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菲莊園(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位列“世界最奢侈的十大紅酒品牌”第五名,拉菲紅酒價格:每箱1萬英鎊(2011年倫敦 國際葡萄酒交易所/Liv-ex均價)。拉菲酒莊是1855年波爾多葡萄酒評級時的最頂級葡萄莊園。也是全世界價值最高的紅酒莊園.
拉菲酒莊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公元1234年。13世紀的法國,修道院遍佈大大小小村莊城鎮,位於波雅克村(Pauillac)北部的維爾得耶修道院(Vertheuil Monastery)正是今天的拉菲古堡(拉菲酒莊)所在地。拉菲古堡從14世紀起屬於中世紀領主的財產。加斯科尼(Gascon,法國西南部比利牛斯地區舊時稱“加斯科尼省)方言中“la hite”意為“小山丘”,“拉菲”因而得名。不過拉菲古堡真正形成規模,還是始於17世紀塞古爾(Segur)家族的到來。正是落到了他們的手中,拉菲古堡才發展成為偉大的葡萄種植園。
1675年,拉菲古堡由當時世界酒業一號人物塞古爾公爵(J. D. Segur)購得,他是建立拉菲葡萄園的第一人。塞古爾當時在酒界叱吒風雲,同時擁有頂級的歷史名莊拉圖酒莊(Chateau Latour)、木桐(Chateau Mouton)酒莊和凱龍世家酒莊(Chateau Calon-Segur)。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曾說:“塞古爾家族可能是法國最富有的家族。”
1695年,塞古爾侯爵的兒子亞歷山大(Alexandre)繼承了酒莊,並與鄰近拉圖酒莊的女繼承人聯姻,婚後育有一子,即後來著名的尼古拉斯-亞歷山大•塞古爾(Nicolas-Alexandre de Segur)。他們的兒子小亞力山大因此成為掌控“五大”中兩大名莊的“葡萄王子(Prince des Vignes)”。也由此,拉菲古堡和拉圖酒莊這兩大波爾多酒莊揭開了共同書寫歷史的最初篇章。
1755年,塞古爾家族的第三代掌門人去世後,拉菲古堡的產權進入了一段較為混亂的歷史時期,但所產葡萄酒依然保持著屬於它的高品質。1868年,詹姆士•羅斯柴爾德爵士(Baron James Rothschild)在公開拍賣會上以四百四十萬法郎的天價中標,購得拉菲古堡。該家族一直擁有拉菲古堡至今,且一直維持著拉菲古堡的高質量和世界頂級葡萄酒的聲譽。
詹姆士·羅斯柴爾德爵士在購得酒莊的三個月後不幸去世,拉菲古堡由其三個兒子阿爾方索(Alphonse)、古斯塔夫(Gustave)與埃德蒙(Edmond)共同繼承,當時酒莊面積為74公頃。1868年之後的10年期間,酒莊美酒疊出:1869、1870、1874、1875,特別是1878年份皆是至美之作。拉菲古堡自進入羅氏家族後一直持續了15年左右的輝煌發展期。
19世紀末與20世紀上半葉,接連發生的根瘤蚜蟲害、霜黴病、頂級酒假酒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嚴重的經濟危機等等嚴重阻礙了全球葡萄酒的發展。1940 年6月,法國淪陷,梅多克地區被德軍佔領,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酒莊被扣押,成為公眾財產。1942年,酒莊城堡徵用為農業學校,陳酒被劫掠,加之戰爭時期能源匱乏、供應短缺,酒莊發展跌至谷底。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在此期間,拉菲酒的品質依然傲然於世,出現了1899、1900以及1926和1929幾個特好年份。
1945年底,羅斯柴爾德家族終於重新成為拉菲古堡的主人,埃裡·德·羅斯柴爾德男爵(Baron Elie de Rothschild)、蓋伊(Guy)、阿蘭(Alain)、埃裡(Elie)與埃德蒙(Edmond)男爵成為拉菲古堡新一代主人。從20世紀上半期的坎坷中走出的拉菲古堡仍帶著二戰留下的尚未癒合的傷痕,埃裡男爵挑起復興酒莊的重任,主管酒莊復興工程。1945、1947與1949年份的酒是這段重建時期的佳作。1956年2月的一場霜凍使得拉菲古堡再次元氣大傷。不久之後又迎來新的好年景,1959與1961年兩個頂級好年份開啟了酒莊新時代的成長之路。
歷經波爾多危機之後,1974年,拉菲古堡由埃裡男爵的侄子埃力克·羅斯柴爾德(Eric de Rothschild)男爵主掌。為追求卓越品質,埃力克男爵積極推動酒莊技術力量的建設:葡萄園中的重新栽種與整建工作配以科學的施肥方案;選取合宜的添加物對酒進行處理;酒窖中安裝起不鏽鋼發酵槽作為對橡木發酵桶的補充;建立起一個新的環形的儲放陳年酒的酒庫。新酒庫由加泰羅尼亞建築師裡卡多·波菲(Ricardo Bofill)主持設計建造,是革命性的創新之作,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可存放2,200個大橡木桶。另外,男爵還通過購買法國其它地區酒莊以及國外葡萄園成功地擴大了拉菲古堡的發展空間。在此期間,1982、1986、1988、1989、1990、1995和1996年皆是特佳年份,價格更是創下新紀錄。
拉菲古堡位於波爾多梅多克產區,氣候土壤條件得天獨厚。酒莊的葡萄園佔地112公頃,在列級酒莊中是最大的。這些頂級的葡萄園分佈在三個區域,圍繞著酒莊主題建築的山丘,城堡西面的卡旭德高原(Carruades plateau)以及毗鄰酒莊的聖埃斯泰夫(Saint Estephe)村中大約4.5公頃面積的特許土地。這三片地域日照特別充足,而底土為第三紀白堊土,混有風化形成的砂礫質土壤,具有優越的排水性能。
葡萄園內主要種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比例佔到70%,其他的葡萄品種包括25%梅洛(Merlot)、3%品麗珠(Cabernet Franc)以及2%味而多(Petite Verdot),平均樹齡為39年。值得一提的是,酒莊不會採用新栽培的低於10年的葡萄(大約有20公頃)進行釀酒,出產正牌酒的葡萄樹平均年齡在45歲左右。一片名為“採石場”田塊上的葡萄樹齡最高,栽種於1886年。葡萄園由酒莊的技術總監查理斯·謝瓦利爾(Charles Chevallier)管理,通過細心的栽培,在不同樹齡的葡萄上運用不同的施肥策略,以保證每年收成的葡萄都代表了波爾多當地最優秀的葡萄產出。
拉菲古堡,每2至3棵葡萄樹才能產一瓶葡萄酒,整個酒莊年產量控制在2至3萬箱(每箱12支,每支750ml)。今天的拉菲古堡將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相結合,技術人員依靠自己的品鑑能力來決定收穫、發酵和潷酒的時間。所有的酒必須在橡木桶中發酵18到25天,所用酒桶全部來自葡萄園自己的造桶廠。每一個存放酒的酒桶都要進行幾次嘗酒以挑選出頂級品質的佳釀。次年三月第一次潷酒,此時進行混合。之後進入酒窖陳年,需時18-24個月,陳年期間還要經一系列潷酒以分離酒與酒渣。酒莊的最佳年份:1982、1986、1996、1998、2000、2003、2008、2009和2010年。
閱讀更多 榮耀大陝西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