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信命、企业信基因 拿来主义的云往往战略不坚定

5月23日的武汉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再次抛出了之前在云计算行业颇受关注的话题:云计算的“拿来主义”和“自主研发”。其实,从全球科技企业发展史来看,云计算的“自主研发”取代“拿来主义”,恰恰是历史的必然。

老百姓信命、企业信基因 拿来主义的云往往战略不坚定

在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在2000年时由于内部业务扩张,需要建立一套稳定的内部技术系统,应对快速增长导致的问题。2003年,他们将这套服务做成一个类似互联网操作系统的东西。2006年,亚马逊的云计算服务即AWS正式成立了。可以看出,AWS的诞生完全是亚马逊内部业务催生出来的,而且借助于大规模的电商业务,AWS的云计算平台、产品也获得了众多的应用场景,稳定性、先进性在技术在应用场景中不断提高。

后来,云计算成为公认的发展趋势,几乎所有的科技巨头都投入到这个领域。与亚马逊AWS自研操作系统不同,为了追回失去的先机,一众老牌硬件企业迫于无奈选择了“拿来主义”的道路,典型的是应用开源的OpenStack来构建自己的系统。

OpenStack是由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Rackspace(美国的托管服务器及云计算提供商)合作研发的自由软件和开放源代码项目。OpenStack开源后,成为了硬件巨头进入云计算行业的“救命稻草”——不过有意思的是,NASA很快就放弃了该项目。

硬件企业采用OpenStack构建云计算操作系统,有利于降低系统开发难度,也节约了成本。不过,这只是表面。

正如当初错失云计算先机一样,拥抱第三方软件恰恰反证其战略决心并不坚定。

一、没赶上云计算的头班车,是因为发展云计算与这些硬件企业自身的盈利模式有冲突,企业内部的矛盾无法得到解决。

此前,一位业内人士接受AI财经采访时称,国内某硬件企业内部有个数据,“同样计算量的云部署和硬件部署,收入比大概是1:5。一个生意,卖硬件是5亿元,卖云才1亿元。而且云达到盈亏平衡点需要忍耐数年。”

“你看整个公有云市场,还没有哪一家硬件厂商做公有云成功的先例。IBM、惠普、思科都没做起来。”一位公有云分销商说,“原因很简单,他们硬件销售额那么大,而公有云是要革硬件销售的命的,这些企业怎么革自己的命?”

二、选择第三方软件显然是低估了云的真正价值同时也高估了自己,而不肯长期投入更足证其云战略是为了有而有,并不是真信,是典型的投机。

热门技术与软件3年换一茬,而企业想要的是基业长青,于是技术风向一变,物是人非事事休。

所以,硬件企业在云计算的投入上,进退两难。当然,当为客户提供转型升级能力时,很多服务商自己却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很难让人信服具备这一能力。亚马逊平台支持了“黑色星期五”、微软office软件几乎垄断市场,开源阵营的云计算企业始终缺少大规模应用场景,从而证明自己的系统稳定性以及数据处理能力。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自然,全球市场也在用脚投票,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目前位居全球第一、第二;第三是来自中国的阿里云,应用的也是自己研发的飞天系统。而依靠OpenStack搭建系统,希望云计算提升业务的企业,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最终的判断是,曾经辉煌的硬件科技企业很难在云计算的道路上走得太深太远。老百姓信命,企业信基因。之所以把OpenStack拿出来说,并不是针对某个软件,它不仅仅是个表征,也是死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