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宋襄公的“愚蠢”仁義,二千多年後,竟然成了商家的立足之本

宋襄公是歷史頗有爭議的人物,褒貶各不相同。不懂變通的“仁義”,然而宋襄公成了道德準則的典型人物。他的“蠢”,無論在歷史上,還是現實裡,願意做這種“蠢”的人實在是太少了。也許正因這個原因,歷史上那些造成社會不穩定,人與人之間的猜忌,信任太過缺乏。

宋襄公是春秋末年出現的政治人物,當時正處在“禮崩樂壞”的年代,軍事紛爭不斷,不再受周禮約束。可宋襄公的思想和行為還停留在原有禮儀制度的基礎上。註定被歷史洪流而淹沒。但他的仁義道德流傳至今,被商家認為是立足之本。

淺析宋襄公的“愚蠢”仁義,二千多年後,竟然成了商家的立足之本

宋襄公

一、宋國的禮儀制度,一直受前朝的影響

宋國是殷商遺民分封的諸侯國。雖然受周禮文化的浸染,其內部依然保留殷商繼承製度。他們認為“父死子繼,兄死弟及,天下通義也”

當年宋宣公在王位繼承的選擇上,捨棄自己兒子而立弟宋穆公,這是制度禮法上的合理解釋。實際上他禮讓的深層原因在後來的宋穆公口中得知,“先君以寡人為賢,使主社稷。”

宋宣公與宋穆公通過禮讓而平穩完成政權更迭。後來宋穆公在他重病時,想把國君之位歸還給宣公的兒子茲夫。宋國上層在君位繼承方面形成了濃厚的禮讓之風。

淺析宋襄公的“愚蠢”仁義,二千多年後,竟然成了商家的立足之本

宋襄公受殷商禮制度的影響

二、宋襄公的“仁義”

1、 讓國給子魚

宋襄公以仁義成為春秋五霸之一。他以自身的代價堅持戰爭原則,同時他也排除嫡庶的偏見,舉薦庶兄子魚作為國君的繼承人。

《左傳·紀事本末》記載:“僖公八年冬,宋(恆)公疾,太子茲夫固請曰:‘目夷長,且仁,君其位之!’公命子魚。子魚辭曰:‘能以國讓,仁孰大焉?臣不及也,且又不順。’遂走而退。”

宋國的土壤培育了仁愛之心的宋襄公,在互相謙讓、避免內鬥,這點極為難能可貴。很顯然,宋襄公缺乏政治家的狡獪。他對君位的辭讓,是真誠的,從泓水之戰可以反觀他對君位的辭讓,沒有作假。

2、 遵守承諾,幫齊國平亂

宋襄公極其重承諾,也是現在我們所說的“誠信”。孔子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子夏也說過:“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誠信是社會道德觀念之一。此觀念源遠流長,直到至今。

齊恆公是五霸之首,管仲是輔弼之臣,他們能把掌管齊國未來命運的齊孝公囑託給宋襄公,可見宋襄公為人的可信程度。而事實上,宋襄公也沒有辜負齊恆公和管仲的重託。

齊恆公立孝公為太子,其他五子,為了爭儲,兄弟之間發生了內鬥,而年長的無虧在寺人貂的幫助下,獲得了君位。孝公只好逃往宋國,避難。

宋襄公為了遵守承諾,在魯僖公十八年春,宋襄公率兵攻打齊國。

《左傳·嘻公十八年》載:“十八年春,宋襄公以諸侯伐齊。三月,齊人殺無虧……齊人將立孝公,不勝四公子之徒,遂與宋人戰。夏五月,宋敗齊師於甗,立孝公而還。”

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宋襄公沒有怠慢齊桓公和管仲的囑託。他立馬聯合幾個小國攻打齊國,為齊孝公鳴不平,順利幫助齊孝公奪回本應屬於他的王位。經此一事,齊國國力嚴重衰落,霸主地位也相應丟失,而宋襄公的威望和德行卻進一步得到時人稱讚和肯定。

淺析宋襄公的“愚蠢”仁義,二千多年後,竟然成了商家的立足之本

宋襄公重承諾,幫齊孝公復位,平息叛亂

3、 泓水之戰的“仁義”,打碎稱霸主的夢

宋襄公是憑藉仁愛和誠信構建的霸主地位,可春秋時期,是社會動盪,新形勢力誕生的年代。周禮已無法約束各諸侯國,而宋襄公的仁義霸主,給宋國釀成了一個悲劇。

《春秋公羊傳》記載:“宋公與楚子期乘車之會。公子目夷諫曰:‘楚,夷國也,強而無義,請君以兵車之會往。’宋公曰:‘不可,君與之約為乘車之會。自我為之,自我隳之,不可。’約以乘車之會往。楚人果伏兵車,執宋公以代宋。”

兵者,詭道也,而以詐立,且無常形,屬陰謀之學的範疇。宋襄公在戰場上用仁愛與誠信來遵守規則。顯然是可笑和不合時宜。但他保留了為人最原始的珍貴之物。他的仁愛與誠信是值得稱讚的。

