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第一次發燒,你們是怎麼處理的?

zjp1860


1、首先根據嬰兒大於3個月和小於3個月以下區別對待,月齡越低的越要重視。

2、嬰兒體溫測量部位以肛門溫度和腋下溫度為主,嬰兒耳道狹小用耳溫槍容易測量不準確。

3、嬰兒測量工具準備,以電子體溫計最適宜,水銀體溫計容易破碎而發生汞暴露。

4、家庭準備退燒藥物,6個月以下泰諾滴劑,大於6個月美林。

5、寶寶精神好,可以先觀察,家庭護理,不一定發燒就往醫院跑。

6、體溫高低不一定與疾病嚴重程度成正常。

7、精神狀態是疾病輕重的關鍵因素,體溫高有可能是幼兒急疹,體溫低燒伴精神不好,嘔吐嗜睡有可能是腦炎,所以一定要重視寶寶精神狀態。

8、區別對待體溫是退而復升,還是持續高燒,持續高燒是要及時就診。

9、任何疾病的發燒超過3天沒有退燒需要尋找醫生判斷或者化驗血液明確感染性質和嚴重程度。

10、寶寶舒服時,不要因為低燒頻繁使用物理降溫和使用抗感冒藥物。

11、既不要盲目就醫,也不能過度自信,自己想當然判斷,對待嬰兒發燒務必謹慎,淡定,理性,科學態度。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必刪,請聯繫本人)

柯大夫為兒科主任醫師,臨床工作經驗豐富,擅長兒童消化,呼吸系統疾病,慢性咳嗽,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異常,慢性腹瀉,牛奶蛋白過敏等疑難雜症及嬰幼兒營養髮育及餵養諮詢。有關兒科專業諮詢請來好大夫在線找柯友建主任。

與健康為伴,與醫生為友,歡迎轉發點贊、評論關注,點贊分享更是一種美德。有問題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時間會對典型提問針對性回答。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生了麼為你解答,四個要點,希望能幫到你。


01 寶媽能做什麼?

  • 一般來說,寶寶體溫沒有超過38.5°C時可選擇物理的方式控制體溫;

  • 若是寶寶體溫超過38.5°C,請寶媽立即帶寶寶前往醫院就醫,遵醫囑採取措施;

  • 若寶寶持續一段時間的體溫範圍都是超過37.4°C但在38.5°C以下,也請寶媽提高警惕,及時送寶寶就醫。


02 如何給寶寶測量體溫?

測量方法:測腋溫或者測肛溫。生了麼建議寶媽採取測腋溫的方式。測腋溫較為溫和,寶寶也易接受;而測肛溫則必須插入肛門內,易給寶寶造成較大的刺激性,給寶寶帶來不適感。

測量工具:電子體溫計。目前市面上測量體溫的工具有電子體溫計、水銀體溫計、耳溫槍。水銀體溫計易碎,且水銀含有劇毒,不推薦給寶寶使用;特別要注意的是,不建議三歲以下的寶寶使用耳溫槍測試體溫,因為寶寶耳道沒有發育完全,使用耳溫槍容易出現誤差,體溫結果不準確。

測量時間:使用電子體溫計測量,一般2-3分鐘即可。測量完畢後體溫計會自動蜂鳴提示已測量完畢。

注意事項:給寶寶測量體溫時,應避開寶寶進食、洗澡或是運動,不然寶寶體溫波動較大,測量結果不準,容易耽誤病情判斷。


03 如何給寶寶降溫?

  1. 遵醫囑,按時按量服用藥物

  2. 在家採取物理方法降溫

物理降溫方法:

多睡眠——睡眠能夠讓身體減少能量消耗,有助於寶寶身體恢復;

多喝溫水——多喝水有助於寶寶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也有助於寶寶發汗,把毒素通過汗液排出體外;

適當增減衣物——發燒寶寶的體溫與平常體溫不同,寶媽應關注寶寶的實際情況,判斷是否需要增減衣物;

敷冷毛巾——用冷毛巾敷在寶寶額頭退燒,也可遵醫囑敷退熱貼,4歲以上的寶寶可以採用冷水枕;

泡熱水澡——用37℃左右的溫水給寶寶泡澡,泡10-15分鐘即可。泡澡可令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通風散熱——保持空氣流通,使空氣對流,不悶著熱著寶寶,但也要注意別讓寶寶受涼。


