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思想」改革開放40年:教育現代化的中國之路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教育是改革開放的先聲,也是改革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

7月29日,“教育現代化的中國之路”叢書在華東師範大學首發,以“教育改革: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為主題的紀念教育改革開放40年研討會同期舉行。專家學者們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教育的成就與經驗、如何推動我國教育繼續健康發展等議題展開研討。

嘉賓:

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 顧明遠

民進中央專職副主席 朱永新

民盟中央專職副主席 徐 輝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 劉貴華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主任、“教育現代化的中國之路”叢書總主編 袁振國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範國睿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系主任、教授 顧小清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德育》主編 張寧娟

「前沿思想」改革開放40年:教育現代化的中國之路

01

40年 中國教育從追趕到超越

朱永新:改革開放40年的中國教育是從恢復高考走來的。恢復高考不僅拉開了中國教育改革大幕,也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個重要標誌性事件。恢復高考制度意味著正常的教育秩序得到了恢復,為廣大青年打開了走向成功的大門,更恢復了知識和教育的尊嚴,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重視教育的風氣。全民族被壓抑已久的學習熱情、教育熱情蓬勃地迸發出來,中國教育事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其次,恢復高考制度,也為改革開放提供了巨大支持。一大批有志青年通過高考被吸納進入體制內,後來許多人成為改革開放的重要推動力量和領導改革開放的中堅力量。如果沒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教育持續地為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資源與智力支撐,中國奇蹟的創造是不可能發生的。

袁振國:實踐表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教育的改革發展史,就是一部教育現代化的探索史、奮鬥史,是一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現代化的躍進史。

徐輝:教育是國家進步、社會發展、經濟繁榮和民族振興的重要基礎。這個基礎既依靠教育立法夯實鞏固,也依賴教育執法維護加強。縱觀近現代發展史,世界強國無一不是依靠教育法治促進和鞏固教育進步,實現教育現代化。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教育發展的鮮明特點之一,就是建立起一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法律體系,從根本上扭轉了教育發展“無法可依”的局面。新中國成立時,舊教育法統被徹底摧毀,但在之後至改革開放前30年裡,由於歷史原因,新的教育法律體系並沒有建立,教育發展嚴重缺乏法制保障,這種局面直到改革開放後才得以逐漸改變。

劉貴華:40年的教育改革始於思想解放,源於理論創新,興於制度變革,表現出從跟跑到領跑的發展態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圍繞“教育本質”的大討論,極大地推進了思想解放,使教育回到“育人”的初心和本分上。從1985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到2017年中央發佈的《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歷次國家教育政策的出臺都充分依靠和吸收了理論創新的智慧,創新已成為教育政策制定、教育制度變革和教育實踐發展的第一動力。思想解放推動著理論創新和教育開放,理論知識也在學習和借鑑國外先進思想的基礎上迅速發展,並結合中國的具體實踐創造出“素質教育”等自己特有的理論體系,完成了理論生產從跟跑到領跑的超越,也為國家教育改革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在此期間,以“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4%”為代表的一大批理論創新成果為推動國家教育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

範國睿:改革開放40年來,伴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與教育事業的不斷髮展,我國教育制度體系逐步得以恢復、完善和優化,教育系統各領域、各層次、各要素之間的結構關係從無序走向有序、從集中走向分權、從規制走向賦能、從管理走向治理,基本形成了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全社會積極參與、公辦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辦學體制,分級管理的教育管理體制和保障教育優先發展的現代教育財政制度、多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逐步形成,教育公共服務水平和教育治理能力不斷提升;教育對外開放制度從借鑑國外先進經驗逐步走向為全球教育治理、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教育開放質量水平不斷提升,正形成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教育基礎性制度體系。

張寧娟:40年的教育發展和中國的改革開放一樣,是令人稱奇和讚歎的。縱向看,相比40年前的教育發展水平,今天教育所取得的成績是跨越式的;橫向看,對比世界發達國家平均水平,40年的教育發展成績標誌著我國教育已基本結束追趕模式,開始進入全面超越階段。

