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是拉磨的驴,蒙上眼睛就知道转圈——读《老子》第三章

从婴孩时代起,当人类睁开了双眼,看见了这个世界,就被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深深地吸引住了。婴儿的眼神热切而渴望,对一切都充满了兴趣。好奇与求知,与生俱来,与天地同在。

人类几百万年来,孜孜以求,改变着世界,改变着自身,成为并巩固了主宰世界的地位。人类一切源于人类的大脑——宇宙中最大的奇迹。

可自古以来,统治者都希望百姓无知,头脑空空如也。无知则无欲,连造反都想不到,这就维护了统治者的统治。持这种观点的源头就是老子,后世奉《老子》为圭臬。老子心中理想的社会是“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没有交流,没有发展,各个家庭自耕自织,自给自足,除了交赋税,活着就行,老百姓不能有任何欲望、任何追求,只是供养着统治者就好。统治者将人民死死地关在了那个点了一盏油灯的昏暗的小屋中,不许向窗外望一眼。

人不是拉磨的驴,蒙上眼睛就知道转圈——读《老子》第三章


《老子》第三章中,就对“愚民”的思想进行了集中地描写。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这段话的意思是这样的:不要宣扬优秀的人,这样人就不会产生竞争的心理;不要创造珍贵的物品,这样就不会有人希望拥有,也就没有了盗贼;不让人民看到可以引发心中欲望的东西,这样就不会乱。

所以,圣人治理天下,就是要清净民众的思想,让民众吃饱饭,削弱民众对理想的追逐,强健民众的身体。

使人民没有知识,也没有欲望,这样有知识有能力的人也就不敢乱说乱动了。

这就是无为而治。


很难想象现代国家可以接受这样的观点。(可能朝鲜除外。)也许天下能够以此方式治理而享有太平,不过,人类社会可能就此停滞。

人类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通俗来说,知识和科技代表了人类的发展阶段。使人民“无知无欲”,科技便无从发展,生活水平也无法提高,认知边界也不会扩大,这就是两千多年以来,直到清末,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近三百年来,从欧洲文艺复兴开始,科技的进步可以说是爆炸式的,同时文艺、哲学等各种社会学科也突飞猛进,人类文明走入了新阶段。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科技颠覆式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文明已经开化,人类正大踏步地向着自由迈进。

古时候,老百姓是羊,官员是牧羊人,刘皇叔不就是豫州牧么。直到建国前,中国人的识字率还是非常低,统治者凭借着拥有的知识优势、见识优势,牢牢地掌控百姓,不劳而获,受百姓供养。百姓反而奉其为主为神,无知无觉,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这样的人生与被填的鸭子何异,与生产线上专供食用的肉鸡何异。


如果以为这仅仅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事情,与外部无关,那就大错特错了。诚然,人民的素质低下并不影响社会的安宁,而当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候,国家则无法置身事外。不思进取的国家必然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时早晚的。康乾盛世与工业革命几乎同时,那时候中国已经落后,挨打却是发生在差不多一百年之后。当大清王朝的王公大臣、达官显贵还在将西方文明的科技视为“奇技淫巧”的时候,装有“利炮”的“坚船”已经漂洋过海来到了家门口。

看一看清末老照片中那些呆滞的眼神,近代的苦难也就不难理解了。民强国才强,一群羊怎能在更大的赛场与各种狼竞争。

如果说国家面对全球是如此,那么地球面对宇宙也是如此。尽管目前无法确定有没有外星人的存在,但当初,欧洲也不知道美洲的存在,中国不知道欧洲的情况。科技理论偏向于在宇宙中地球并不孤单的说法。待到与外星文明竞争时,届时将是生死存亡的终极对决,情形将与地球战争的胜败完全不同,毕竟地球人都拥有差不多的基因序列。

国家发展、人类发展,就需要开启民智,营造自有的氛围,有了文艺复兴,才有了工业革命,很多科技都是思想自有后的灵光一闪而发明的,这样的闪烁多了,就建立了科学体系。

没有马镫的发明,就没有古人在广袤大地的驰骋;没有电机,就不能翻越高山、横渡重洋;没有网络,就没有这个便捷联通的世界。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的天性,也是目标和责任,《老子》中那些“愚民”思想,早应该被时代所淘汰。社会发展都是有矛盾的,也会出现冲突,这并不可怕,在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定然会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