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李白《清平調》三首,趣說詩仙預言唐明皇與楊貴妃結局之准。

讀李白《清平調》三首,趣說詩仙預言唐明皇與楊貴妃結局之準。

清平調。大唐教坊曲名,後被用作為詞牌,與清平樂詞牌名有所不同。

詩仙李白的這三首《清平調》詞,屬於七言樂府詩。

漢承襲於秦制,大體相同。秦朝時設有樂府,為九卿中少府所轄屬官。漢初時,設有樂府令,掌管宗廟祭祀之禮樂。漢武帝時新立樂府,專職於製作雅樂,採集天下民歌。這些,為樂府的基本由來。

李白的《清平調》三首,創作於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年)左右。春日,唐玄宗與楊貴妃於宮中沉香亭觀賞牡丹花,宮中伶人慾彈曲表演歌舞助興。唐玄宗覺著“觀賞名花,還是同美人楊貴妃一起欣賞,不應該用以往的舊曲舊詞來掃雅興。”於是,便命人急宣召時任翰林供奉的李白進宮,於當場作寫了這三首七言樂府詩。

讀李白《清平調》三首,趣說詩仙預言唐明皇與楊貴妃結局之準。

​①《清平調》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唐玄宗命李白作詩填曲,李白自是不敢違背的。當時的李白是心懷能夠得唐玄宗賞識,而後能於朝中施展心中抱負的。而楊貴妃當時雖還未加封貴妃,明眼人都知道唐玄宗對她的寵愛加封是早晚的事。於是,這三首《清平調》也被人詬病為李白拍未來貴妃馬屁,討唐玄宗歡心的作品。

李白於詩中,將楊貴妃的衣裳化作了真正的羽衣霓裳般,映襯著她那略顯豐滿的玉容。

見雲的燦爛而想到其羽衣霓裳的華美豔麗,見花的豔麗盛開而想到其人的絕美容顏。參差交錯,如同百花錦簇著這花中貴妃。牡丹在露水中顯得更加的美豔動人,暗喻貴妃承君王恩澤,花容嬌美。

這如此之美的人,應是凡俗世間沒有的。這應該是來自崑崙仙山西王母的群玉山中、瑤池月臺下凡而來的九天仙子。凡間哪有這麼美的人嘛。

李白如此的誇讚楊貴妃,自然會贏得唐玄宗的開心,這可是他的女人啊,哪個男人不喜歡帶著一個屬於他的漂亮女人在人前炫耀。而女人又有誰不喜歡別人如此誇讚她的美麗呢?自然的,楊貴妃也十分高興。

只是,李白當時應該是忘了西王母是會發怒的。做為崑崙仙山之主,掌管著長生不死藥與天庭眾女仙,哪能讓座下仙女私下凡間呢?

嫦娥偷食靈藥而永遠困居月宮,董永與七仙女於七夕才能在鵲橋短暫相會。楊玉環不是嫦娥,更不是王母之女小七,最終殞命馬嵬坡下,不能迴歸仙山,更不可能與唐玄宗九天再相會。上窮碧落下黃泉,死生茫茫兩不見。

讀李白《清平調》三首,趣說詩仙預言唐明皇與楊貴妃結局之準。

②《清平調》其二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好嘛。接下來李白更誇張的讚美楊貴妃。像一枝沾衣欲溼的牡丹,雨露中散發陣陣芳香的嬌豔牡丹。這眼前的絕世佳人,就連楚襄王夢裡的巫山神女都不能與之比擬,若是楚襄王見過眼前的佳人,恐怕就不會再思慕他日日思念的巫山神女了。

世人皆言漢宮佳麗何其之多之美,漢成帝的女人趙飛燕算是名傳千古的美人了吧。可趙飛燕再美也得依靠妝容來顯現她的美,而眼前的楊貴妃呢?天然渾脫,麗質天成。

李白的這更上一層樓的誇讚自然是引得唐玄宗喜笑顏開,楊貴妃掩面莞爾。心說,這李白真真會說話,好感倍增,常常吟誦這三首詩。

只是,李白當時應該是忘了。巫山神女,襄王一夢。

而巫山雲雨,只是由神女幻化而成的一種自然現象。是根據中國原始宗教而形成的對於大自然及鬼神的一種崇拜。是戰國宋玉《高唐賦》裡的一種政治期望,期望神女與楚王天仙與地人的交合,降甘露於民,使穀物豐收,國家盛而強。

而趙飛燕,更是被世人稱之為淫惑漢成帝,致使漢成帝累死於荒淫。

結果,唐玄宗果真因美色荒於朝政。安史之亂,漁陽風湧而來的一把大火,把大唐給燒了個四野荒山,殘破凋零。

讀李白《清平調》三首,趣說詩仙預言唐明皇與楊貴妃結局之準。

​​​​③《清平調》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末尾,李白委婉的表示他是多麼的羨慕唐玄宗與楊貴妃這種只羨鴛鴦不羨仙的生活。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好嘛。這不夠,於是就用漢武帝時期李延年的《佳人歌》裡的傾城傾國之意,委婉的表示:貴妃如此傾城佳人,這世間當是已絕無僅有了。

傾國傾城的楊貴妃,牡丹花伴著傾國佳人。而牡丹失色,貴妃最美。唐玄宗痴迷的笑著,良辰美景,傾城貴妃,人生生活無限好,於是煩惱都隨風飄走了。慵懶的倚靠在欄杆上,美如畫。

只是,李白當時應該是忘記了。傾國傾城,最初的本源是指因女色亡國。

可能,李白、唐玄宗、楊貴妃都忘了關於傾國傾城的古老故事。《詩經》裡的“哲夫成城,哲婦傾城。”“赫赫宗周,褒姒滅之。”忘了周幽王因寵幸傾國傾城的絕代佳人褒姒,荒廢朝政。更為了博美人一笑,烽火戲諸侯,最後導致王死而美人無蹤,西周滅亡。

李白自己也沒想到,他無心的三首《清平調》,裡面的故事成了大唐衰落滅亡的翻版。無心的預言,結局之精準。一語成讖。

以上為趣說,莫太在意。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紅顏禍水,太多的只是強加的罪責。

讀李白《清平調》三首,趣說詩仙預言唐明皇與楊貴妃結局之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