「前沿思想」改革開放40年:教育現代化的中國之路

02

40年 中國教育在與歷史的互動中前行

袁振國:回顧教育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分析各重要歷史階段面對各種複雜問題的解決之道,總結教育破浪前進的成功經驗,深刻認識蘊藏於現象後的規律性特徵,對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道路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我們組織編寫的《教育現代化的中國之路——紀念教育改革開放40年叢書》,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現代化為價值引領,以歷史進程為經,以重大事件為緯,分為10卷,為總結各級各類教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政策創新和教育事業跨越式發展的成就和經驗進行系統嘗試,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做應有的努力。

朱永新: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教育政策一直努力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與歷史保持良性互動。以教育公平的政策為例,長期以來,由於中國的城鄉二元結構和教育的效率優先政策,造成了城市與農村、東部與中西部、重點與普通之間的教育差距很大。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屆三中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後,教育政策也及時響應。2004年,國家啟動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幾年時間裡投入了100億元建設了8300多所寄宿制學校,解決了農村學生入學路途遠的問題,同時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實施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的辦法。2006年9月1日,經過修訂頒佈的《義務教育法》,從法律的層面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2007年春免除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學雜費。2006年開始,採取招聘特崗教師等辦法補充西部地區農村學校的師資。2010年出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更加明確把“促進公平”作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針,把教育公平作為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2011年,中央財政撥款100億元推進全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每年160多億元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2012年9月,教育部與四川、西藏、甘肅、青海等四省、自治區政府正式簽署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構建起中央和地方政府協同推進的機制。通過一系列政策的推進,截至2017年,90%以上殘疾兒童享有受教育機會。80%以上的農民工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公辦學校就學。全國2379個縣(市、區)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督導評估,約佔全國總數的81%,11個省份整體通過。高考錄取率最低省份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從2010年的15.3個百分點縮小到2017年的4個百分點內。我國教育發展的公平性得到了很大提升,為促進社會公平奠定了堅實基礎。

顧明遠:改革開放初期,我們打開窗戶,發現世界教育已經走向現代化。於是我們如飢似渴地引進西方教育的先進理念、教育改革的經驗,逐漸使我國的教育恢復起來,教育事業得到迅速發展。20世紀90年代,我國學界開始走自己的路,創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教育理論和經驗。於是各種教育改革實驗蓬勃發展起來,比較突出的有李吉林的情景教育、葉瀾的新基礎教育、裴娣娜的主體教育、朱永新的新教育實驗等,其他還有愉快教育、和諧教育、成功教育、生命教育等實驗研究,創造了本土教育的新經驗。

張寧娟:經過40年的努力,目前我國各級各類教育的普及水平都達到了讓人非常振奮的程度。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從1981年的12.62%提高到2016年的77.4%,達到了中等收入國家水平。2016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3.4%,超過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中教育毛入學率從1981的39.56%提高到2016年的87.5%,超出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從1981年的1.6%提高到2016年的42.7%,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各級各類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教育總體發展水平已邁入世界中上行列。

40年的教育發展,不僅提高了各級各類教育的普及水平,更重要的是各級各類教育質量也有了明顯的提升。如基礎教育階段,中國的PISA成績名列世界前茅;高等教育辦學水平明顯提升,我國大學近幾年在世界大學排行榜中的排名也有不俗的表現。與此同時,教育的發展也大大提高了中國的人力資源水平和結構:16~59歲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從1981年的不到5年上升到2016年的10.35年;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由1982年的0.58%上升至2015年的12.44%;中國人的預期受教育年限在1990年為8.8年,世界排名為119名,而2015年提高到13.5年,世界排名上升到第83名。

「前沿思想」改革開放40年:教育現代化的中國之路

03

40年 中國經驗彰顯改革之路

徐輝:依法治教的目的是依法興教,依法興教的前提是依法治教,兩者密切相關,互不可分。實現依法治教的關鍵是提升法治能力,包括以法律體系作基礎,以執法能力作保障,以守法環境作支撐。改革開放40年來,教育立法和依法治教工作可圈可點,成績顯著,而未來在教育領域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工作依然任重道遠,不可懈怠。

顧明遠: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教育取得巨大成就,我想用四句話來概括:

第一,教育觀念的轉變。在解放思想的路線指導下,我們對教育的認識越來越深刻。教育是社會公平的基石,強國必須強教,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第二,教育事業的發展。短短40年,我國全面實現了九年免費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現在全國有2.7億人在各級各類學校學習。

第三,教育法制逐步完善。40年來,逐步建立了義務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職業教育法、教師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並根據教育事業的發展進行了修訂,使教育治理有法可依。現在希望儘早制定學前教育法,使學前教育的發展得到法律的保障。

