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瑭與仁義胡同的故事

何瑭出考題

相傳,明朝嘉靖年間,禮部尚書何瑭,還是在他任江南學道期間,適逢開科考試,皇帝欽點他為江南八府主考。江南在當時被稱為人傑地靈,才子濟濟的藏龍臥虎之地,而江南有些才子,特別是豪門富戶的紈絝子弟,自以為才高門富,目中無人。當他們得知主考大人是中原人時,更是不把他放在眼裡。

何瑭與仁義衚衕的故事

開考那天,滿場考生靜候主考大人出題。看看時間已到,不見主考大人臨場。這時,考場值事官出場宣佈:“主考大人身體不爽,不能臨場。考題已出,就在臺前,望眾考生慎而答之。”只見臺上右側一堆黃土,上插三根穀草,左側一輛轎車,車後搭著一頂蓆棚。

何瑭與仁義衚衕的故事

考生們一看,大都莫明其妙,不解題意,只好牛頭馬尾,胡拉亂寫一氣。試後,那些只會死記字句,硬背條文的江南才子,一個個名落孫山,有落榜者,心中不平,在榜上留下了“山在虎不在”的字句,以示下屆換了主考,再見高低。何瑭見了微微一笑,提筆寫了一句:“山在虎還來。”

何瑭與仁義衚衕的故事

三年之後,又逢開科考試,主考果然還是何瑭。這次考試題是:一段枯木,上插鋼刀一把。那些徒有才子之名的紈絝子弟,更是目瞪口呆,不知所云。除了少數勤學聰頴的考生外,中榜者更是寥寥無幾。

何瑭與仁義衚衕的故事

這下惹惱了江南的一些達官權貴,富戶豪門,他們聯名給朝延上書,告何瑭:主考不公,出題頗偏,誤人子弟。皇上見狀,召見何琳詢問原委。何瑭答道:“啟稟萬歲,臣奉旨為國家選拔人才,不敢有半點疏忽。上屆考試乃是以《百家姓》中‘牧隗山谷,車候宓蓬’為題。

何瑭與仁義衚衕的故事

此屆考試是以《孟子》中“朽木不可雕也’為題。凡讀過《百家姓》、《孟子》之書者,無不能破題。怎奈那些江南考生,徒有才子之名,多是紈絝子弟,痴愚之輩,怎能名中金榜”。從此,江南那些紈絝子弟,再也不敢小看中原人了。

仁義衚衕

何瑭與仁義衚衕的故事

據說這裡原來並沒有衚衕。明嘉靖年間,這裡居住著相鄰的何徐兩家。一次徐家蓋房時,不慎,牆壘到了自家院地界外,牆壘成平口,何家發覺,要求徐家立即拆毀,徐家藉以種種理由執意不肯。相持不下,信中寫道:“千里捎信為一牆,讓他一牆有何妨。”

何瑭與仁義衚衕的故事

何家遵照何大人的吩咐,不但不再要求徐家拆牆,反而把自己家院地又讓出一牆之地。何家的行動使徐家觸動很大。徐家想:何大人乃是當朝堂堂禮部尚書,尚且以仁義待人,況我百姓乎。俗話說:“來而不往非禮也。”從此,仁義衚衕的名字就伴隨著這條衚衕的形成應運而生。

何瑭與仁義衚衕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