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種較爲常用的古幣珍品鑑僞方法

(1)縫衣鋼針測試法

5種較為常用的古幣珍品鑑偽方法

古錢的真鏽不但附著力強而且比較固硬,將縫衣鋼針尖頭朝下立於古錢上,豎直下壓,待放手後,鋼針會倒下去;如是偽品,由於鏽中摻入粘合劑之類的東西,具有輕微彈性,鋼針不易倒下。

(2)沸水燒煮法

5種較為常用的古幣珍品鑑偽方法

古錢表面上往往附著紅綠鏽,真幣的鏽附著力較強。所以凡是見到鏽色可疑的“珍品”,可把它們放入沸水燒煮約30分鐘,經燒煮後,鏽跡脫離的是偽品,而真品鏽跡不易脫離。

(3)比較版別法

5種較為常用的古幣珍品鑑偽方法

古錢幣的製作不同於民國時期的機制錢幣,其鑄造模具(母錢)均由手工雕刻而成,雖然當時也有專門的審查監督機構驗收模具,但難免會有檢驗上的疏漏,所以,便會產生一些有差異版別幣種的流出,形成珍品。而在這些異版幣之中,枚幣之間多少也會有些不堪明顯的差別。如遇有一批“珍品”,它們的版別一模一樣,甚至就連局部的凸陷程度也分毫不差,那麼這批“珍品”便有作偽之嫌。

(4)觀察銅色法

5種較為常用的古幣珍品鑑偽方法

一般古幣的材質大致可分為紅銅、黃銅、青銅3種。明代之前的錢幣大多由青銅所鑄,而沒有黃銅材質的錢幣。青銅錢幣較易斷裂,而黃銅幣則不然。

(5)辨聲聽音法

5種較為常用的古幣珍品鑑偽方法

​古錢幣距今年代越是久遠,其聲音越沉悶。

以上是5種較為常用的古幣珍品鑑偽方法。但近一時期以來,市場上發現了作偽手段十分“現代化、高科技化”的珍幣贗品。如用現代微型銑床和磨床合作加工一枚真的普通品,使其變成另種珍品;先用拓片掃描,後用激光製版等。這些贗品一般較難鑑別,這就需要集藏者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做到“二多”,即多看古幣圖譜書錄,多接觸古幣實物。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鑑別古錢真偽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