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赏析,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老子《道德经》赏析,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

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因为没有什么东西能替代它、改变它。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好像在反说一样。

老子《道德经》赏析,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

赏析:

本章主要讲的是“柔弱胜刚强”之道——忍辱方能负重。第八章上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这是讲水的基本品德。“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是讲水的善行。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但同时又没有什么东西比它更有力量。水是貌似柔弱而内在拥有非常强大力量的东西。它这种特性在天地之间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老子才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取代它。那么水为什么在柔弱的外表里面会蕴藏着那么巨大的力量呢?柔弱是如何胜过刚强的呢?就是忍耐和克制。柔弱和刚强毫无花巧的正面相抗,那是必败无疑的。否则柔弱就不再是柔弱,而刚强也不再是刚强。柔弱要胜过刚强只有等待万物消长之机。忍耐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忍”字就是“心”上面加一把“刀”。我国有句古话,叫“忍得一时之气,可消百日之忧。”,又有句话叫“大丈夫能屈能伸”,讲的都是忍耐和忍辱的道理。忍辱貌似屈辱、怯懦,但与后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懂得“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这个道理其实并不复杂,就是个选择“勇于敢”还是选择“勇于不敢”的问题。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样的道理,但是又有多少人能身体力行地去做呢?不经过一番“动心忍性”,怎么能够胜任“天降之大任”呢?胸怀天下的人,就不能斤斤计较于个人的利害得失,必须把天下的利害得失看成是自己的利害得失——“先天下之忧而忧,先天下之苦而苦,先天下之辱而辱,先天下之危而危。”

老子《道德经》赏析,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