04 發燒寶寶飲食注意事項

發燒寶寶的飲食更需要注意,不能給寶寶加重負擔,延緩身體恢復。

不宜滋補——有些寶寶發燒,小臉蛋通紅,寶媽可心疼了,想要給寶寶好好補補。可是發燒期間可不是滋補的好時機。身體在發燒,卻進食滋補食物,這會加重寶寶身體負擔;

不宜進食生冷食物——寶寶發燒期間,身體機能下降,腸胃較平時更為虛弱。此時進食生冷食物,則會加重寶寶腸胃負擔;

不宜多吃雞蛋——雞蛋中富含蛋白質,食用雞蛋會使體內熱量增加,體溫上升,不利於發燒寶寶降低身體溫度。


生了麼


嬰兒第一次發燒是寶爸寶媽必然會遇到的事情,心急如焚、恐懼、無助、自責等心理狀態也許是必然,處理方法也會不盡相同。那麼,嬰兒第一次發燒要怎麼處理呢?

其實,嬰兒在出生後的第一次發燒,並不可怕,也並非因為媽媽們沒有照顧好所致,而是每一個寶寶都要經歷的由母體免疫向自身免疫轉變而發生的適應性反應,是建立自身免疫系統所必須經歷的過程。因此,嬰兒第一次發燒的時間,大部分集中在嬰兒斷奶後的一段時期內。也就是說,在純母乳餵養期內嬰兒是不會出現發燒的現象(個例除外),原因是母乳中含有嬰兒所需的抗體。

處理嬰兒在出生後的第一次發燒,首先需要明確嬰兒發燒原因。究其原因,除了生病感染以外,更常見的是長牙、幼兒急診和接種疫苗後的發燒。長牙時引起的發燒大多是低燒,而且伴隨的症狀是寶寶大量流口水,很容易區分。幼兒急診是在臨床上屬於馬後炮的診斷,血常規檢查中基本是病毒感染,而且一定是燒退疹出,基本是高燒39度以上,連燒三天,退燒後才會出現全身大面積的玫瑰樣疹子;接種疫苗後的發燒大多是中低燒,極少出現高燒情況,這個需要臨時根據症狀來判斷的。嬰兒發燒得找原因,只有對因處理才是上策。

一般處理方法:

1、小嬰兒在不超過38.5度的發燒時,可採取物理降溫的方式,如用25%-50%酒精擦浴、頭部冷敷、溼敷、溫水擦拭等方法,如果是平常熱愛洗澡的寶寶,可通過洗溫水澡的方式進行全身降溫。需要注意的是,小嬰兒在剛退燒時,身體還是處於耗能狀態,必須進行保暖工作,切勿因為剛退燒的機體免疫力降低而造成二次受涼。

2、物理降溫無效,需要及時醫院就診,確認何種類型感染的發燒,再採取措施。如果是細菌性有炎症,那適量的服用抗生素是有必要的。如果是病毒性,但溫度很高,伴隨嬰兒精神不好,取採取服食退燒藥治療,避免高熱驚厥。事實上大部分嬰兒第一次發燒都是在半夜,所以家裡常備基礎的退熱貼為宜。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先簡單說下我的處理方法,一切參照兒科大夫崔大夫的方法。

未超過38.5 時,給孩子多喝水,物理降溫,擦拭腋下,腹股溝,大腿,額頭,脖子,腳心,肚皮保暖!必要的時候可以在確保溫度的前提下,給孩子衝個溫水澡,不要穿蓋過多,不要捂著孩子!多飲水。如果是疫苗引起的發燒,就更不要驚慌了。

如果超過38.5 要給孩子吃退燒藥,首選是小兒泰諾林,如果不能退熱,可以嘗試給孩子吃小兒美林!藥量要足夠,不要覺得吃點試試,反而不行。如果高溫,一定要注意別高溫驚厥。

為什麼不跑醫院是因為發燒24小時內,驗血也看不出來什麼

第二,醫院都是發燒感冒咳嗽的患兒,容易交叉感染。



以下是整理自崔玉濤微博

發熱和出疹都是小兒常見疾病問題。發熱同時出疹,應考慮麻疹、風疹、水痘、猩紅熱等感染性疾病,還要考慮藥物引發的藥疹,有時還會見到熱疹(特別是在夏季)。發熱之後出疹,主要見於病毒感染,典型的是幼兒急疹(熱退疹出)。無論皮疹與發熱的連帶關係如何,出疹還是應尋找醫生確診。

