高不下?

贺州一小廖


从19年上半年非洲猪瘟疫情开始,猪肉价格从十几块一下子涨到三四十块。那是因为疫情死了不少生猪。世界各国生猪存栏量迅速下降,物以稀为贵,自然猪肉的价格也就水涨船高。

19年秋季的时候,猪瘟疫情开始止稳。养殖户及少数家庭又开始养猪。从秋季出到年底,这段时间的猪肉价是在平稳中略有下降。每年过年是用肉高峰期,猪肉价格想一下子降下来那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大家都盼望着过完年以后肉价会下降。

大家伙是万万没有想到20年开始,突如其来的一场新冠肺炎来势汹汹。在这种情况下,家家户户被隔离,致使养殖饲料生产和运输都很不便。养殖成本提高。所以一些本来打算养殖的养殖户考虑到这些问题,会尽量少养甚至不养。所以供不应求,自然猪肉价格下不来。

疫情现在蔓延在世界各地。中国本来是肉猪进口大国。因为疫情阻止了猪肉进口。所以疫情得不到控制。猪肉价格一时半会儿是下不来的。

作为一个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建议大家在这一段时间内尽量去买一些海鲜呀,牛肉呀之类的吃。现在的猪肉价格跟以前遥不可及的牛肉、海鲜价格都是差不多,趁机把之前舍不得吃的牛肉、海鲜都给吃回来。😜


富水人家


这个问题本身的提法就不对,应为:后非瘟时代,猪肉价格为何居高不下?

我们知道,非瘟在我国出现,始于2018年8月的辽宁沈阳,而后从北向南呈点状很快蔓延全国,引起恐慌性抛售潮,2019年3、4月间,粤西、广西出现生猪“白菜价”,200元可以买到一头大肥猪,平均一斤不足一元。巨量去产能后,2019年端午节前夕,猪价才出现报复性上涨,并一发不可收拾,个别地区最高时涨至23元/斤,目前仍在17~18元左右徘徊,短期大幅度下挫似乎不可能。

猪肉作为我国居民最主要的肉食来源,需求量巨大,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的猪肉消耗量、生猪养殖量在7亿头左右,业内人士认为“水分”不少,基层百姓有“被平均”的感觉,我作为猪肉从业者,自诩很喜欢猪肉,经济上也还过得去,每年也吃不了半头猪100斤猪肉,所以4亿多头应该靠谱。

始于2012年的环保政策,到了2016年忽然加码,多地实施“禁养、限养”措施,打造“无猪县”,助推了本来已经步入下行区间的猪周期,再加上2018年之后的非瘟疫情,发病突然、死亡率超高、难以医治、防不胜防。3个因素叠加,使我国养猪业遭遇惨重损失。

目前养猪堪称“暴利”,国家也大力支持、鼓励养猪,但非瘟疫情还没有彻底消失,补栏存在一定的风险,中小养殖企业复养的信心不强;还有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进口粮食、猪肉受阻,饲料涨价,货币贬值,猪价下行预计在中秋之后。但想猪肉重新回到“十元时代”几无可能。


北大屠夫陆步轩


自18年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差不多发生了160多起非洲猪瘟疫情,对于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由于前期我国的生猪存栏规模较大,加上非洲猪瘟疫情引起的恐慌让很多养殖场户进行抛售减产,前期2018年8月到19年3月,猪肉价格不涨反跌,可到了2019年5月份以后,由于生猪存栏规模严重缩水,造成猪肉价格急剧上涨,甚至于有些地方翻番。

非洲猪瘟疫情自去年后半年开始以来报道的比较少,但从今年开始,由于贩运引发的非洲猪瘟疫情频频发生,难道是非洲猪瘟疫情容易在运输中发病,肯定不是这个原因,而是非洲猪瘟疫情出现了瞒报现象吧,而运输出了自己的管辖区域,疫情就不能受自己控制,自然发生的就多了。不知道是不是这个道理,各人自有各人的看法,一家之言,权当一笑。

既然非洲猪瘟疫情一直存在,对于养殖户来说,复养和增加存栏就必须很谨慎,毕竟投入的是真金白银,这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万一遇上了那不就血本无归了吗?由于复养少,存栏量不能增加,供应自然就不能上去,猪肉的价格也就居高不下。

我国的肉食品主要是来自猪肉,我国年销售猪肉5500万吨,人均销售猪肉45公斤左右,也就是人均半个猪,销售量十分可观。而国外全球进口量只有500多万吨,就是国家贮备肉也是数量很有限,国家抛售贮备肉和进口猪肉,更多的是象征意义,要解决猪肉供应,还必须要靠我们自己的生产量。

国家已经出台了好多鼓励生猪生产的政策,也拿出了好多的资金,这些措施都会很有力的鼓励更多的人进入生猪生产,因此生猪供应量还是充足的,当然价格在短期内是难以大幅度下跌的,因为养殖户是追求最大利润的,一旦利润下降,就会降低存栏量。

目前全球抗击新冠疫情已经到了比较严峻的形势,逐步恢复我国的生猪生产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养猪业的恢复正在有序进行,相信不会对大多数中国人造成肉食品短缺,更不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毕竟我们国家很崇尚尊老爱幼,再苦不能苦孩子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