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軍隊打仗真的很菜嗎?看完這個才發現被騙了好多年

相信各位朋友在軍迷生涯中,或多或少都聽過一些“段子”,這些段子或真或假或虛或實,有些我們一眼就能戳穿,有些矇騙了我們很久,這期點兵,小兵兵就收集了3個曾讓我們信以為真的段子,快來看看,這其中有沒有讓你中招的?

意大利軍隊打仗真的很菜嗎?看完這個才發現被騙了好多年

段子1:如果沒有意大利這個豬隊友,德國兩次世界大戰不會輸!

提到意大利,可能很多道友都會笑了,誠然,二戰時期的意大利確實在很多戰役裡有過很逗比的表現,但是小兵兵想說的是,不要只關注於那寥寥幾個戰例,否則是非常容易陷入先入為主的錯覺中。平心而論,意大利在二戰中的表現還算是正常發揮的,其中的一些部隊也打出過可圈可點的戰績,比如1941年11月8日在北非戰場的古比井戰鬥中,意大利的公羊座裝甲師和英軍的第22裝甲師迎頭撞在了一起,而且這一仗中的公羊座裝甲師人員並不齊整,存在缺編現象,但是即便是這樣,經過兩個小時戰鬥,公羊座裝甲師擊毀英軍79輛坦克,擊斃了大量人員,而自身損失了49輛坦克和一百多人,由此可見,意大利絕對不是不能打硬仗的國家。並且,在北非戰場上,維持德軍和意軍生命的海上運輸線也是意大利全權負責保護的,意大利在北非投入了大量的兵力,並且不計損失的為運輸船隊護航,從1940年到1943年,意大利在地中海扔下了11條巡洋艦,37條驅逐艦,39條護航驅逐艦,25條魚雷快艇和65條潛艇。各種小型船隻數量太多統計困難,暫時忽略不計,由此可見,沒有意大利拼死守衛的海上補給線,隆美爾的非洲軍團是根本不可能與數倍於自己數量的英聯軍周旋作戰的。

段子2:蘇聯作戰全靠督戰隊

意大利軍隊打仗真的很菜嗎?看完這個才發現被騙了好多年

相信大家對於二戰蘇軍督戰隊最初始也是最深的印象就是來自於電影《兵臨城下》了,電影裡男主角混在新兵群裡連滾帶爬地被趕上了戰場,甚至連槍都沒分到,只拿到了5發子彈,隨後這一幫烏合之眾被德軍的機槍掃了個血肉橫飛,拔腿往自己的陣地上跑,又被蘇軍督戰隊的機槍掃倒一大片,觀影效果不可謂不震撼,但是小兵兵必須要說明的是,這裡對蘇軍的描述完全出於本片導演讓·雅克·阿諾自己的杜撰,這位法國導演調動自己滿腦子的藝術細菌,把一戰中法軍幾個士兵用一杆槍,還有法軍督戰隊對自己士兵的招式直接搬到了蘇軍身上,小兵兵不得不感嘆,法國人拍電影的腦回路,有時候咱們確實理解不了……

當然,要闢督戰隊這個謠,小兵兵就有必要介紹一下督戰隊的來歷了,蘇軍督戰隊的主要人員是來自於人民委員會下屬的各個單位,簡稱NKVD,負責監督中高級軍官指戰員以及政委的行為,如果指戰員和政委出現了怯戰,逃跑等思想,或者是未經指揮部允許的部隊擅自撤離陣地的行為,NKVD有權利直接解除其職務,請注意!這裡NKVD的任務闡述的非常明確,那就是針對中高級指戰員和政委的,跟下面賣命打仗的士兵沒有一分錢的關係,NKVD也不可能隨便槍斃士兵,否則一樣會接受內務部的嚴格調查。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就是227號命令,1942年7月28日,在蘇聯最岌岌可危的這個時候,斯大林簽署了第227號命令,在這道命令中,我們可以很容易的找到關於督戰隊的任務定義,下面是227號命令翻譯後的部分章節:仔細閱讀第一和第二部分,不難發現,所謂“督戰隊”只是因為臨陣脫逃的軍官和政委組成的“懲戒營”而成立的,跟士兵並無關係,並且指令中對可以執行“槍決”者有非常明確的規定:製造恐慌者和懦夫,像電影裡一樣直接用機槍掃射士兵更是無稽之談。並且,227號命令僅存在了三個多月,1942年10月就被蘇軍廢除了。所以,所謂督戰隊隨意槍斃士兵的段子,完全就是在胡扯了,蘇軍真正的日常其實是政委帶頭衝鋒。

