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邊界」的騰訊,股價跌破400港元值得入手嗎?

4月23日,騰訊控股(HK:00700)股價收於394港元,跌破一度被視為騰訊股價大支撐位置的400港元。香港媒體說,此前多次試穿這一價位時,每每出現千逾散戶撐場的盛況,但這次已然不在。

“無邊界”的騰訊,股價跌破400港元值得入手嗎?

還有香港本地評論員認為,從技術圖形上看,騰訊的“雙頂”已經成立。

不過,如此市況之下有不少機構依然堅定看好:瑞信預料騰訊總收入同比升46%至724億RMB,淨利潤同比升34%至191億RMB,維持540港元目標價;

富瑞認為騰訊手遊強勁反彈,維持530港元的目標價。

而一些內地的投資達人則多是看空騰訊,邏輯基本是:用戶紅利已盡,估值高企透支未來。

在騰訊跌破400港元的當下,我想結合其近期動態,以及我的思考談一下看法。

01、天賜良機?

2018年4月,朋友圈流傳騰訊將砸30億元補貼,真正意義上覆活短視頻項目“微視”。為什麼說復活?我簡單的介紹一下微視:

2013年上線;2015年3月即成棄子,產品總經理和BD離職,運營總監轉崗,多個工作組解散;2017年8月,騰訊SNG(社交網絡事業群)接手運營;2018年4月流傳30億補貼是真正意義上的復活(如果不是謠言)。

騰訊此次捲土重來,頗有些“人和地利天時”齊備的感覺。

從監管角度看,是佔了人和;

從內容角度看,是佔了地利;

從流量費用角度看,擁有當年無法企及的天時。

騰訊復活微視,實在是看準了天賜良機。

最近今日頭條整個產品矩陣被監管錘的很慘。抖音關掉直播,火山視頻關掉“同城頻道”,甚至今日頭條APP都被暫停下載三週。

不管是哪家公司,一直被約談整改,必定會導致必定會導致業務受到影響。微視的入局,無疑是佔了人和。

在此之前,今日頭條系的強勁成長,給傳統的BATJ帶來了極大的震撼。新人的進入,必然給原有的穩定格局帶來非常多的變數。特別是抖音的暴起,直接封殺了其它人進入短視頻的機遇。而短視頻又被認為是當下不多的互聯網流量大入口。

有BATJ的一位大佬就在飯局中直言,“特別不希望看到今日頭條起來,因為不喜歡新的變化。”

對於今日頭條此番境遇,有分析師直言,最受益的其實不是快手,而是阿里和騰訊,畢竟短期內少了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能喘口氣推自己的新產品。

除時機之外,騰訊補貼短視頻的方法也很討巧。補貼對象為內容生產者;金額為有錢就是任性的30億元;時間為2018年4-8月;檔位分1500元/條、500元/條、140元/條,每個賬號每月最高30條;內容調性需要高逼格有審美情趣。

這種補貼方法,短期內會產生大批“短視頻搬運工”!!!刷騰訊微視讓我感覺進了另一個抖音(如下圖),UGC搬運優質內容可以穩住從社交軟件導入的用戶。優質內容,結合微視擁有的母公司流量紅利,此所謂地利。

“無邊界”的騰訊,股價跌破400港元值得入手嗎?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微視2013年上線,沒做成我覺得主要還是“時候未到”。那時4G還沒發展起來,流量貴制約了UGC的發展以及用戶觀看。

能很直觀的看到,微視2015年失敗時,發展兩年多的4G才積攢起3.86億用戶,而2017年則超過10億。此時無限制的內容生產與觀看是短視頻、以及直播行業崛起的關鍵,算是天時也補上了。

騰訊2017年報顯示,QQ月活7.83億,微信月活9.89億。除了2020年要消滅的貧困人口,神州大地上幾乎所有人都是騰訊的用戶(流量最大化,已接近國內天花板)。可預見微視的前景是光明的,畢竟擁有“舉國之力”的騰訊人多力量大,一力降十會。

微視項目,還只是騰訊存量用戶變現的一個縮影。總體上來看,騰訊的前景究竟如何呢?