第四,教育科學的繁榮。40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初步形成,教育理論有較大發展,研究成果累累;教育理論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科學決策作出了一定貢獻;特別可喜的是,教育科學研究從書齋走向基層,廣大學校和教師都開展教育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劉貴華:40年的教育改革發展使我們認識到,教育發展要遵循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經濟社會的發展規律,依靠政策與歷史的互動推進教育改革這一“漸進的社會工程”,把創新作為一條貫穿始終的紅線。在遵循兩個規律的同時,按照“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政策導向,教師的社會地位和質量水平顯著提高,財政性教育經費在經歷多年的努力後終於在2012年實現了4%的目標,而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經費也從“六五”期間的50萬元增長到“十二五”期間的19700萬元,這從人力和財力上為我國教育大國的形成提供了資源保證。

範國睿:改革開放40年的教育發展歷程,教育制度的變遷,緊緊圍繞不同歷史時期教育事業發展需要,作出適時的調整與創新,維護制度化、實體化學校教育的秩序同時激發其內在活力,以保障和促進教育的現代化發展。

從立足教育為經濟建設服務,強化教育的經濟功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逐漸形成基於訓練、考試、競爭的“育才”模式,逐步轉向“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的“育人”模式,教育改革的倫理基礎已經發生根本性的轉變,教育將逐步擺脫工具價值,迴歸育人本質,而將這一倫理價值落實到制度建設和教育實踐之中,教育改革的任務仍任重道遠。

顧小清:40年教育信息化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從資源建設到深化應用,從硬件配置到數據革命,從意識覺醒到創新教育是40年曆史的濃縮。新一代互聯網教育形態體現了服務精細化特點,使得大眾的多樣需求得到釋放,特別是個性化的、“小眾”的需求能夠得到與“大眾需求”同等的關注與滿足。

目前,諸如此類創新學習方式已然出現由被動接受向主動探究轉變,由學習內容的消費者向學習內容的創造者轉變,由工業時代的“班級授課制”向信息時代的“個性化學習”轉變的態勢。在這一過程中,技術更多地被用於個性化學習,為學習者提供前所未有的多樣化學習選擇,使得人人能夠創造知識,人人能夠共享知識,人人能夠在知識創造中發揮其最大價值。在教育體制的改革中,需要對此類創新學習方式加以認可,同時從制度上和機制上提供相對寬鬆的發展環境。

「前沿思想」改革開放40年:教育現代化的中國之路

04

面向未來 從教育大國走向教育強國

袁振國:教育現代化始終是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的一貫主題和鮮明旗幟,已經成為凝聚全國各方面的力量優先發展教育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動力,其不僅為實現工業、農業、國防、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而且對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俱有決定性意義。

面向未來,教育必須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吸收人類文明有益成果,尊重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在教育結構和教育佈局優化上作出更大努力,在教育公平和教育質量提升上邁出更大步伐,在激發教育活力上採取更有力的措施,系統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高個性化、多樣化、高質量教育服務的供給能力,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道路,不斷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朱永新:新時代中國教育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於美好教育生活的嚮往與教育發展的不充分不均衡之間的矛盾。所以,繼續關注農村教育與西部地區、邊遠地區的教育,繼續關注弱勢人群的教育,仍然是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應該充分藉助現代科技的手段。當前,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正引發全球新科技革命和新工業革命。互聯網進入中國以來,已經給通信、傳媒、零售、金融等行業都帶來了顛覆性、革命性的影響,甚至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但互聯網對包括中國教育在內的全球教育影響遠遠沒有達到我們應該達到的境界。互聯網等技術為實現兼顧教育公平和教育個性化的人類教育夢想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也為推動教育體系的全面變革和轉型升級創造了條件,應該組織國家隊對此進行系統的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

顧小清:信息化在教育改革之中的角色正在發生轉變,從輔助教學到深刻變革教育在當下已經成為事實。延續著“技術與教育賽跑”的規律,教育這一人力資本發動機必須重新架構才能應對時代浪潮的衝擊。新的教學模式、學習方式、學校形態為我們洞見未來提供了視角,可以預見,我國教育信息化必然會在可預見的未來發揮更大的力量,藉由技術重塑整個教育生態。

顧明遠:未來教育要進一步開展教育研究,深入教育改革,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