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物業」 重慶今年將打造50個「智慧小區」

“互聯網+物業” 重慶今年將打造50個“智慧小區”

13日,重慶龍湖兩江新宸雲頂小區業主李先生吃完午餐出門後沒多久,家裡發生了燃氣洩漏,李先生當時並不知曉此事,而是紅外報警系統立即發信號到物管中心準確顯示出事地點,通知物管派人上門維修,挽救了事故。在業主第一時間未得到信息時,這項“黑科技”讓小區變得“耳聰目明”,輕鬆化解了李先生面臨的諸多生活尷尬。

事實上,雲頂小區只是重慶市城鄉建設領域發展大數據智能化技術,提升小區居住品質的一個縮影。當前,隨著重慶智慧城市建設的加速,不少小區的改造集成“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插上了高科技的翅膀。在13日舉行的2018年重慶市“智慧小區”建設工作現場觀摩會上,重慶市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重慶計劃打造50個智慧小區,更多人將享受到“智慧生活”的全新體驗。

“互聯網+物業” 重慶今年將打造50個“智慧小區”

所謂智慧小區,是指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從與小區相關的政務信息、物業信息、物業服務、商業服務等方面入手,為小區居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便利的現代化、智慧化生活環境。這種集智慧化社會管理與服務於一體的新型小區管理形態,使得物業和業主之間的交流更加順暢,給居民生活帶來更多便捷生活的愜意。

重慶市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稱,重慶今年將打造50個“智慧小區”,其中主城各區打造2個以上“智慧小區”,非主城區各區縣打造1個以上“智慧小區”。到2020年,更多“智慧小區”將出現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兩江新區將爭取2020年新建住宅小區一半以上將達到或者接近“智慧小區”建設標準。

記者在現場切身體驗了“智慧小區”帶來的安全與便利。進出小區的大門,不再使用門禁卡,而是“刷臉為匙”;只有事先被錄入數據庫的“白名單”人員,可以通過人臉識別自如進出小區;小區花草缺水時,噴灌系統會自動開啟噴水;物管人員在小區安全監控中心可查看小區公共服務區域的監控、錄像等信息,隨時掌握小區安全動態……

這50餘項“黑科技”,運用“人過留影、車過留牌、視頻覆蓋、光纖到戶”等先進手段,讓住戶 輕鬆享受“互聯網+”物業管理服務,徹底顛覆傳統社區管理模式。

“互聯網+物業” 重慶今年將打造50個“智慧小區”

“互聯網+物業” 重慶今年將打造50個“智慧小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