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精神的特質》研討會之嘉賓評議一(張龍)

《中國文化精神的特質》研討會之嘉賓評議一(張龍)

徐治道:

感謝郭齊勇老師的精彩演講!

下面,進行第三項議程,嘉賓評議。

首先請歷史學博士、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責任編輯,《中國文化精神的特質》責任編輯張龍老師評議,大家歡迎!

《中國文化精神的特質》研討會之嘉賓評議一(張龍)

(照片由評議嘉賓本人提供)

張龍:

近年來,中國傳統文化日益受到國人的關注。在出版行業,如何做好中國傳統文化與出版業的銜接,見仁見智。出版傳統文化經典的註釋本、圖文本、影印本,編輯出版傳統文化教材,目前已方興未艾,漸成規模。對於不具有這方面優勢的出版機構,要想在傳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有所作為,則不得不從自身出版思路、作者資源出發,另闢蹊徑。

主題出版是近幾年出現的新事物,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同時,弘揚優秀中國傳統文化也屬於主題出版的範疇。2015年,三聯書店出版了陳來先生《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國學流變與傳統價值觀》,開啟了我店主題出版的新模式。該書出版以後,受到了廣大讀者的認可,許多出版同行參考其主題、內容,推出了一些具有影響力的主題出版物。在這種形勢下,我們並沒有急於推出新的作品,而是在努力選擇合適的作者與作品,直到郭齊勇先生《中國文化精神的特質》的出版。

郭齊勇先生是我們三聯書店的作者、老朋友。2017年初春,我登門拜會了郭先生。與郭先生見面的時間不長,我主要表達了希望郭先生能夠圍繞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題編一部演講集,內容要兼具學術性與普及性。郭先生爽快地接受了我的請求,不久就發來整理好的書稿。在書稿的編輯過程中,我們對於篇目安排進行了溝通,最終確定了目前正文四篇、附錄五篇的全書結構。

誠如郭先生書中所講,《中國文化精神的特質》的內容,主要是國學常識及中國文化與現代化的關係等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作者在多年深耕中國傳統文化、對比西方文化的基礎上,概括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特質是:和而不同, 厚德載物; 剛健自強, 生生不息; 仁義至上, 人格獨立; 民為邦本, 本固邦寧; 整體把握, 辯證思維; 經世務實, 戒奢以儉。此外,作者把中國哲學的精神與特點歸納為七點: 存有連續與生機自然, 整體和諧與天人合一, 自強不息與創造革新, 德性修養與內在超越, 秩序建構與正義訴求, 具體理性與象數思維, 知行合一與簡易精神。這些對中國傳統文化"定性"的概括,對於普通中國讀者和廣大海外讀者瞭解中國傳統文化,對於文化自覺、文明比較與文明對話有著積極意義。同時,作者極為關注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社會的指導與啟示。《儒釋道三家的人生智慧》《中國的管理智慧與方法》兩文對儒釋道三家做人做事的智慧進行了透徹地介紹。作者強調,中國文化就是我們做人做事之正道, 在今天乃至今後仍富有生命力, 因而不是什麼國故。作者在概括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始終堅持古為今用, 不主張食古不化,認為中國古代文化可以作創造性的現代轉化。這個認識是非常重要的,指導我們在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上,既要不忘本來,更要面向未來。

作為郭先生這種身份和地位的學者,仍願意走出書齋,走進願意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讀者身邊,針對如何更好地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而孜孜不倦、解疑釋惑,充分體現了郭先生的學者風範與社會擔當。希望通過《中國文化精神的特質》的出版發行,使得更多的人能夠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為人處世的智慧。

徐治道:

感謝張龍老師的精彩評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