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2000多家電影院倒閉,影院行業未來會將如何轉型?

狂奔的米樂


疫情衝擊整個世界、渉及除財政拔款的事業單位各行各業。家家都有難唸的經、電影行業倒閉、轉型未必可行?我的看法是勒緊褲腰帶,靜觀其變、等待疫惰過後曙光的到來……。


康記741


這種情況受影響的又何止是影院?但是我覺得轉型是沒有必要的,我們還要持樂觀態度的。電影院作為文化傳播的平臺之一,對於老百姓文娛生活來說是很重要的。隨著疫情的逐漸走遠,恢復只是時間問題。面對疫情,我們能做的最多的還是堅守崗位,做好自己,不給國家添麻煩,相信黨和國家抗擊疫情一定會取得勝利!讓我們共同努力!


菜刀砍螞蟻


數據顯示,2020年初至今,有5328家影視公司註銷或吊銷,是2019年全年註銷或吊銷數量的1.78倍;今年前兩個月,影院類企業新增不到8000家,與2019年同期相比,新增數量下滑25%;全國影院票房幾乎歸零,大量劇組暫停工作,不少已運作項目的前期劇本創作及後期製作也有所延緩。

疫情對影視行業的影響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影院類企業新增有1.5萬家,與此同時,受多方面因素影響,2020年前三個月已經有2801家相關企業註銷或者吊銷。其中北京致藝星河、天津體迷網絡、廣州天使禮客等公司曾經還獲得融資。

不過廣東北京浙江等地企業註銷數量較多也與當地企業數量多頗有關係。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共有47萬家企業從事影院相關的業務。

從區域數量上來看,廣東省數量最多,達12萬家;北京市和山東省居第二三位,分別為3.2萬家和3.1萬家,與註冊量第一名的廣東省相差較遠。

上市公司業績受疫情影響也較深。數據顯示,經營範圍含“影院”的上市公司共有7家,其中3家發佈了一季度業績預告,均為首虧,且無一例外均提到受疫情影響。

如何化解風險?

化解當下影視產業風險,須加強數字化管理、推廣線上辦公;推動影視企業由要素投入向內生效率升級轉型;嘗試在線虛擬體驗模式,不斷提升線上體驗度、參與感、滿足感;影院不妨以線上會員群和社交群為主要陣地,以“消”帶養,充分挖掘私域流量價值,採取電影卡預售、會員優惠購、線上賣品出售等措施,儘可能回籠現金;加快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影視類應用,不斷催生影視新業態新生態新標準。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20-2025年影視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顯示:

在國外,影視基地主要呈現兩種模式,一種是影視主題娛樂公園,即圍繞品牌及電影、卡通人物開發多功能體驗式大型遊樂項目及衍生產品,如迪斯尼樂園和環球影城等;二是影視產業功能聚合中心,即將電影籌拍、後期製作、出品等影視專業功能聚合在一起的產業中心,如美國的好萊塢、印度的寶萊塢等。

分析顯示,我國影視基地最早起源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各大影業公司的片場、攝影棚和外景地,三四十年代在上海、長春等地已見雛形。影視基地基本上都是在佔地面積廣闊的地區進行人工建造,只要地質地形條件允許都可以進行建造;對自然資源的依賴多是受到氣候條件或水資源丰度的影響。中國幾乎每個省都有影視基地,但成型的不多,而規模小的影視拍攝基地更是星羅棋佈。這些影視城大部分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都已分別建有多座影視城,其中,僅浙江省就有橫店影視城、象山影視城、杭嘉湖古鎮系列、寧紹古蹟等眾多影視基地。

環渤海與東南沿海區域內影視基地區數量約佔全國總量的55%。中國影視基地區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以北京、雲南、江蘇、山東、浙江、遼寧、黑龍江、河北等省市居多,此外,安徽、湖南、河南等中部地區的影視基地區建設正在加速。

當下,隨著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作用和地位不斷上升,影視行業的發展逐漸成為文化產業整體發展中表現最為搶眼的一抹亮色。近年來,在諸多利好政策的推動下,各路資本紛紛湧入,攪動著影視市場的一池春水。據中國電影家協會主編的《2018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顯示,中國電影產業直接市場規模近600億元,觀影人次達16.2億,是中國文化產業的龍頭之一。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電影票房為200億元,超過北美同期的28.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3億元),創下了全球單一國家季度票房最高紀錄,首次成為世界第一。毋庸置疑,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影消費市場,且還有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可以挖掘。

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採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諮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出版的《2020-2025年影視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