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主研發抗癌藥又添喜訊,呋喹替尼Ⅲ期試驗結果新鮮出爐

上海市東方醫院李進教授團隊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一醫院秦叔逵教授團隊牽頭的一項研究表明,對於接受過至少兩種化療方案但仍發生疾病進展的轉移性結直腸癌中國患者,口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抑制劑呋喹替尼(fruquintinib),用於三線治療效果良好,可顯著延長患者的總生存。論文6月26日在線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這是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FRESCO),由全國28家醫院參與。該研究於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篩選至少接受過二線化療但未接受過VEGFR抑制劑治療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最終從519例患者中篩選出416例納入研究。受試者平均年齡54.6歲,其中161例(38.7%)女性,以2:1比例隨機接受口服呋喹替尼(278例,5 mg)和安慰劑(138例)治療,每日一次,每治療21天后停藥7天(28天為一療程),直至發生疾病進展、毒性不能耐受或受試者退出研究。研究隨訪至2017年1月17日。

研究結果顯示,共有404例(97.1%)受試者完成了試驗。呋喹替尼組患者中位總生存較安慰劑組顯著延長(9.3個月對6.6個月),死亡風險比(HR)為0.65;中位無進展生存也較安慰劑組顯著延長(3.7個月對1.8個月),死亡HR為0.26。呋喹替尼組因治療導致的3級和4級不良事件發生率為61.2%(170例),安慰劑組為19.7%(27例);兩組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率分別為15.5%(43例)和5.8%(8例),其中需要住院治療的患者分別佔14.4%(40例)和5.1%(7例)。

研究者表示,後續仍需要在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開展相關研究。

(徐嘉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