孩子出現發熱時,可以繼續呆在用空調的房間。如果退熱過程中出汗,及時擦拭汗液。如果停止使用空調造成環境溫度增加,會不利於散熱,不利於退熱。

熱性驚厥多是由於高熱所致神經系統不穩定所致,所見於6歲以內的兒童,以3歲內幼兒多見。熱性驚厥後,進行腦電圖等檢查排除癲癇等神經系統本身疾病。由於熱性驚厥可反覆出現,再次發熱時,可在38度即給孩子服退熱藥。當孩子上幼兒園時,可以與老師交流,出現發熱時及時給孩子服用藥物.

高熱時,建議兩種退熱藥(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交替使用,目的是在保持退熱效果同時,減少每種藥物使用總量,可避免藥物的副作用。但退熱藥只是調控大腦體溫調節中樞。是否能最終達到退熱效果,還與體內水分有關。一定多給孩子飲水,否則就會出現,越用退熱藥,效果越不顯著的現象。

任何致熱源都可引起發熱,致熱源包括病毒、細菌、過敏原等。有時,運動後也會出現發熱。人體抵抗力強,並不意味著不得病,而是意味遇到感染等病症後,很快能夠抵抗過去。如果孩子發熱後,很快恢復正常,就說明孩子抵抗力強。為此,家長不要憂慮。

發熱時,特別是高熱,可以使用溫水浴或溫溼敷。由於皮膚可以主動調節體內的散熱,皮膚血管擴張,易於體內熱量散發到環境內;皮膚收縮,易於保持體內熱量。溫水澡或溫溼敷可以促進皮膚血管擴張,易於體內熱量散發,易於降溫。只要使用水的溫度高於皮膚溫度,即可達到以上效果。

病毒感染往往會引起高熱,體溫可達39-40度。不要因體溫的高低判斷病情的程度。高熱時,只要小兒精神狀態好,同時不伴有嚴重咳嗽或腹瀉、嘔吐,就不要過於緊張。退熱針的效果並不優於口服退熱藥。往往靜脈輸液後退熱,不是靜脈輸液中藥物作用所致,而是靜脈輸液的液體增加了液體攝入。

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初期,多僅有發熱,然後才會出現流涕、咳嗽等分泌物增多的呼吸道表現,這是呼吸道感染的必然發展過程。注意協助小兒排痰,適當使用化痰藥。病毒感染的血液表現多是白細胞低,其中中性粒細胞低,這是病毒感染的典型表現。疾病好轉後2-3週會恢復正常,不需用藥。

疫苗後發熱屬於可接受的疫苗反應。如果體溫超過38.5度,可以服用退熱藥物。此間多給孩子飲水或液體。如果同時輕微的呼吸道症狀,可以不用藥物,等待自行痊癒。如果出現胃腸反應,比如便秘,應該使用開塞露,並輔以纖維素製劑——乳果糖的治療。出牙過程也會伴有發熱,不需特別服藥.

腹瀉伴發熱,應該在高熱時服用退熱藥外,儘快留取大便標本到醫院檢查。若大便稀水樣,有可能是輪狀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若大便內有膿血,可能為細菌感染。一般過敏、乳糖不耐受、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不伴有發熱。腹瀉時,可服用益生菌,只有明確引起腹瀉的原因才能考慮對因的藥物.

發熱是兒童最常見的疾病現象,主要與感染有關。根據臨床工作觀察,引起發熱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感染。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和以輪狀病毒為主要原因的胃腸炎是兒科常見的發熱原因。遇小兒發熱,退熱最為關鍵,包括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

發熱是兒童最常見的疾病現象,主要與感染有關。根據臨床工作觀察,引起發熱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感染。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和以輪狀病毒為主要原因的胃腸炎是兒科常見的發熱原因。遇小兒發熱,退熱最為關鍵,包括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

有家長諮詢為避免接種疫苗後發熱現象,是否可在接種疫苗後即刻或幾小時內就給孩子服用退熱劑?對以前接種疫苗後有明顯高熱,此次又重複接種同一疫苗時,可在疫苗接種後4小時左右服用退熱劑。對於常規疫苗接種,無需在發熱前服用退熱劑。其實,疫苗接種後發熱也是體內一種正常反應。

