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入局」新三板,細則仍待明確!

文/掘金時代

新三板市場交易量大幅萎縮,正經歷著嚴峻挑戰,而日前的兩則消息無疑給新三板注入了強心劑。從監管層釋放出來的信號來看,外資、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有望加速入局新三板。

近日,全國股轉系統傳出消息稱,國務院日前印發有關通知表示,明確“比照上市公司相關規定,允許外商投資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6月25日,人民銀行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中提到,推動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進入新三板。兩則消息均指向推動機構投資者入局新三板。

公募基金“入局”新三板,細則仍待明確!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表示,現在新三板的成交量和活躍程度在大幅下降,政策的支持和機構投資者的進入是三板目前非常需要的,這些措施也會對新三板市場和優質企業產生重要的作用。

也有業內人士表達了困惑,華南某基金公司專戶投資總監坦言,在主板處於“失血”的狀態下,鼓勵大家再去加大新三板投資力度,有點“摸不清”意圖,需要待細則出臺。但他也表示,主要目的之一肯定是加強新三板流動性,提升市場估值定價功能。

公募基金“入局”新三板,細則仍待明確!

有不少業內人士表示, 新三板市場體制機制改革建設需綜合考慮多方面影響因素,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公募基金入市面臨兩大關鍵問題,一是公募基金產品設計的門檻如何與新三板市場投資者門檻相匹配。以前僅有特定投資者能投資新三板,但現在普通投資者要進入,細則方面應該會對投資者適當性重新做出要求。二是公募基金入市形式待確定,考慮擴大原有基金投資範圍還是新設一類產品。如果擴大原有基金投資範圍,就需要開持有人大會修改合同;新設產品則需要更長週期,且風險更不可控。

公募基金“入局”新三板,細則仍待明確!

三類股東的問題也被頻繁提起,廣證恆生分析師陸彬彬表示,公募基金產品在IPO審核時是否需要保持與“三類股東”一致的核查標準,同樣需要被明確。這位分析師還提到了管理人收益匹配的問題,新三板市場調研和數據收集的成本相對較高,但公募對這些小市值公司可投入資金規模卻不大,實際操作中如何平衡成本與收益是個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