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手下一大将自比诸葛亮,拿着鹅毛扇指挥打仗,结果差点丢了命

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中,诸葛亮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人物之一。《三国演义》一书流传数百年而热度不减,诸葛亮的影响力在其中占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人看《三国演义》,看到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就不愿再往下看了,因为没了诸葛亮,《三国演义》顿时变得索然无味。

乾隆手下一大将自比诸葛亮,拿着鹅毛扇指挥打仗,结果差点丢了命

不仅平民百姓对诸葛亮奉为神人,即使是古来帝王将相,文人学士,对诸葛亮羽扇纶巾、运筹决胜的风采,无不心向往之。诸葛亮无可比拟的忠心与才华,也确实让人有高山仰止之叹。《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权臣桓温,用兵才能出众,但却野心勃勃,时刻想着自立为帝。他征伐蜀地时,曾经遇到一个年过百余岁的老者,当年做过蜀汉小吏。桓温问他:“诸葛丞相,今与谁比?”老者从容答道:“葛公在日,未觉其异,自公殁后,不见其比”。可称是对于诸葛亮最为中肯的评语。

乾隆手下一大将自比诸葛亮,拿着鹅毛扇指挥打仗,结果差点丢了命

正因为诸葛亮的近乎完美的人格与一生的辉煌功业,所以后世绝少有人敢自比诸葛亮,都怕被人讥笑自不量力,沦为笑柄。不过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乾隆皇帝手下有一员大将,就曾傲气冲天,自比诸葛亮。此人就是清朝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嘉勇郡王福康安,乾隆皇帝的爪牙之臣。

乾隆手下一大将自比诸葛亮,拿着鹅毛扇指挥打仗,结果差点丢了命

福康安出身显赫,他是乾隆朝重臣傅恒的儿子,乾隆最宠爱的孝贤纯皇后的侄子,后台比金刚石都硬。不过这个福康安还挺争气,没有像一般王公贵族的八旗子弟们一样,成为耽于逸乐的废物,而是成长为清朝的一员大将,多次带领大军出征,为乾隆平南扫北,东挡西杀,立下汗马功劳。乾隆引以为傲的“十全武功”内,至少三分之一都是福康安打下来的,是乾隆时期名副其实的国家栋梁。

乾隆手下一大将自比诸葛亮,拿着鹅毛扇指挥打仗,结果差点丢了命

不过,福康安虽然谋勇兼备,战功卓著,但个人私德却很是差劲,与他的赫赫军功极不相称,属于典型的“才有余而德不足”之辈。福康安毕竟出身权贵豪门,又是皇亲国戚,为人狂妄自大,清朝史料中对他这个毛病的记载俯拾皆是,“到处婪索,妄作威福”,“恃功而骄,往往擅窃威柄”,他所到之处,必定“勒令地方官盛饰供张,偶不当意,必取马捶击之”,骄横霸道之态跃然纸上。乾隆皇帝却对他百般优容,不闻不问。

乾隆手下一大将自比诸葛亮,拿着鹅毛扇指挥打仗,结果差点丢了命

俗话说“骄兵必败”,福康安终于吃了大亏。乾隆五十七年,清朝与邻国廓尔喀爆发了“廓尔喀之战”。这个廓尔喀大致在如今的尼泊尔一带。廓尔喀国王企图利用清朝鞭长莫及的弱势,屡屡兴兵进入藏区,侵夺清朝领土。也该他倒霉,偏碰上乾隆皇帝是个没事还要找事的主,立即派遣大军讨伐廓尔喀,并且派出王牌大将福康安挂帅出征。

乾隆手下一大将自比诸葛亮,拿着鹅毛扇指挥打仗,结果差点丢了命

福康安开始时打得颇为顺手,克复山高路险、气候严酷、后勤粮秣供应困难等诸多不利因素,连战连胜,三月出兵,五月底就收复全部失地。乾隆不依不饶,下旨让福康安直接越境进入廓尔喀,要来个犁庭扫穴的灭国之战。福康安也飘飘然自我感觉良好,全然没有预料到一场巨大危机在等着他。

《清史稿》记载,当年六月初,福康安带领清军长驱直入,“自济陇入廓尔喀境”,“转战深入七百余里”,“六战皆捷”,简直是所向无敌的节奏。廓尔喀国王发了毛,没想到乾隆皇帝这次要动真格的,“举国汹惧,遣人乞降”,要求投降议和。福康安志得意满不可一世,断然拒绝了廓尔喀国王的请求,还“严檄斥之”。《啸亭杂录》记载,此时的福康安,春风得意马蹄疾,认为弹指之间即可灭掉廓尔喀,“拥肩舆,挥羽扇以战,自比诸葛武侯也”。他不知从哪弄来一把鹅毛扇,懒洋洋地躺在肩舆之上,拿着扇子挥洒如意,以诸葛亮自期自诩。

乾隆手下一大将自比诸葛亮,拿着鹅毛扇指挥打仗,结果差点丢了命

福康安做梦也没料到,被逼到灭国边缘的廓尔喀人要跟他拼命了。《清史稿》记载,“福康安恃胜,军稍怠”,结果遭到廓尔喀人重兵伏击,全军陷入苦战,清军伤亡惨重,台斐英阿等一批将领战死。福康安身陷绝境,“无海兰察在后援应,彼且无生还之望”。若不是清朝悍将海兰察舍命相救,福康安这条小命就要当场报销,再别想活着回到清朝了。福康安遭此重击,心有余悸,于是与廓尔喀议和罢兵,匆匆撤兵回国。

福康安虽然立下大功,但其骄狂之态却很不得人心。乾隆对他视为心腹,与乾隆截然不同的是,嘉庆皇帝对福康安却极端厌恶。乾隆死后,福康安家族受到嘉庆的冷遇甚至是仇视,福康安之子德麟接二连三受到打击,剥夺爵位,屡次贬黜降低其职位,甚至还曾打过他四十板子,让福康安家族颜面扫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