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到底有多火?公募、私募、信託等多路機構蓄勢待發

新基建不斷提速,公募、私募、信託等多路機構紛紛瞄準機會,積極佈局。業內人士認為,新基建將迎來一輪快速發展,現在是較好的投資窗口期。

公募密集調研加緊佈局

各部委、各地區不斷加大對5G等新基建的扶持力度,公募的調研路線也從在線科技、泛科技等概念股轉向新基建板塊。

“新基建”到底有多火?公募、私募、信託等多路機構蓄勢待發

“新基建”到底有多火?公募、私募、信託等多路機構蓄勢待發

數據統計,3月以來(截至3月26日),共有212家基金公司調研了123家上市公司。

在密集調研後,多家公募快速佈局新基建主題ETF。證監會公示信息顯示,3月份以來已有7家公募上報了新基建相關的指數型基金。

據悉,博時、招商、南方基金產品跟蹤的是新基建50指數,華夏、華安基金產品跟蹤的是新基建指數,嘉實、鵬華基金產品目前跟蹤的是中證基建指數。

國商信聯的專家分析稱,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態勢持續向好,復工復產有序推進,財政、貨幣、產業政策陸續加碼,A股中受益於強大內需市場、與海外供應鏈關係較弱的公司或將呈現較好的投資機會。因此,當前時點投資佈局更偏向新基建板塊,而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和創新藥等板塊或出現階段性調整。

私募、信託緊盯風口

同樣瞄準新基建的還有私募和信託。

調查數據顯示,65.96%的私募認為,在政策加碼背景下,新基建大概率會成為未來市場的投資主線,而且隨著國內經濟基本面企穩,當前是較好的佈局時點;其餘34.04%的私募則認為,新基建板塊能否成為行情主線還有待觀察,目前相當一部分股票估值仍過高,並非佈局良機。

“現在大家都比較看好新基建的上漲邏輯,但什麼時候入場仍有分歧。” 國商信聯的專家表示,上半年受疫情影響,消費、出口等行業承受較大壓力,投資將是拉動今年GDP穩定增長的重要方式,而政府引導的新基建則是重中之重,相關股票會有較好表現。目前該領域中一部分股票尚在高位不適合入場,但對於估值合理的股票,現在是盡調研究的最好時機。

另外,信託融資一直是基建領域的重要資金來源,多家信託公司表示,在政策紅利陸續釋放的背景下,新基建投資或成為完成今年戰略目標的重要力量。

城投加碼進軍,銀行信貸放鬆仍守“紅線”

城投仍是基建投資的重要主體。

據瞭解,隨著疫情好轉,基建項目持續開工,一些城投增加了項目計劃。根據形勢變化,部分城投甚至申報了新基建範疇類的項目。不過,東北地區某區縣投融資中心負責人坦言,“疫情之後的新基建,是蹭熱點的炒作,並非技術層面的思考。城投公司對舊基建比較擅長、熟悉,但對新基建並不熟悉,未來項目如何運作、如何盈利都是考驗。”

在融資端,除三大政策性銀行外,近期國有大行也加大對重大項目的資金支持,對重大基建項目貸款有放鬆。比如項目資本金比例可執行行業最低資本金比例;項目手續不齊全,亦可發放部分前期貸款。其邏輯在於受疫情影響居民部門新增貸款下降,銀行缺優質資產。

但不新增隱性債務仍是貸款“紅線”。某國有大行的金融服務方案稱,(信貸投放)要嚴格執行監管政策,以不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為前提,妥善安排在財政部隱性債務清單中的債務化解,強化區域、項目選擇,擇優置換。

最後,國商信聯的專家指出,無論是長期實現中國高質量發展,還是短期應對疫情和經濟下行,新基建都是最有效的抓手。新基建短期有利於擴大有效需求,穩增長、穩就業,長期有利於增加有效供給,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潛力,推動改革創新,改善民生福利。未來20年,支撐中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新基建是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互聯網等科技創新領域基礎設施,以及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消費升級領域的基礎設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