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當上春秋霸主就被揍,把「仁義」掛嘴邊的宋襄公究竟有多搞笑?

本篇我們來說說“春秋五霸”之第二位霸主:宋襄公。他的稱霸,在我們今天看來,會覺得是一出滑稽戲。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這個人實在太迂腐了,古板得令人同情又嘲笑。

剛當上春秋霸主就被揍,把“仁義”掛嘴邊的宋襄公究竟有多搞笑?

以當時宋國的實力,實在是算不上強大,但是宋襄公卻無法抗拒聲名權勢的誘惑,一心想要成為霸主。在齊桓公還活著時,根本輪不到他,而齊桓公一死,他就再也抑制不住蠢蠢欲動的稱霸念頭。機會終於來了,前面我們說齊桓公的五個兒子為爭奪繼承權打來打去,其中一個叫公子昭的,打不過其他四位公子,就跑來投奔宋襄公。宋襄公一向比較仁義,他收留了公子昭。

剛當上春秋霸主就被揍,把“仁義”掛嘴邊的宋襄公究竟有多搞笑?

過了一年,宋襄公非常自信地擺起掌門人的架勢,通知各諸侯國:大家一起把公子昭護送回齊國當國君啊,你們各國都要派兵相助,壯壯氣勢,諸侯們都覺得宋國太過弱小不值一提。只有幾個與宋國關係不錯的小諸侯國,給了些兵幫助。宋襄公就帶著這麼一支小國聯軍奔向齊國去了。當時齊桓公去世才一年,齊國國內還正亂著,臣子們看到宋國聯合其他幾個國家的兵馬殺過來,也不知道究竟,就被嚇住了,加上公子昭本來在齊國也比較有名望,大家就贊同擁立他為新君,這就是齊孝公。宋襄公因為這件事,洋洋得意,他認為齊孝公全靠他才能當上齊國國君,他這是為周王朝和天下諸侯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收穫了很大的名氣的聲望,諸侯們都對他刮目相看,因此他就想把諸侯叫在一起,把自己的盟主地位給公開確定下來。

剛當上春秋霸主就被揍,把“仁義”掛嘴邊的宋襄公究竟有多搞笑?

宋襄公通知各國諸侯會盟,其中楚王接到通知一看,很不服氣:天底下還有宋襄公這樣自不量力的人!本來不屑一顧打算不去的,但是有位厲害的大臣建議:去!正好利用這個機會,進軍中原,咱們楚國也來爭一爭霸主地位。於是楚成王暗自揣著自己的小算盤來了。諸侯會上,楚成王處處擠兌打壓宋襄公,要佔上風,兩人為誰更有資格做盟主而翻臉爭吵起來。突然,楚成王帶來的隨從們開始當眾脫衣服,幹嘛呀?等袍子脫下,眾人一看,裡面穿的是鎧甲!大家這才明白,原來楚國是有備而來呀!於是其他諸侯紛紛逃掉了,楚成王下令把宋襄公抓起來,然後帶大軍浩浩蕩蕩一直殺向宋國,幸而宋國應急反應還挺快,楚成王一時之間也攻不下來,只好撤兵了,並把宋襄公帶到了楚國。宋襄公本來想當霸主的,卻不料最後成了人家的俘虜。一直等了幾個月,齊國先先,魯國在後,相繼說情,楚王才放他回宋國去。

剛當上春秋霸主就被揍,把“仁義”掛嘴邊的宋襄公究竟有多搞笑?

從此,襄供算是恨透了這個楚國,只耐楚國遠遠比宋國強大,自己實在無力討伐。後來有一天,襄公忽然聽說鄭國這個小國家竟然支持楚國稱霸,鄭國國小,國力不強,於是宋襄公想著拿鄭國出出心中惡氣,就果斷髮兵伐鄭,鄭國呢,自然是向楚國求助,楚王很痛快的答應出兵相助,宋襄公看到自己兩頭被攻,沒有辦法,只得撤兵先回去保護老巢。到了一個河邊,紮好營盤,這個時候楚國的軍隊剛剛在河對岸紮營,於是經典的一個故事就發生了。

剛當上春秋霸主就被揍,把“仁義”掛嘴邊的宋襄公究竟有多搞笑?

先是宋襄公的謀士建議:“楚軍只不過是為了救鄭國,現在咱們已經不打鄭國了,不如講和,讓楚軍退去吧,反正咱們和楚國打肯定是打不過。”可是卻很自信,他認為楚國不講信用,在開會的時候卻帶著兵去。而我們是由我這個仁義君主帶領的,對方是不義之人怎麼能和我們的仁義隊伍對抗呢?他還專門找人做了一面大旗,號稱是仁義大旗”,準備舉著這面大旗,擊敗楚軍。第二天的上午,楚軍往河對岸開來,宋襄公在這邊岸上等著,有個大臣出計:咱們一會在楚軍渡河渡到一半的時候打過去,一定能夠取勝。宋襄公讓這個大臣回頭看看他們的大旗,莊嚴地說:人家連河還沒過來,就半道突襲?那以後還怎麼敢說自己是仁義的人呢?咱們讓他們先渡河,然後在光明正大的擊敗對方。

剛當上春秋霸主就被揍,把“仁義”掛嘴邊的宋襄公究竟有多搞笑?

等楚軍已經過河,正在排兵佈陣時,大臣又勸道:主公啊,趁他們陣腳未穏,我們趕快衝鋒過去擊潰他們。但是宋襄公又說:“對方還沒有準備好陣仗,仁義是我們的口號,這個時候不能做出這種事情。”剛把話沒說完,楚軍布好陣了,直殺過來,襄公率先就衝入敵陣中,結果一下子就被楚軍圍困在中央,幸虧下屬們拼命把他救出來。他還回頭找那面大旗,找不著也不知哪兒去了。宋襄公腿瘸著還在嘮叨著:什麼當君子的不能抓二毛什麼的,要講究用德行去降服對方。二毛是指頭髮花白,上了年紀的人。就是說,這個時候我們不能先出手,也不能抓走對方頭髮白了的人,這才叫真的仁義。宋國的百姓對宋襄公罵不絕口,說他導致宋國大敗,本來是完全可以取勝的。不久,宋襄公因為在大戰之時的傷口受到了感染,最終死在了那句口頭禪仁義之上。

剛當上春秋霸主就被揍,把“仁義”掛嘴邊的宋襄公究竟有多搞笑?

在春秋亂世之時,他空講所謂的風度,而不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變,顯得有些死板,對待敵人卻說什麼仁義行為,從而導致他在關鍵一戰中,喪失機會。他令人發笑,又讓人同情。但是,也正是因為他的這些自信的仁義,才使得本來弱小不堪的宋國,成為了春秋時期五個霸主的第二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