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兩千年》第53期:文帝應對匈奴之策,終始漢武帝擊敗匈奴

西漢建立之初,自白登之圍後,為了贏得發展環境,開始與匈奴和親,長久以來雙方保持了較為和平的局面,但是匈奴仍然經常南下侵擾,尤其是文帝即位以來,隨著冒頓單于的去世,匈奴先後兩次大規模入侵。經過這兩次戰爭,終於使文帝意識到和親已不是長久之策,於是開始改革邊屯、發展騎兵,為漢武帝時期徹底解決匈奴問題打下了基礎。

《華夏兩千年》第53期:文帝應對匈奴之策,終始漢武帝擊敗匈奴

漢文帝劉恆(網絡配圖)

匈奴三次南侵,大肆襲擾邊地

漢文帝即位之後,雖然依舊延續與匈奴的和親政策,但並未換來持久的穩定,匈奴前後三次大規模南侵。

《華夏兩千年》第53期:文帝應對匈奴之策,終始漢武帝擊敗匈奴

匈奴右賢王擾邊(網絡配圖)

文帝前元三年(前177年),匈奴右賢王背棄和親盟約,率領數萬大軍侵入河南地(今內蒙古伊克昭盟地區),襲擊上郡(今陝西綏德地區),燒殺搶掠,並對長安造成了極大威脅。文帝為此派遣城鄉穎陰候灌嬰率領邊防官兵8.5萬人對匈奴展開反擊。匈奴見漢軍來勢洶洶,逐罷戰退兵,雙方並未交兵。

《華夏兩千年》第53期:文帝應對匈奴之策,終始漢武帝擊敗匈奴

老上單于(網絡配圖)

文帝前元六年(前174年),冒頓單于去世,其子稽粥即位,史稱老上單于。文帝前元十四年(前166年)冬,老上單于親率14晚大軍侵入被敵軍,進佔朝那(今甘肅平涼)、蕭關(今甘肅固原)、彭陽(今甘肅鎮原),燒燬中宮,前鋒直抵岐州雍(今陝西寶雞鳳翔)、甘泉(今陝西淳化),距離長安僅200裡,對長安直接形成威脅。文帝立即令中尉周谷、郎中令張武為將軍,發車千乘,騎兵十萬,屯駐長安附近拱衛京師。又以昌候盧卿為上郡將軍,寧侯魏邀為北地將軍,隆慮侯周灶為隴西將軍,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將軍,成侯董赤為前將軍,徵發上郡、北地、隴西等地兵馬車騎迎擊匈奴。雙方大戰月餘,老上單于方退出塞外,而漢軍追出塞外後根本沒對匈奴造成大的殺傷。

《華夏兩千年》第53期:文帝應對匈奴之策,終始漢武帝擊敗匈奴

軍臣單于

文帝后元四年(前159年),老上單于去世,其子軍臣成為單于,仍舊積極準備攻漢。文帝后元六年(158年),軍臣單于拒絕漢朝的和親,以6萬騎兵對漢朝發動進攻,6晚騎兵兵分兩路,分別侵入上郡及雲中郡,對邊地軍民造成了極大殺傷。文帝急忙以中大夫令勉為車騎將軍,率軍進駐飛狐(今山西上黨);以蘇意為將軍,率軍入代地進駐句注(今山西雁門關附近);派將軍張武駐守北地郡;任命河內郡郡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任命宗正劉禮為將軍,駐軍霸上;命祝茲侯徐悍駐紮在棘門。在各處兵馬全部到位之後,匈奴騎兵已經攻入代地句注邊,匈奴見漢軍已經加強了方便,於是退出塞外,漢軍隨即同樣撤軍。

匈奴的幾次入侵雙方雖未爆發大規模戰爭,但匈奴經常性的小規模騷擾和大規模入侵每年不斷,對邊地人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了極大威脅,尤其是雲中、遼東受災最重,使得西漢邊境隱患日益嚴重。

整頓邊防,養馬練兵

面對匈奴的持續性襲擾,但是面對來去如風、行動自如的匈奴騎兵,以步兵為主的漢軍疲於奔命卻又無可奈何。而此時,刑奴由於已經擊敗了東邊的月氏,實力日益強大,對西漢的威脅越來越大。針對這一局面,漢文帝主要採取了兩方面措施:

《華夏兩千年》第53期:文帝應對匈奴之策,終始漢武帝擊敗匈奴

整頓邊防

1、整頓邊防。時任太子家令的晁錯上書漢文帝,針對西漢和匈奴雙方在軍事上的差別,建議實行“募民實邊”之策。在邊地建立城邑,招募內地百姓遷徙邊地,充實邊地人口,每個城邑遷徙千戶以上居民,由官府發給農具、衣服、糧食,直至其能自給自足為止。遷往邊地的百姓按照什伍編制起來,平時種田,農閒時進行軍事訓練,以備隨時參戰。並實行獎勵政策,凡是在抵抗匈奴侵擾時奪回被匈奴掠奪的財務,由官府照價賞賜一半。對這些建議,漢文帝不同程度上予以了採納。

《華夏兩千年》第53期:文帝應對匈奴之策,終始漢武帝擊敗匈奴

養馬練兵

2、養馬練兵。針對匈奴以騎兵為主,而漢軍以步兵為主騎兵較少的問題,文帝分別在北部和西部邊地建立了36所馬苑,用官奴婢3萬多人,養馬30萬匹。除官方養馬之外,積極鼓勵民間百姓養馬,並對養馬百姓予以一定獎勵補貼,大大加強了邊防對馬匹的需求。

以上措施的實行,改變了單一輪換的戍邊制度,既有利於對邊郡的開發,又大大加強了抗擊匈奴的防禦力量;又利於休養和生息,使內地的社會經濟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為後來漢武帝徹底解決匈奴問題打下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