淺析宋襄公的“愚蠢”仁義,二千多年後,竟然成了商家的立足之本

泓水之戰,宋襄公用仁義來樹立威信

三、 宋襄公的仁義與稱霸的理想衝突,終被禮儀約束

宋襄公既眷戀舊制,又有稱霸的慾望,兩種思想的糾緾,尋不到穩定的平衡點。對一個內心世界複雜的人來說,在慾望的驅使下,舊制的約束下,斷送了稱霸的夢想。

諸侯稱霸,依靠的是國家的綜合實力。沒有深厚的國力基礎作為支撐,爭霸只是“夢中花,鏡中月”。

國力是爭霸的基礎,同時也需有為之君。宋國在目夷的治理下,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宋國從中原諸侯國中,脫穎而出。宋襄公自以為自己的時代來臨了。施展自己的影響力,謀劃霸業。

宋公在輔助齊孝公復位,聲望聚增,錯誤的估計宋國的實力,始終沒有抵擋住霸主地位的誘惑。

宋襄公向周邊小國施威,執滕子,用鄫子,“一會而虐二國之君,又用諸淫昏之鬼,將以求霸。”宋襄公的暴虐遭到了各諸的反感和不滿。一向以仁義著稱宋襄公,因稱霸的慾望而使他內心扭曲。人格裂變。用暴虐的手段來使諸侯國屈服,來樹立霸主的威望,逐漸成為毀掉自己霸業的掘墓人。

宋楚的泓水之戰,直接關係到宋襄公霸業的確立。宋襄公以中原諸侯道德禮制規範來對付楚國蠻夷,實現自己的宏圖霸業,否則勝之不武,不能在各諸侯國中樹立威信。最終泓水之戰以宋國失敗,打碎了稱霸的夢想,同時葬送了宋國。

宋襄公內心深處的傳統思想與稱霸的慾望的衝突,在泓水之戰中,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審時度勢,一味的遵守殷商制度來執行戰爭中的規則。從小起就受到舊制思想的影響,早已根深蒂固,最終導致其思想和認識的侷限性。

淺析宋襄公的“愚蠢”仁義,二千多年後,竟然成了商家的立足之本

宋襄公仁義與稱霸慾望的糾葛

四、 宋襄公的重承諾,是現代商家立足之本

1、宋襄公的仁義的弊端

誠信是社會最基本的行為規範從自古以來,都會被歷代歷朝的統治者,作為治國施政的基本內容

宋襄公重承諾,也是現代人所說“誠信”。它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秩序。但是不能墨守成規,不知變通,一味的遵守舊制“仁義”道德,在現代商場上也是不適應的。可宋襄公崇信的誠信,遵守承諾,是有可鑑性的。

宋襄公與楚國在泓水之戰中,遵守承諾固然重要。最為重要的是看當時的情形。不僅僅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宋國的負責。

如果不懂得變通,亂用誠信,是要吃虧的。楚國是蠻夷之國,與這些不遵守承諾的人,講誠信,那就會遭到失敗,甚至丟命。

宋襄公能在春秋時期成為五霸主之一,並非是大家所說的那樣愚蠢,不可取的仁義。《公羊傳》讚揚宋襄公:“臨大事而不忘大禮。”

2、宋襄公的誠信,是現代商家所追棒

在現代的經濟體系下,宋襄公重承諾,講誠信,是現代商家的立足之本。

現代的市場經濟秩序,講究的是公平競爭,推行雙贏策略,成為商家的最佳選擇。宋襄公在泓水之戰犯的是軍事錯誤,而的仁愛規則,是商家所看好的。用投機取巧,來獲取利益,最非長久之計。

《河南程氏遺書》記載了這樣一段話:“學者不可以不誠,不誠無以為善,不誠無以為君子。修學不以誠,則學雜;為事不以誠,則事敗;自謀不以誠,則是欺其心而自棄其忠;與人不以誠,則是喪其德而增人之怨”。

誠信與雙贏是商場追求的基本策略。在商場上,商家之間只有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之上,雙方才能獲得雙贏的局面。更加遂使雙方合作的穩固性。同時也會獲得更多的合作伙伴。

宋襄公的仁義,只在合理的挖掘出來,加以發揚光大,不僅可在商業糾紛中化干戈為玉帛。創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

宋襄公的仁義是值得讚賞的,那些奸詐、腹黑的商人,也許能得到一時之利,笑到最後的,還是樸實,誠信來得可靠。

淺析宋襄公的“愚蠢”仁義,二千多年後,竟然成了商家的立足之本

宋襄公的誠信,被商家採納,視立足之本

史學長空說:

宋襄公在軍事上是糊塗的,在戰場上用仁義道德來樹立威信,不知變通,對宋國的不負責任,算不上仁義的君主。

宋襄公重承諾,適合現代商家在市場經濟的秩序規則。但是他的墨守成規,不知變通,一味只講究誠信,重承諾,也會被奸商所利用。

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在發展過程中,受歷史、現實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商業經營中,失信的現象還是存在的。

有些不法商人,弄虛作假,行騙欺詐等不良行為。破壞市場經濟秩序,影響市場經濟的發展,對於商業誠信來說,是一次重要的挑戰。

市場經濟是誠信經濟,誠信不僅是個人的為人準則,更是企業的生存之本。也是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因素。

誠信不僅是商人的基本原則。只有誠信才能得到更多的合作伙伴,在商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左傳》 《公羊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