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早培養孩子的財商,能讓他贏在起跑線

更早培養孩子的財商,能讓他贏在起跑線

經濟社會日益繁榮的現代,財商對一個人的影響越來越大,家長希望從小培養孩子的財商,讓其以後能夠更快獨立、對金錢有個正確概念和分配,兒童財商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不少父母忌諱跟子女談錢,害怕太早對孩子灌輸金錢觀會令子女一切向錢看。這種擔憂合理嗎?孩子的情商,財商的培養對孩子的未來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地強調改變理念,有創新思維,明確的理財觀念變得比以往更加重要。這些你注意到了嗎?

上世紀70年代,斯坦福大學附屬幼兒園裡一場簡單而迷人的棉花糖實驗,風靡全球。

美國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募集了643名四歲兒童進行一場實驗。他告訴孩子們他需要離開房間15分鐘,如果回來時棉花糖還在桌上,他會再給孩子1塊棉花糖作為獎勵。然而若孩子們吃了棉花糖,實驗就此結束!

這是個只需15分鐘、報酬率100%的投資,對1個四歲孩子來說是個很不錯的交易,但15分鐘的等待過程卻異常煎熬。

所以結果如何?

每三名兒童就有兩位吃了棉花糖。只有三分之一的兒童沒有吃掉棉花糖。

隨後的20年,研究人員持續跟進,針對當年參與實驗的孩童展開後續研究。

結果顯示,那些四歲時沒吃棉花糖的孩子,長大後順利就讀大學,且入學測驗平均成績比那些吃了棉花糖的孩子高了213分。相較之下,許多吃下棉花糖的孩子沒能上大學,且從事薪資微薄的低階工作,入不敷出,真正成功的只佔少數。

投資理財的本質,也就是"延遲享受"。

更早培養孩子的財商,能讓他贏在起跑線

有人摸索出了一套"狼性生存法則"。

1. 零花錢需要付出勞動: 兒子大概5歲時開始,就讓他通過洗碗、掃地等方式獲得零花錢。因為此事,我母親和我愛人的母親不止一次和我生氣。後來愛人轉述了一件兒子在學校發生的事情,讓我堅信這樣做是完全正確的。

他上的是國際小學,同學大多家境優渥。某天,一個新同學轉學到他們班。為了和同學們搞好關係,新同學的家長讓司機帶了20個iPad一同過去,班裡孩子人手一個。我兒子很禮貌地拒絕了,並且回家講給愛人時說了一句話:"媽媽,我沒有理由收下他的東西。"

孩子必須通過做家務、收快遞等方式獲得零花錢,以此保持經濟獨立,灌輸只有付出才有回報的觀念。不要試圖去不勞而獲,即使對方是父母也不可以。

2. 毫不猶豫地拒絕乞討:有次我們在小區門口看到一個五六十歲的男子乞討,小孩心生憐憫,就想找我愛人要錢去給。我輕輕告訴他不可以,但沒有告訴他原因,而是帶他走到了附近的一個足球場。這個足球場經常有撿別人喝完後扔掉的飲料瓶的老人。我剛好看到有個年紀很大的老奶奶吃力地撿著,就指給他看,問他:"這個奶奶看起來可憐嗎?"兒子點點頭。我接著說:"可是她沒有乞討。你也不可以施捨那些攤開雙手乞討的人。"

在街頭碰到乞丐,絕不可以去施捨。社會就是這麼殘酷,你的一兩塊錢救不了眼前這個可憐人。同樣,理財是自己的事情,不可以去求助於別人,更不要渴求別人的施捨。如果想讓財富增值,只能通過自己努力才能做到。

3. 不要讓錢在手中停留:每年春節,兒子收到的壓歲錢都不少。我一定會鼓勵他拿這筆錢去報個興趣班、英語班什麼的,而不是攢著。我和他解釋,攢這一點點錢,對你的生活質量無法帶來什麼根本改變。但假如你通過這筆錢提高了英語水平,是你對自己的投資,在未來會帶來更高的價值。

孩子不管是通過勞動得到報酬,或是壓歲錢等形式,拿到錢之後,都鼓勵他花出去。不要把錢攢在手上,總是一味的攢錢對學會理財沒有幫助。

4. 學會用賭博思維做事:我時常讓他做出選擇,培養他的賭博思維。比如一隻手裡有糖一隻手裡沒糖,只能選擇一次,而且必須接受結果。長大後我帶他去遊樂園,鬼屋裡有個恐怖箱的遊戲。一個箱子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獎品和咬人的假牙,隨機伸進去。別的孩子都沒有勇氣去摸,而我兒子毫不猶豫地伸進去了。雖然最後摸到的是假牙,但他仍然很坦然。我認為,具備這種強大的心臟和敢於賭博的性格,對他以後做任何事情都大有裨益。

學會賭博不是讓他沉迷於打麻將、鬥地主。而是讓他具備更強大的心理準備去學會理財,也對於投資和回報有更加深入的體會。

5. 你是老虎和狼的孩子:我和愛人從沒有動手打過他,卻對他要求更加嚴格。我們都喜歡跑步,經常帶著孩子一起跑。每次跑步前我們都會提前定好一個目標,比如3公里,5公里。然後要求他必須完成這個目標,不論嚴寒酷暑,颳風下雨。如果淋了雨,感冒生病了,休息兩天就好了。但那種不停奔跑,無懼風雨的感覺會永遠留在他心中,鼓勵他向前。

現在很多家長已經意識到培養孩子財商的重要性。很多家長都認為善於理財是立足社會的一項基本生存技能,讓孩子從小學習理財,對孩子今後的成長大有好處。理財教育宜儘早開始,要讓孩子潛移默化地接受理財教育,養成定期記賬、存錢的好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