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仁義還是愚蠢?貴族精神還是假道學?

《史記》把齊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和晉文公稱為“春秋五霸”,但是宋襄公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的得到過諸侯霸主的地位。宋襄公在歷史上留下的評價頗有爭議,認同者覺得他仁義有信,批評者則認為他假道學,蠢!泓水之戰的慘敗,更是讓宋襄公在歷史上被人貽笑千年!

宋襄公:仁義還是愚蠢?貴族精神還是假道學?

齊桓公死後,在召陵之盟被阻北上的楚國開始按捺不住自己的爪牙,開始北上圖謀霸業。中原諸侯國群龍無首,在楚國的威脅下忐忑不安。宋襄公此時站了出來,想要效仿齊桓公,率領中原諸侯國共同抵抗楚國的入侵。

宋國本是殷商的後裔封國,爵號還是公爵,在周王朝的地位是十分高的。宋襄公受齊桓公所託,立齊國公子昭為太子。宋襄公率領宋、曹、衛等國兩次入齊,為齊國平定內亂,擁立太子昭為齊孝公。這一舉動讓宋襄公在中原諸侯國中名聲鵲起。面對楚國的北進,曹、衛等國國力薄弱,晉、秦等大國忙著發展自身,牽頭抗楚的擔子就這麼被宋襄公挑了起來。

宋襄公:仁義還是愚蠢?貴族精神還是假道學?

宋國不算大國,撐死了也就是個中型國家,而且四面全是平原,經濟、軍事跟楚國更是不能相提並論。在公元前641年,宋襄公扣押滕宣公,又把鄫國國君當祭品,殺了祭神,想要威脅東夷臣服;同年又因為曹國不服,宋襄公發兵包圍曹國。而陳穆公邀請諸侯重修齊桓公之好,陳、蔡、楚、鄭在齊國結盟。這樣一來,楚、齊、鄭、陳、蔡等成為一大集團,而宋襄公身邊的只有衛、曹、邾等幾個名不經傳的小國。

宋國沒有實力,但是宋襄公一心走上霸者之路,於是就效仿齊桓公,舉起了“仁義禮信”的大旗,召集諸侯會盟,抬高自己的地位。在公元前641年,宋襄公在宋邑鹿上召集楚成王和齊孝公會盟,想讓齊、楚承認宋襄公的霸主地位。齊國因為宋襄公對齊孝公平亂有恩,就予以容讓,而楚國卻對宋襄公的自不量力敢到不屑一顧。宋襄公又自作主張,約定秋天在盂地會合諸侯,在盂邑會盟的時候,宋襄公再次想要確立自己霸主的地位,楚成王率軍一舉俘虜了宋襄公。

在宋襄公去盂地的時候,公子目夷就勸過他,宋國過弱爭霸會招來災禍,讓宋襄公帶點軍隊防身。宋襄公卻說,是他自己提出不帶軍隊的,和楚國約好,怎麼可以不講信用。結果宋襄公就被楚成王俘虜,慘遭囚禁。楚成王想要藉此攻打宋國,因為公子目夷提前有所準備,楚成王沒能達成目的,在冬天,楚成王接受魯僖公的調停,宋襄公才被放了回來。

宋襄公:仁義還是愚蠢?貴族精神還是假道學?

宋襄公回來之後,惱羞成怒,認為楚成王不講信用。但是宋國國力不能跟楚國比,於是宋襄公把報復的目標對準了臣服楚國的鄭國,決定攻鄭來洗刷自己的屈辱。公子目夷又勸說宋襄公,伐鄭會引來楚國軍隊,會把宋國帶入萬劫不復之地。可是宋襄公剛愎自用,被仇恨衝昏了頭腦,堅持聯合衛、許、滕三國出兵伐鄭。結果果然引起楚成王出兵攻宋救鄭,宋襄公不得不撤兵回宋。

宋襄公:仁義還是愚蠢?貴族精神還是假道學?

宋襄公在泓水屯兵,準備抵擋楚軍的進攻。在楚軍渡河的時候,目夷建議宋襄公趁機出兵,但是宋襄公認為自己是“仁義之師”斷然拒絕。等楚軍過河之後佈陣的時候,目夷再次勸說宋襄公出兵,宋襄公再次拒絕,要等楚軍佈陣完成後再攻擊。結果,弱小的宋軍根本不是楚軍的對手,宋軍大敗,宋襄公的大腿也被射中一箭。在目夷等人的拼死掩護下,宋襄公才狼狽的逃回宋國都城。泓水之戰也成為宋襄公的笑柄,毛澤東主席也評價過宋襄公,說他是“蠢豬式的仁義道德”!“

在泓水之戰後,宋國的大臣都埋怨宋襄公的糊塗。宋襄公卻反駁道:“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谷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總之要講究“仁義禮信”,氣的目夷說他:“君未知戰”!第二年夏天,宋襄公因為傷重,帶著他的“仁義禮信”去世了,宋襄公的霸主之心也隨著煙消雲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