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7種現象,寶寶怕是有蛔蟲了

粉哥導讀:嬰幼兒及兒童是蛔蟲感染的高發群體,是不是每年一定得給寶寶吃驅蟲藥呢?要知道驅蟲藥,在殺死寄生蟲的同時對身體傷害也很大。“打”蟲不是小事,關鍵是要有蟲可“打”,怎麼判斷寶寶感染上蛔蟲了呢?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些有用的判斷方法。

投稿:[email protected]

有這7種現象,寶寶怕是有蛔蟲了

蛔蟲是一種腸道寄生蟲,主要寄居在小腸內,但是幼蟲致病期會進入膽道及肺部,通過X線檢查可見幼蟲遊走現象;成蟲主要寄生在小腸內,以半消化的食物為主。可見,蛔蟲可以直接爭奪人體的營養,孩子感染了蛔蟲會營養不良,阻礙生長髮育,成人感染上蛔蟲影響身體健康。

蛔蟲感染的途徑

據統計,有60%-70%的人感染過蛔蟲。兒童的感染率比成人高,尤見3-12歲兒童群體,少部分嬰幼兒期也見感染,農村比城市更多。

寶寶染上蛔蟲的主要途徑:

①吃了汙染了蛔蟲卵的食物,比如生吃蔬菜瓜果染上蛔蟲。

②手被汙染,沾上蛔蟲卵,口中進入。

③生活環境不衛生。

④寶寶在戶外排便,尤其是農村,農村經常用到糞肥種植農作物,戶外草叢等處可能存在蛔蟲卵。

有這7種現象,寶寶怕是有蛔蟲了

出現以下7種表現可能有蛔蟲了

寶寶患有較輕的蛔蟲病無任何症狀,如果出現以下情況爸爸媽媽需要留意寶寶是否感染上了蛔蟲病。

1、長期食慾不振,面黃肌瘦,嚴重偏食,有異食癖,發燒,咳嗽等。

2、經常嘔吐、噁心,肚臍周圍的腹部一陣陣疼痛,按壓時比較柔軟,寶寶喜歡按摩腹部,敏感的家長按摩時能夠感覺到蛔蟲的聚散。

3、有的孩子會吐出蛔蟲或隨大便排出蛔蟲(太明顯的表現!)。

4、皮膚有淡色的白斑、鞏膜(白眼仁)有藍色斑點。

5、皮膚出現蕁麻疹、皮膚瘙癢,寶寶經常抓撓,易患結膜炎等。

6、突然右上腹間歇性絞痛,疼痛感向背部和下腹發散。這種疼痛對於年齡較小的嬰幼兒來說,無法很好判斷,會表達的寶寶能指出疼痛的部位。

7、寶寶若有營養不良現象,並有驚厥、磨牙、煩躁不安等現象時,有感染上蛔蟲的的可能。

以上除了2、3條能夠較準確判斷是否有蛔蟲外,其他症狀並不一定就是得了蛔蟲病,在此分析並總結給大家,意在更全面地幫你分析寶寶生病的原因,在遇到這些症狀時最好將蛔蟲也考慮進去。

發現症狀,不要盲目用藥,對不能確定的症狀,可帶寶寶去醫院檢查,確診感染了蛔蟲才能採取對症的治療方法。

有這7種現象,寶寶怕是有蛔蟲了

如果已經確診寶寶感染上蛔蟲病,需要按照兒科醫生的指導服用驅蟲藥。

常用的驅蟲藥

寶塔糖,這種形狀像個寶塔,顏色鮮豔,五顏六色,香甜可口,相信是80、90的父母的美好回憶。不僅可驅蛔蟲,也可驅饒蟲、鉤蟲等。

有這7種現象,寶寶怕是有蛔蟲了

目前市面上也有寶塔糖,毒性比以前的更小,更安全。除此之外還有左旋咪唑、甲苯咪唑、阿苯達唑等光譜驅蟲藥。

特別提醒!不能私自亂用驅蟲藥,有的家長怕寶寶感染上蛔蟲,有每年定期給孩子服用驅蟲藥的習慣。驅蟲藥對身體的副作用很大,不當服用會中毒,可能引起延遲性腦炎、肝臟損傷等症狀,用藥劑量不當會增強寄生蟲的抗藥性。

有這7種現象,寶寶怕是有蛔蟲了

怎麼預防寶寶蛔蟲病?

1、注意家庭環境衛生,勤洗手,勤換衣。

2、不給寶寶生吃蔬菜,吃水果先洗乾淨再去皮。

3、不能讓寶寶在不乾淨的地方大小便,保持廁所的衛生。

4、每年去醫院做一次寄生蟲的排查,可在秋冬季節檢查,如果已經感染上蛔蟲,很容易在大便中發現蟲卵。

5、掌握好驅蟲的季節,一般秋季易感染上蛔蟲,冬季成蟲長成寄居小腸內,正是驅蟲的季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