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領域,機器人+人工智慧技術在未來將成爲標配!

8月17日,在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中國電子學會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8)》顯示,全球機器人產業市場規模正在快速增長。2018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298.2億美元,2013-2018年的平均增長率約為15.1%。

國際機器人聯盟(IFR)將機器人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我國根據實際情況,又增加了一類特種機器人。

從細分領域來看,目前服務機器人正在迎來發展的黃金時代,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領域的亮點更值得垂直行業關注,尤其是水下機器人和煤炭開採等領域。從市場份額來看,2018年服務機器人市場為92.5美元,工業機器人市場為168.2億美元,特種機器人市場37.5億美元。

在能源領域,機器人+人工智能技術在未來將成為標配!

從全球來看,採礦活動向海底延伸催生深海採礦機器人。目前,聯合國國際海底管理局(ISA)已批准20餘份海底探索和採礦合同,涵蓋數十萬平方英里海域。未來,深海採礦機器人將成為海底勘探和礦藏挖掘的主力。

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鸚鵡螺礦業公司委託英國企業Soil機器動力公司打造了世界上首批深海挖礦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在接近零度和超過150個大氣壓的環境下操作,最小的機器人重達200噸,配有攝像頭以及3D聲納傳感器。機器人三個一組,協同作業。由名為“輔助切割機”和“主切割機”的機器人打開通路,並由名為“收集機”的機器人通過內部的管道吸取海水、泥漿,傳遞到海面的輪船上。

在能源領域,機器人+人工智能技術在未來將成為標配!

在我國,特種機器人、水下機器人等產品研製不斷取得新進展。如中車時代電氣公司研製出世界上最大噸位深水挖溝犁,填補了我國深海機器人裝備製造領域空白;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搭載的纜控式無人潛水器“發現”號與自治式水下機器人“探索”號在南海北部實現首次深海交會拍攝。

工業機器人則呈現出下游用戶轉型自供機器人的趨勢,比如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旗下神華集團公司自主首創研發了無人採煤智能機器人,建立了閉環採煤智能控制新方法,進一步達到一人巡視、無人操作的可視化遠程人工干預型智能採煤。

在能源領域,機器人+人工智能技術在未來將成為標配!

在能源領域,機器人+人工智能技術未來或許會成為標配。中國電子學會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十大最具成長性技術展望》認為,雲端人工智能技術將廣泛應用於醫療、製造、能源、教育等多個行業和領域。

據美國普渡大學教授Richard Voyles介紹,美國能源部正在進行的核廢物隔離試驗場,以及在普利茅斯的氣體擴散場,都在嘗試將無人機與物聯網技術結合起來進行研發,以減少危廢物品的影響範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