高熱時體溫退到何水平就說明退熱效果滿意?體溫>38.5度有可能刺激神經出現異常活動——熱性驚厥;還可可明顯增加體內消耗。這就是為何高熱時需退燒的原因。但是體溫在37.5-38度間又可刺激人體免疫系統,達到最佳抵抗感染的效果。因此,退熱退到38度以下即可,不是非退到37度以下。

9月嬰兒因發熱服用退熱藥——泰諾林對乙酰氨基酚和美林布洛芬,一天多服用各“一瓶”藥物,仍未退熱。本身只是病毒性感冒,但退熱藥劑量明顯過量。原來家長將“混懸滴劑”當成“混懸液”,造成藥量3倍的增多。藥物過量的原因就是沒有認真讀藥物說明書,按照自己的經驗使用所致。

發熱與皮疹。嬰兒高熱時,若同時出疹,形似粟粒樣紅疹,可為麻疹、風疹;很常見的是捂出的熱疹。若是水痘,會很快見到紅色粟粒疹+水泡+結痂三期同時出現的皮疹。高熱持續超過五天+出疹,可能是川崎病。當然,用抗生素等藥後,也可能出現藥疹。若高熱3天后出疹,多為幼兒急疹。

太多家長擔心高熱會燒壞孩子的大腦!實際上,高熱本身不會,高熱驚厥有可能。所以才建議體溫超過39度要退熱。服退熱藥指徵應是體表溫度(腋溫、耳溫等)超過38.5度時。因使用退熱藥至其發揮作用需要一定時間,此間體溫還會繼續上升。常用退熱劑的成分為“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熱是症狀,多見於炎症感染期間。退熱藥只暫時降溫,有效退熱時間多在幾個小時。所以,體溫再次超過38.5度仍要再服退熱藥。輸液不是退熱的好方法,抗生素更不是有效的退熱劑。高熱時,應請教醫生尋找發熱原因,確定針對發熱原因的治療方案。一般病毒感染持續5-7天,發熱會持續3-5天。

孩子兩天前高熱,達39度,診斷為病毒感染。兩天後,一般情況明顯見好,但體溫仍高,只是兩次高熱間隔時間延長到了12小時。為何體溫仍高,是否治療不得當?對高熱來說,隨病情好轉,逐漸退熱。但退熱有兩種形式:1、體溫逐漸降低至正常;2、高熱間隔時間逐漸延長,最後體溫恢復正常。


皮媽育兒


小嬰兒發燒,對於新手媽媽是很恐懼,很害怕的一件事。處理起來,也是各有各的方法的,歸納總結起來,大概有這麼幾點。


首先,新媽媽對於小寶寶的呵護和疼愛,出於不想讓寶寶有一點傷害的心理,面對嬰兒的第一次發燒,絕大多數的媽媽會抱著孩子往醫院跑,因為擔心發燒引起肺炎以及其他的病,然後就是各種配合醫生的治療,打針,輸液,住院。身邊就有這麼一個朋友,家裡孩子只要發燒,立即吃藥打點滴,可是如此下來的結果,又是否想過呢。

其次,我本人代表了一類新手媽媽,我家孩子六個月的時候,突然就發燒了,而且到39.6°,當時也是特別害怕的,但是看著孩子精神狀態還不錯,就沒有著急去醫院,也擔心去醫院會感染其他病毒,還有查了很多資料,說小孩子第一次發燒,可能是急診,於是就給吃了退燒藥,看了三天三夜,孩子出疹子好了。所以,孩子第一次發燒,可以先觀察,如果除了發燒,孩子能吃能睡,精神良好,沒必要去醫院。



第三,是我另一個朋友對待孩子第一次發燒的態度。孩子10個月大的時候,第一次發燒,主要伴有咳嗽,問我時,我的建議是去醫院,因為我感覺孩子咳嗽,精神狀態不好,就要弄弄清楚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發燒,是病毒還是細菌,結果朋友一拖又拖,終於孩子得了肺炎,去醫院住了半個月。

綜上我想說,孩子發燒,太在乎了,總去醫院不行,不在乎,硬抗不去醫院也也不行,一定看孩子的精神狀態好不好做決定。要相信,媽媽是孩子最好的醫生。



愛自己愛生活140810636


做為一個5歲孩子的媽,我對發燒可不陌生。

3歲半海晴入了園,前半年幾乎都在感冒發燒中度過,而且她一發燒就肺炎,非常讓我頭疼。所以作為新手家長,學點關於發燒的知識,實戰的時候可有大用場。下面我們來看看兒科聖手崔玉濤男神,對孩子發燒是怎麼說的呢?

