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財報”摸底:74家負債率達100% 30%現金流為負

6月20日,新三板企業興邦車業(836929.OC)因貸款逾期、涉及重大訴訟、工廠停工遭主辦券商華創證券提示風險。

結合公司2017年披露的年報數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這些變故早有預兆。2017年底,公司就已陷入高額負債和現金流緊張的局面。

其資產負債率高達68.33%,同時淨利潤、經營中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紛紛出現負值,分別為-189.67萬元和-1462.41萬元。此外,高負債成本令公司財務費用陡升78.21%,達469.33萬元,其中利息支出增加40.40萬元。

新三板企業“三高”現狀的一角

近年來,新三板企業因資產負債率過高、現金流緊張,發生債務逾期,面臨訴訟糾紛,嚴重拖累公司生產經營的例子數不勝數。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0日,已有987例新三板企業涉訴案件,涉及掛牌公司712家,19家涉訴企業淨資產為負值,270家企業2017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為負值,兩家企業財務費用佔總營收比例超過100%。

“債務逾期、現金流緊張在很多中小企業中都有出現,由於現在金融政策收緊,企業抗風險能力比較弱。不只是三板市場,部分A股企業也面臨資金緊張的情況。”6月20日,北京一家中型券商新三板證券分析師對記者說道。

“三高”企業頻現

A股市場不斷警示風險的同時,新三板企業的“三高”風險同樣不容忽視,其“三高企業”數量更為龐大。

根據wind數據顯示,新三板上資產負債率超過100%的企業有74家,2017年經營活動中產生的淨現金流為負的有4474家企業(佔比為39.67%);財務費用佔營收比例超過100%的企業則有14家(佔比0.12%)。

同期,A股市場上該數值分別為16家(佔比0.45%)、910家(佔比25.80%)和7家(0.20%)。

上述證券分析師表示:“新三板企業規模相對較小,融資渠道也相對也有限,所以更容易出現三高情況。”

“對於高負債情況,也要視企業性質和商業模式而定,很多國有企業、商業模式固定的行業高負債其實很正常。另外,像有些零售行業,自身資產比重較少,同時商業模式上對客戶提供一定的賬期,從而導致高負債。” 6月20日,安信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諸海濱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

細分來看,74家資產負債率超過100%的新三板企業,由於淨資產為負值,無一例外都被實施風險警示。其中ST展唐(430635.OC)、ST誼盛(430684.OC)、ST明威(834638.OC)這三家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甚至超過了驚人的1000%。

高額負債之下,財務費用,成了部分企業主要的費用支出,如ST泰壹(835986.OC)2017年的財務費用是其當年營業收入的113倍。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資產負債率過高的企業大多面臨著現金流緊張的局面,74家被實施風險警示的企業中,有56家企業2017年經營過程中現金流為負值,佔比超過75.68%。

“三高”特徵最為明顯的莫過於ST廣通(836570.OC),其2017年資產負債率高達175.05%,經營業績更是每況愈下,2017年實現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771.03萬元,比去年同期虧幅擴大了695.43%。2017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更是跌至-1061.57萬元。

市場影響有限

越來越多的“三高企業”陷入了資金緊張的難題。“主要是現在市場內資金偏緊,新三板企業相對於普通企業而言並不具備優勢,籌措資金也不容易。”上述證券分析師說道。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三高”企業在新三板市場中規模更大,但有業內人士認為對市場的衝擊並不大,因為新三板企業活躍度並不高。具體來看,74家資產負債率超過100%的企業則均為基礎層企業。而資產負債率超過80%的高負債企業則有462家,其中299家企業掛牌後從未融資,218家企業掛牌後從未進行過股權交易。

4474家淨現金流為負的三板企業中,有1841家企業從未進行過交易,另有568家企業上市以來總成交額不超過100萬元。

在諸海濱看來,新三板與A股中的“三高企業”之間可比性並不強。“有些三板公司一不交易,二沒融過資,它在三板掛牌更多是基於規範運作的考慮,真正有影響的企業是股東數量比較多、交易活躍的企業,但是這部分企業在新三板上數量有限。一般具備‘三高’特徵的企業,多為傳統制造企業,交易並不活躍,對市場影響有限。”諸海濱表示。

新三板“财报”摸底:74家负债率达100% 30%现金流为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