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霸主之一在亂世用「仁義」樹立威信,2000年後被毛主席這樣評價

春秋戰國,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是一個奉信實力可王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迅速變化的時代,跟不上就要落後捱打。此時的宋襄公就有這樣一種困惑,他從小就學習周禮,奉行仁義,可為什麼幾十年下來,宋國爭霸不成,反成諸侯之間的笑柄,宋襄公自己也也在對楚之戰中受傷一病不起,他是不甘心的,可是心比天高的宋襄公終究還是抵抗不了死神的降臨,於公元前637年病逝。

春秋霸主之一在亂世用“仁義”樹立威信,2000年後被毛主席這樣評價

讓我們把時間往回拉一些,看一看宋襄公到底做了哪些事,為什麼雄心壯志的宋襄公,得不到後世的認可,反而被譏笑了兩千多年,一直作為反面例子存在於各類史書之中。宋襄公第一次登上諸侯所關注的舞臺,是關於儲位相讓的事情,宋襄公的父親宋桓公病重的時候,根據當時的嫡長子繼承的制度,準確讓宋襄公繼承國君之位,但是宋襄公此時推讓了,並且希望能把國君之位讓他的兄長目夷來做,因為宋襄公認為目夷不但是兄長,而且也十分的忠義,適合做國君之位。宋桓公聽後,把這些話說給了目夷聽,目夷聽後,說了一句話,天下再大的仁義也沒有讓國之義大,論忠義,茲甫(宋襄公)比我仁義的多。之後,目夷為了避免國君之位的相讓,目夷出走衛國。

春秋霸主之一在亂世用“仁義”樹立威信,2000年後被毛主席這樣評價

宋襄公通過這件事,在諸侯之間引起了關注,有人羨慕,有人鄙夷,但不論如何,年輕的宋襄公開始走上屬於自己的歷史舞臺,他將以他自己獨特的方式在這個舞臺上進行表演,無論好壞,直至謝幕。

春秋霸主之一在亂世用“仁義”樹立威信,2000年後被毛主席這樣評價

公元前651年,宋襄公繼位,召回他的兄長目夷,令其掌握國內的軍隊,輔政自己,可見宋襄公還是有大胸懷的。同一年,齊桓公葵丘會盟,賞識人才的齊桓公發現了宋襄公,覺得宋襄公此人有大仁大義,於是囑託宋襄公能夠在將來照顧他的兒子公子昭(立為太子)。宋襄公答應了。

春秋霸主之一在亂世用“仁義”樹立威信,2000年後被毛主席這樣評價

宋襄公很快就會登上他的人生巔峰,公元前643年,齊桓公病重,齊國內亂,五公子開始爭奪國君之位,公子昭逃到宋國。宋襄公想起了當年齊桓公對他的囑咐,他頓時感覺到有一個重擔在肩,同時他也意識到可能屬於自己的時代就要來了,因為作為霸主之國的齊國下一任國君,很有可能就是自己扶持上去的。宋襄公詔令諸侯,可惜宋國弱小,只有三四個諸侯國前去,不過宋襄公沒有氣餒,仍然帶領著他們前去齊國,最終宋襄公打敗了其餘公子的聯合軍隊,幫助公子昭登上國君之位。

春秋霸主之一在亂世用“仁義”樹立威信,2000年後被毛主席這樣評價

宋襄公在這次事件中,獲得了大量的政治資源,在諸侯中名聲十分響亮,宋襄公覺得自己可以取代齊國的霸權,於是開始令各個諸侯前來會盟。宋襄公此時顯得十分執拗,誰的話他都不聽,堅持會盟諸侯,結果因為盟主的事情和楚國爭執,結果沒有帶軍隊的宋襄公被楚成王挾持了。後來還是魯國從中協調,宋襄公才得以回到宋國。

春秋霸主之一在亂世用“仁義”樹立威信,2000年後被毛主席這樣評價

回來的宋襄公十分生氣,但是面對強大的楚國,他不敢輕舉妄動,於是他準備攻打支持楚國的鄭國,於是發兵,楚國也派兵支援鄭國,宋楚的軍隊在泓水相遇,秉持仁義之風的宋襄公,沒有在楚國渡河過程中和排軍佈陣的過程中趁機攻打楚軍,結果被準備好的楚軍打的打敗,宋襄公也受了傷,於次年病逝,春秋霸業終成空,回首才覺夢方醒。

春秋霸主之一在亂世用“仁義”樹立威信,2000年後被毛主席這樣評價

宋襄公的前半生,因為仁義得到了國君之位,因為仁義送公子昭回國而聲名鵲起,他堅信他走了一條正確之路,他堅信自己才是那個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那個人,可惜的是,宋襄公沒有跟著那個時代快速變通,終究還是撞死在了他自己築起的那道仁義之牆上。正如二千年後的毛主席讀史的評價:本本主義害死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