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相:小船公司和大貨代在賺錢,大船公司財報卻開啓「比慘」模式

上週搜航網報道過最會賺錢的船公司美森(Matson),在其發佈的第二季度財報中,淨收入為3260萬美元,淨利潤同比飆升35.8%!

而週末,全球最大的貨代德迅(Kuehne+Nagel),2018年上半年財報也出來了,利潤比2017年上半年增長12.7%

小船公司Matson賺錢了,大貨代也賺錢了,今年國際航運業應該有機會“多收三五斗”了嗎?

答案是: Sorry!

怪相:小船公司和大貨代在賺錢,大船公司財報卻開啟“比慘”模式

近日全球第8大航運公司陽明海運公佈2018第二季營運成果,第二季度淨虧損38億新臺幣(約1.24億美元),上半年淨虧1.88億美元 !已連續兩季度深陷虧損泥潭。

這是個案嗎?

再看看另外一家航運巨頭,全球第五大班輪公司赫伯羅特財報顯示,其上半年淨虧1.16億美元,也是連續兩個季度都是虧損。

賺錢的原因各不同,但虧錢的理由很顯然: 兩個船公司給出的虧損原因都是:主要是由於燃油價格大幅上漲,營運成本上升造成的。

另外,最大的航運巨頭馬士基也下調盈利預期,將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預期從最初的40 - 50億美元下調至35 - 45億美元。馬士基表示,預計2018年仍將盈利,不過並未提及是否仍將超過2017年3.56億美元的利潤。

當然,這個國際班輪業也還是有實現盈利的,比如CMA CGM和萬海分別實現了1.6%和1%的營業利潤率。

Alphaliner指出,其餘八家航運公司均報告利潤率均為負,其中現代海運(HMM)連續第八個季度排名墊底,利潤率為負15.6%。

怪相:小船公司和大貨代在賺錢,大船公司財報卻開啟“比慘”模式

陽明海運表示:“儘管我們看到集裝箱船行業的其它公司也面臨著類似的困境,但陽明預計,在供需比不斷改善的推動下,下半年的形勢將好轉。”

赫伯羅特首席執行官Rolf Habben Jansen表示:“在今年剩下的時間裡,我們看到市場環境在緩慢但穩步改善中,但我們必須要承認,仍有重大的地緣政治不確定因素可能影響市場。這隻會強化在必要時能夠快速做出反應的必要性——因此赫伯羅特將加速一些數字化計劃,並在今年年底前最終確定我們的新戰略。”

怪相:小船公司和大貨代在賺錢,大船公司財報卻開啟“比慘”模式

據分析機構德魯裡說,集裝箱航運業在連續六年虧損之後,在2017年賺了大約70億美元。然而,由於燃料價格不斷上漲、租賃/內陸成本上升以及對海洋產能過剩的擔憂衝擊了第一季度和上半年的業績,對2018年將令人鼓舞的初步預測被緩慢的開局所取代。

海運市場因燃油價格上漲超過預期,上半年平均燃油價格較去年同期漲幅約達25%,造成公司成本增加,又根據國際知名海運顧問機構Alphaliner最新資料,今年供給成長為5.9%,需求成長為4.6%,市場仍處於供給大於需求的情勢,造成上半年平均運價較去年同期下跌約10%左右,且隨著國際貿易情勢的變化,今年航運產業的經營環境更為艱鉅且極具挑戰。

然而,2019年相較於今年樂觀,預估市場供給成長為3.7%,需求成長為4.2%,供需情形預計將呈現反轉,有利於航商明年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