崔玉濤,1986年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兒科系,從事兒科臨床工作30年,在新生兒監護領域被公認為資深專家,對新生兒及嬰幼兒醫學領域有較為全面的瞭解和實踐經驗。

下文中關於發燒的內容均摘自崔玉濤醫生本人的博客、微博,權威嚴謹,海晴玉只做筆記寫心得。

孩子第一次高燒,先判斷是否幼兒急疹

#崔玉濤談常見病#幾個月嬰兒高熱,體溫發到39-40度,對父母及家人確實是極大的心理挑戰。無論挑戰多大,家長要鎮靜地觀察孩子的不適表現:咳嗽、嘔吐、腹瀉等。除發熱,無其它不適,可在家給孩子服退熱劑加上多飲液體(包括奶)等方式控制高熱。也許就是“幼兒急疹”,反覆去醫院增加交叉感染的機會。

#崔玉濤談常見病#幼兒急疹的診斷實際都是馬後炮--高熱退後出疹才有可能最後確診。幼兒急疹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但不屬於傳染病。常常是嬰兒出生後第一次高熱(體溫可達39-40度),所以家長往往會手足無措,但不能因為自己手足無措,而讓孩子接受過度治療。只要高熱期間無其它異常,就無需特別治療。

筆記:

1.症狀:幾個月嬰兒反覆高熱39-40度

2.觀察:是否有咳嗽、嘔吐、腹瀉

3.對策:除發燒外沒其他不適,服美林或布洛芬,多喝水(奶)。

4.原則:發燒時除了高熱沒其他症狀,很可能是幼兒急疹,無需特別治療

心得:

海晴第一次發燒是10個月的時候,39℃連著發燒了3天,我讀了《定本育兒百科》後判斷是幼兒急疹,扛著沒去醫院,燒起來就用美林加物理降溫,就是用浴盆給孩子洗澡。家裡的老人很不理解。後來我耐心解釋,直到海晴出了疹子,家庭危機才算解除了。

反省這件事我也有可以靈活處理的地方,孩子發高燒,雖然崔醫生不建議反覆去醫院,但為了家庭的安定團結,可以到醫院驗一下血項,讓家人放個心,智商稅不能省:)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醫生沒檢查出什麼,就讓嬰兒吃藥、掛水什麼的,家長還是要慎重,別讓孩子多遭罪。


正能量媽媽海晴玉


我是第一胎,人都說沒有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寶寶六個多月的時候突然夜裡發熱。一開始寶寶身體摸起來發熱,我以為夏天熱的。早起的時候還是熱就用家裡的溫度計量了一下,,38℃。用家裡備用的退熱貼給寶寶貼了下。考慮寶寶前幾天哭鬧就給寶寶讓我們這老人看了看是不是驚嚇了。在我們這診所量溫度寶寶已經39.7℃,我們這是直腸推針,效果很好,當天就退燒了,寶寶是病毒感染,脖子上很多泡泡,吃奶正常 。下午喊了魂,夜裡睡覺正常,第二天繼續測溫,都是正常的,因為是病毒性感染所以繼續推針兩天。寶寶身上出了很多紅疹,百度了下,眾說紛紜,不過我們沒破皮,單純的紅疹,考慮是發燒後起的玫瑰疹。第二天還是給醫生看了下,醫生也說沒事不要用藥膏,果然幾天就好了。六個月後的寶寶容易發熱感冒,所以寶媽也不要過度擔心,冷靜處理好。


珍視映畫


  三天前,早晨抱寶寶起床時發現後腦勺有些燙手,一摸手心、額頭,也有些燙。測一下體溫, 39.1℃,寶寶發燒了!還是高燒!