段子3:德意志黑科技天下第一

德意志黑科技可能是絕大多數軍迷剛進入軍事領域最早被忽悠的段子了,其中夾雜著各種德國在戰爭末期研發的武器裝備被美蘇俘獲,然後發展出自己的先進裝備的種種說法,誠然,德國在戰爭末期所研發的一些武器裝備比如V1和V2導彈確實影響了美蘇兩國的導彈武器發展,但是也不得不說的是絕大多數段子其實都是經不起推敲的,下面小兵兵就來舉一個比較典型的段子:B2山寨HO229

意大利軍隊打仗真的很菜嗎?看完這個才發現被騙了好多年

這是早期軍迷和對軍事知識認識不深的初級愛好者很容易中招的一個段子,來源就是納粹德國的末日飛行器之一的HO229與現在的B2轟炸機都採用了無尾飛翼佈局,但是同樣,只要稍微對美國航空史,對諾斯羅普公司有那麼一點點了解,都會明白這個段子有多麼可笑,傑克·諾斯羅普對於飛翼設計的追求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20年代,1929年諾斯羅普成功將自己設計的第一架飛翼X216H送上了藍天,X216H也成為了世界上第二架飛上藍天的飛翼(第一架是蘇聯人鮑里斯·I·切拉諾夫斯基設計的БИЧ-3),而同時期HO 229的設計者霍頓兄弟在幹什麼呢?答案是:還沒開工,因為霍頓兄弟所設計的第一個飛翼飛行器HO-1(還是個無動力的滑翔機)首飛都已經是1933年的事情了。這也說明了一個事情,美國人對飛翼飛行器的探索不僅不比德國人晚,而且還比德國人更早一些。當然這還不算結束,有了X216H這個好頭,諾斯羅普這個狂熱的飛翼愛好者開發了一系列的飛翼飛行器,其中比較著名的有N1M,MX334,XP79B,YB35,YB49,可以看到,諾斯羅普的飛翼家族不僅型號繁多,而且尺寸涵蓋了從單人駕駛的小型機到7個人駕駛的大型轟炸機,相比之下,霍頓兄弟除了寥寥幾架飛翼滑翔機脫離了圖紙真正生產出實機外,被寄予厚望的末日戰鬥機HO229也僅僅只是生產出了三架原型機(第一架還是沒有動力的滑翔驗證機),並且值得一提的是,諾斯羅普設計的巨無霸飛翼YB49的翼展尺寸,與B2轟炸機分毫不差,這想必是美國空軍對諾斯羅普老爺子最高規格的致敬啦。

意大利軍隊打仗真的很菜嗎?看完這個才發現被騙了好多年

說到這裡,也有一段野史不得不提,二戰結束後,霍頓兄弟曾經向諾斯羅普公司遞交過申請,想到諾斯羅普公司繼續進行飛翼的研究,但是沒想到申請被諾斯羅普毫不猶豫的駁了回去,理由竟然是諾斯羅普認為霍頓兄弟的能力不足……其實在二戰結束後,諾斯羅普就拿到過幾架盟軍繳獲的霍頓飛翼滑翔機,在修復這些滑翔機的時候諾斯羅普就細緻地瞭解霍頓設計飛翼的水平,只能說諾斯羅普是真的瞧不上霍頓的飛翼設計吧,所以說,從這裡也能看出那些說B2是山寨HO229的言論有多麼可笑了。

三個段子講完了,大家一定有中招過吧,其實這仨段子只是冰山一角而已,網絡上流傳的軍事謠言也遠不止這些,但是限制於篇幅,也是隻能先點到為止啦,欲知更多闢謠,且聽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