02、頭號玩家

投資看前景,騰訊前景究竟如何呢?首先要明確,騰訊的流量已經觸及天花板,這個上面已經講過。那麼,下一階段業務的核心邏輯,就是深耕存量了。

存量是什麼?十億日活,很多人嚴重低估存量的商業前景,這裡有兩個維度(目前的生活壟斷,未來或有的虛擬世界):

目前的騰訊,通過投資已深深的掌握人們的生活,衣食住行玩你繞得開“新美大、鏈家、滴滴、快手等投資的600家公司”?騰訊2017年報顯示,其他收益淨額201億(IPO或融資使公允價值提升),包括:

二手車平臺易鑫集團,韓國第一手遊公司Netmarble(門石),東南亞電商Sea,中國第一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在線,中國第二搜索引擎搜狗”;共享單車、醫療保險等垂直領域公司。

這些,只不過是騰訊投資600家公司裡的一小部分,即使每年只上市或融資1/100的公司,未來這塊的收益也會穩定呈現。

值得關注的是,這兩年騰訊投資的方向明顯屬於同一類用戶,比如快手、趣頭條,都是中國互聯網用戶價值一直沒被關注或者深挖的那一群人。

這些用戶不屬於典型的一二線互聯網用戶,其特點是分散在更廣闊的三四線城市甚至農村,文化程度較低、缺乏線下娛樂場景、對利益述求更直接,甚至更容易“被影響”。

通過投資,騰訊可以不直接去賺這部分用戶的“low錢”,避免對整個體系價值觀的破壞。比如,趣頭條類傳銷式的推廣模式等。

以此來看,現在的騰訊已然在中國互聯網業實現了“無邊界”覆蓋。

當然,我最期待的,還是騰訊未來在VR領域的起步流量優勢。

最近看了斯皮爾伯格導演的《頭號玩家》,講述2024年人們沉迷VR世界“綠洲”。

綠洲世界裡有“彩蛋獵人與遊戲公司IOI的競爭,遊戲電影動漫集合的梗,不同時代流行元素的劇烈變幻,成長與破滅,金錢權力與自由”,這所有的一切都讓人著迷。

如果真的有這麼一個VR世界,玩家停留的時間必然多過現實世界,那財富將唾手可得,幾何級增長。而騰訊,在VR領域有著深厚的佈局,遙遙領先BAT其它兩方:

2015年5月,騰訊VR遊戲《獵影計劃》正式發佈,並登陸Viveport Arcade線下體驗店系統;

2015年12月,騰訊8000多萬元領投旅遊VR公司贊那度;

2015年12月,騰訊公佈Tencent VR SDK及開發者支持計劃;

2016年6月,騰訊參股了擁有世界級的技術團隊的AR公司Meta;

2016年9月,騰訊宣佈向所有合作伙伴開放平臺和接口,為VR開發者提供完整的生態支持;

2017年8月,騰訊以1770萬英鎊(折1.5億RMB)佔股9%的天價,投資了英國Frontier公司正開發的VR太空冒險遊戲《EliteDangerous》;

2017年8月,騰訊繼續在英國買買買,投資英國VR遊戲開發商Milky Tea;

……

在VR的資本寒冬裡,頻頻佈局的騰訊,毫無疑問是VR領域的頭號玩家。若中國的VR行業有突破,有極大可能是騰訊的突破。不要以為遙不可及,從前好萊塢的科幻紛紛實現,未來也許並不遙遠。

畢竟,VR的核心還是社交,這一直都是騰訊的強項。

那麼,這樣一家公司到底值不值得買入呢?

03、空方謬論

近期美國科技股(Facebook、Amazon、Netflix、Google等)紛紛回調,騰訊也跟著往下走了一波。

不僅是外盤下跌的擾動,騰訊17年來的忠實追隨者Naspers,都開始跑路了。這麼多年來Naspers判斷力可謂驚人,堅定持股吃到最美妙的“魚頭魚身”,現在賣掉是不是一個信號呢?

基於上述原因,部分投資人認為騰訊出了大問題。

其實並不是,Naspers賣騰訊是因為股東要求兌現。騰訊市值5300億美元,Naspers不算遍佈全球的業務,僅對前者的持股就值1660億美元,這還是減持後的。然而Naspers市值才1144億美元,極度低估維持了很多年,股東不爽也能夠理解。

美國互聯網公司股價下調,Naspers減持不應被過度解讀。馬化騰減持了這麼多年,騰訊股價不也始終往“東北方向”走麼。

還有些亂彈琴,扯什麼“網絡遊戲送外賣”贏不了貿易戰,這就有點莫名其妙了。且不說貿易戰至今停留在爭zui議pao階段,就算真開打我們就不要網絡遊戲和外賣了?稍有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分工對提升社會生產力的效果是多麼強大。

我們投資者的問題,往往是對偉大的公司吹毛求疵,到頭來無限期錯失大牛股。短期看,漲漲跌跌是一家公司的正常波動;長期看,偉大的公司值得無限期持有,每一次回調都是買入良機。

騰訊昨日收盤386.8港元,從短期高點回調19%。目前騰訊動態PE42.4,略低於近五年平均PE46。至於值不值得買入,我引用一句巴菲特的話:以一般價格買入偉大企業,遠好於以低廉價格買入一般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