  中午,體溫躥到了39.8℃,腹瀉症狀也加重了,我坐不住了,帶寶寶上醫院找到了兒科董主任。主任說,“寶寶第一次發高燒,血常規白細胞不高,可能是幼兒急疹。”

  第二天下午,體溫沒有一點兒下降的意思,反倒越來越兇。寶寶開始動不動就哭,像個小病貓,抱著她就像抱了個火爐一樣!打電話給主任,她告訴我,幼兒急疹是要燒夠一定時間的,然後才會出疹子。只要寶寶不脫水,不用輸液,不要用抗生素,用抗生素也沒有效果。有的寶寶是在退燒時出疹子,有的寶寶要退燒後半天到一天時間才會出疹子。病毒感染是小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別太擔心。

  第四天上午,寶寶燒退了,在她耳後發現一些小紅點,掀開衣服,肚子和後背也有。真的是幼兒急疹,高燒的元兇終於露臉了。在這無比煎熬的四天裡,我得出了一些經驗,與大家分享:

  1、症狀:多是寶寶出生以來第一次高燒,體溫上升很快,在38—40度之間徘徊,沒有感冒症狀,食慾沒有受到太大影響,情緒不太好,鬧人。血常規檢查白細胞不高,心肺聽診正常,嗓子有些紅,可能伴隨腹瀉症狀。

  2、診斷:早期診斷很重要,幼兒急疹是典型性的回顧性診斷,疹子出了才能確診。有些小診所的醫生可能會給寶寶用抗生素,媽媽們要堅持啊,抗生素百害無一利,不能退燒,不能止瀉,可能還會導致菌群失調而加重腹瀉。

  3、用藥:退燒藥效果不好,儘量物理降溫,退熱貼、溫水擦浴都可以,多喝水。

  4、出疹:在寶寶退燒的同時觀察有無出疹,疹子全發出來,病毒也就出完了。出疹期間不能吹風,乳母不能吃辛辣之品。


隔壁老林


我一般都是先觀察,邊擔心邊自我安慰的,在9個月之前,低燒過兩三次,安慰自己可能長身體了,可能長牙了,沒事的。

首先我們要知道發燒是症狀,不是病,引起發燒的原因可能是出牙或者打疫苗,還有病毒、細菌感染。如果是出牙或者打疫苗引起的發燒就不是病,不必太過於擔心,只要注意觀察和物降溫就可以了。如果是病毒、細菌感染,就是生病了,但是嬰兒自身也有一定免疫力,這也是增強孩子抵抗力的機會。

所以孩子發燒,懂得觀察很重要,我們可以先從以下4個問題入手:

1、孩子多大了?

3個月以下,只要發燒,馬上就要送去醫院,因為3個月以下的寶寶難受表現可能不是很明顯,我們很難作出判斷。

2、有沒有打疫或者出牙?

原因上而已經說過了,我們可以採用物理降溫,溫水擦身,視情況給寶寶多喝水,注意觀察即可。


3、寶寶的精神狀態如何?

這個比體溫更重要,就像問題說的幼兒急疹,雖然體溫在39℃以上,但是寶寶能吃能睡,精神狀態好,一般不需要處理。但是如果寶寶精神狀態不好,即便38.5℃以下也要馬上看醫生。

4、發燒多久了?

小孩子發燒,大部分是由於病毒感染引起的,一般三天就可以自愈,比如說流感病毒,這種感染有助於提高寶寶的免疫力,我們注意觀察和物理降溫,超過38.5℃,6個月以下可以選用泰諾林,6個月以上用美林或者泰諾林藥物降溫。如果發燒超過了三天,就要送醫院檢查是否是細菌感染,如果是,就要使用抗生素。

很多人擔心發燒會燒壞腦了,發燒不會燒壞腦子,那個由於病毒、細菌感染引起的,結合觀察精神狀態,配合物理降溫,也方便看醫生時給醫生講述病程。


精緻育兒心法


我是如何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不用打針、輸液處理“小兒發熱”的

記得在可可6個多月,是出生後第一次發熱,對於略懂一些中醫知識,卻沒有育兒經驗的我,還是非常心焦的,但忙亂中,我始終堅持一點,不要盲目用藥。我知道多喝水有利退熱,於是就給孩子煮了“冰糖梨水”,沒想到堅持喝了一天,就“系統自愈”了,很出乎意料的!


