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军队打仗真的很菜吗?看完这个才发现被骗了好多年

相信各位朋友在军迷生涯中,或多或少都听过一些“段子”,这些段子或真或假或虚或实,有些我们一眼就能戳穿,有些蒙骗了我们很久,这期点兵,小兵兵就收集了3个曾让我们信以为真的段子,快来看看,这其中有没有让你中招的?

意大利军队打仗真的很菜吗?看完这个才发现被骗了好多年

段子1:如果没有意大利这个猪队友,德国两次世界大战不会输!

提到意大利,可能很多道友都会笑了,诚然,二战时期的意大利确实在很多战役里有过很逗比的表现,但是小兵兵想说的是,不要只关注于那寥寥几个战例,否则是非常容易陷入先入为主的错觉中。平心而论,意大利在二战中的表现还算是正常发挥的,其中的一些部队也打出过可圈可点的战绩,比如1941年11月8日在北非战场的古比井战斗中,意大利的公羊座装甲师和英军的第22装甲师迎头撞在了一起,而且这一仗中的公羊座装甲师人员并不齐整,存在缺编现象,但是即便是这样,经过两个小时战斗,公羊座装甲师击毁英军79辆坦克,击毙了大量人员,而自身损失了49辆坦克和一百多人,由此可见,意大利绝对不是不能打硬仗的国家。并且,在北非战场上,维持德军和意军生命的海上运输线也是意大利全权负责保护的,意大利在北非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并且不计损失的为运输船队护航,从1940年到1943年,意大利在地中海扔下了11条巡洋舰,37条驱逐舰,39条护航驱逐舰,25条鱼雷快艇和65条潜艇。各种小型船只数量太多统计困难,暂时忽略不计,由此可见,没有意大利拼死守卫的海上补给线,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是根本不可能与数倍于自己数量的英联军周旋作战的。

段子2:苏联作战全靠督战队

意大利军队打仗真的很菜吗?看完这个才发现被骗了好多年

相信大家对于二战苏军督战队最初始也是最深的印象就是来自于电影《兵临城下》了,电影里男主角混在新兵群里连滚带爬地被赶上了战场,甚至连枪都没分到,只拿到了5发子弹,随后这一帮乌合之众被德军的机枪扫了个血肉横飞,拔腿往自己的阵地上跑,又被苏军督战队的机枪扫倒一大片,观影效果不可谓不震撼,但是小兵兵必须要说明的是,这里对苏军的描述完全出于本片导演让·雅克·阿诺自己的杜撰,这位法国导演调动自己满脑子的艺术细菌,把一战中法军几个士兵用一杆枪,还有法军督战队对自己士兵的招式直接搬到了苏军身上,小兵兵不得不感叹,法国人拍电影的脑回路,有时候咱们确实理解不了……

当然,要辟督战队这个谣,小兵兵就有必要介绍一下督战队的来历了,苏军督战队的主要人员是来自于人民委员会下属的各个单位,简称NKVD,负责监督中高级军官指战员以及政委的行为,如果指战员和政委出现了怯战,逃跑等思想,或者是未经指挥部允许的部队擅自撤离阵地的行为,NKVD有权利直接解除其职务,请注意!这里NKVD的任务阐述的非常明确,那就是针对中高级指战员和政委的,跟下面卖命打仗的士兵没有一分钱的关系,NKVD也不可能随便枪毙士兵,否则一样会接受内务部的严格调查。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227号命令,1942年7月28日,在苏联最岌岌可危的这个时候,斯大林签署了第227号命令,在这道命令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的找到关于督战队的任务定义,下面是227号命令翻译后的部分章节:仔细阅读第一和第二部分,不难发现,所谓“督战队”只是因为临阵脱逃的军官和政委组成的“惩戒营”而成立的,跟士兵并无关系,并且指令中对可以执行“枪决”者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制造恐慌者和懦夫,像电影里一样直接用机枪扫射士兵更是无稽之谈。并且,227号命令仅存在了三个多月,1942年10月就被苏军废除了。所以,所谓督战队随意枪毙士兵的段子,完全就是在胡扯了,苏军真正的日常其实是政委带头冲锋。

段子3:德意志黑科技天下第一

德意志黑科技可能是绝大多数军迷刚进入军事领域最早被忽悠的段子了,其中夹杂着各种德国在战争末期研发的武器装备被美苏俘获,然后发展出自己的先进装备的种种说法,诚然,德国在战争末期所研发的一些武器装备比如V1和V2导弹确实影响了美苏两国的导弹武器发展,但是也不得不说的是绝大多数段子其实都是经不起推敲的,下面小兵兵就来举一个比较典型的段子:B2山寨HO229

意大利军队打仗真的很菜吗?看完这个才发现被骗了好多年

这是早期军迷和对军事知识认识不深的初级爱好者很容易中招的一个段子,来源就是纳粹德国的末日飞行器之一的HO229与现在的B2轰炸机都采用了无尾飞翼布局,但是同样,只要稍微对美国航空史,对诺斯罗普公司有那么一点点了解,都会明白这个段子有多么可笑,杰克·诺斯罗普对于飞翼设计的追求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1929年诺斯罗普成功将自己设计的第一架飞翼X216H送上了蓝天,X216H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二架飞上蓝天的飞翼(第一架是苏联人鲍里斯·I·切拉诺夫斯基设计的БИЧ-3),而同时期HO 229的设计者霍顿兄弟在干什么呢?答案是:还没开工,因为霍顿兄弟所设计的第一个飞翼飞行器HO-1(还是个无动力的滑翔机)首飞都已经是1933年的事情了。这也说明了一个事情,美国人对飞翼飞行器的探索不仅不比德国人晚,而且还比德国人更早一些。当然这还不算结束,有了X216H这个好头,诺斯罗普这个狂热的飞翼爱好者开发了一系列的飞翼飞行器,其中比较著名的有N1M,MX334,XP79B,YB35,YB49,可以看到,诺斯罗普的飞翼家族不仅型号繁多,而且尺寸涵盖了从单人驾驶的小型机到7个人驾驶的大型轰炸机,相比之下,霍顿兄弟除了寥寥几架飞翼滑翔机脱离了图纸真正生产出实机外,被寄予厚望的末日战斗机HO229也仅仅只是生产出了三架原型机(第一架还是没有动力的滑翔验证机),并且值得一提的是,诺斯罗普设计的巨无霸飞翼YB49的翼展尺寸,与B2轰炸机分毫不差,这想必是美国空军对诺斯罗普老爷子最高规格的致敬啦。

意大利军队打仗真的很菜吗?看完这个才发现被骗了好多年

说到这里,也有一段野史不得不提,二战结束后,霍顿兄弟曾经向诺斯罗普公司递交过申请,想到诺斯罗普公司继续进行飞翼的研究,但是没想到申请被诺斯罗普毫不犹豫的驳了回去,理由竟然是诺斯罗普认为霍顿兄弟的能力不足……其实在二战结束后,诺斯罗普就拿到过几架盟军缴获的霍顿飞翼滑翔机,在修复这些滑翔机的时候诺斯罗普就细致地了解霍顿设计飞翼的水平,只能说诺斯罗普是真的瞧不上霍顿的飞翼设计吧,所以说,从这里也能看出那些说B2是山寨HO229的言论有多么可笑了。

三个段子讲完了,大家一定有中招过吧,其实这仨段子只是冰山一角而已,网络上流传的军事谣言也远不止这些,但是限制于篇幅,也是只能先点到为止啦,欲知更多辟谣,且听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