如果排除了出牙的誘因,中醫認為,引起小兒發熱無外乎外感和內傷兩個方面,外感就是西醫說的感染了細菌病毒或支原體等等,外界的病原體而導致發熱。內傷就是因為吃或者生活起居其他方面引起上火了,或者是中醫術語說陰虛、有淤血、有痰溼這些雜症,也可能會引起發燒。外感因素又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感受了普通的外邪,另一個是感受了疫癘邪毒,比如這個普通的感冒就是感染了普通的邪氣,而流感用醫學術語來說就是感染了疫癘邪毒。
經過全方位,多角度地學習,並根據孩子體質和發熱症狀的判斷,基本斷定可可小朋友的發熱類型屬於內熱,外感風寒所致,也就是上圖中,我圈出的三部分。只有兩次是沒有內熱的情況下,打疫苗沒護理好和吃壞肚子所致。通過對很多監護人的調查瞭解,與可可相同的情況非常多,也就是說我們一味的讓孩子多吃,總怕營養不夠,而孩子的脾胃無力消耗,所以導致內熱,也就是小兒積食,免疫力下降,一旦外感風寒或疫癘邪毒,就會引起發熱。
那麼,怎樣判斷孩子是外感風寒,還是疫癘邪毒呢?這個不僅需要一定的中醫知識儲備,還需要一些西醫的手段來判斷。首先呢,我會在孩子積食就開始處理,在這裡,暫不討論,我只說孩子由積食引起發熱,怎樣處理。如果一旦發熱,不到38.5攝氏度,不要用任何西藥退燒。下面對於兩種情況加以說明:

  • 外感風寒情況,不到38.5攝氏度時,可以物理降溫,並結合中醫“清天河水”、“捏脊”療法
    。同時,一定要處理積食的問題,可以順時針按摩肚臍四周。如果積食比較嚴重,按摩沒有效果,可以使用化食中藥,比如“小兒化食丸”“小兒至寶丸”“小兒導赤片”等等。西藥有一種“乳果糖口服液”,也可以使用,但是,所有藥物,見效即止。如果以上方法退燒效果不明顯,可以使用“小兒柴桂退熱顆粒”,這是中藥成分的退燒藥,效果不錯。同時配合一些有清熱解毒功效的中藥,比如“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小兒熱速清”等等。一般可可積食導致發熱的情況,經過以上處理,會有較為明顯的效果。如果超過38.5攝氏度,可以用西藥暫時退燒。當然也不排除個例,比如“急性肺炎”,一開始並不高熱,伴有輕咳,孩子精神狀態不好,這種情況一定要及時到醫院處理。
  • 如果疫癘邪毒,也就是以上方法全部失效的情況,就要藉助西醫的驗血常規。如果細菌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均升高,可以使用中藥的“蒲地藍”消炎口服液,或中西藥結合的“VC銀翹片”,如果伴有咳嗽,還可以用一些中藥的止咳藥,我基本不給可可用“頭孢”類西藥消炎藥,一是因為在低燒階段基本就被處理好了,二是因為我還可以採用按摩方法消炎;如果病毒感染,淋巴細胞或單核細胞增高,白細胞不高,同時C反映會逐漸升高,可以使用中藥的“藍芩口服液”,或西藥的“利巴韋林噴劑”,這些已經對孩子的傷害降到了最小。
  • 無論哪種情況的發熱,都應在初期及時處理,儘量不用藥物,如果必須用,也要中藥為先,西藥為後,儘量不打針、輸液。可可今年4歲多了,可以肯定的說,除了疫苗接種,我們沒有打過針,輸過液。另外還要多喝水,可以煮一些冰糖梨水,並飲食清淡。清天河水


其實孩子發燒是免疫系統升級的一個過程

,不用恐慌,採用正確的方法處理,會事半功倍。平時呢,要注意提高孩子的抵抗力,中醫常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所以還是應該在孩子未病時預防為主,比如每天進行“捏脊”,孩子生病的機率會下降。如果你掌握了小兒推拿,不僅會提高免疫力,而且不用過分控制飲食,而且連中藥都不用再給孩子吃,對孩子的傷害會可以說會降到零。有喜歡中醫預防和治療小兒疾病的朋友,可以給我留言進行討論,不在這裡贅述。

下面附上一些小兒風寒常用藥,僅供參考。


參考文獻:王紅娟醫生《中醫教你:如何判斷小兒發熱風寒還是風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